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陛下,我…我!…”何涛捧着劄子,话都说不囫囵了。

“拉下去,与李方一同问斩。”

一声令下,在旁两位士兵架着何涛的胳膊就开始往外拖,任凭他扯着嗓子哭喊冤枉。

其实何涛的罪责还有一条,就是“倒卖粮秣谋私”,只是赵景刚才属实太过气恼,没有细说。

但是也无所谓,不管有没有这一条,光是不遵皇命擅自杀人就够要他命的了。

“这大早上的,朕不想杀人,晦气。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震朝野!若非彻查,朕都不敢相信一方知县都能有这么大的胆量杀人越货,以权谋私。看来日后任免官员需要慎之又慎呐,诸卿说可对否?”

群臣齐答:“陛下圣明!”

“圣明个屁,若真这般,就不会发生这些破事了!”

赵景的不爽深切的传达给了在场的某个人身上,致使群臣闭口不言,谁都不想触这个霉头。

最后,到底还是赵廷美站了出来,好言好语一通宽慰,才让他的心情舒畅不少。

“此事权且告一段落,接下来聊聊国事吧。”

听着赵景主动翻篇,群臣的压力随之减少数倍。

“想必诸卿也都知道辽人往燕云增兵的消息了,很显然是北汉国灭,领土接壤让他们感到了压力,尔等且说说,我朝接下来该当如何?”

侍卫马军都虞侯李汉琼即刻出列。“陛下,我朝刚灭北汉,赏赐又已堪定,臣以为应当凭全军将士士气高涨,战意未退,且辽人布局并未彻底完成之际,即刻出兵,收复故土,完成太祖陛下未尽之夙愿!”

李汉琼声如洪钟,慷慨激昂,语气中甚至还带有一丝冲劲儿,或许是在抱怨伐汉一战中没让他上场吧。

有老将撑腰,殿内不少人表示理当如此。

然而崔彦进很快出列,表达了不同意见:“陛下,臣认为李相公此举不妥。灭汉的确增加了三军士气,但先从各地赶赴太原,又在太原回到各地,路途遥远,士兵多有疲敝。

再者,陛下已经让军士们回乡收获,这个时候突然把他们拽回来打仗,不仅不会让军士振奋,反倒会让他们心怀不满,决不利于战争,因此臣恳请陛下不要答应李相公的意思。”

崔彦进刚说罢,李汉琼的眼神已经打到他身上了,没别的,就是气。当初易州战场时要被制衡,现在好不容易逮着机会能去打仗了还要被怼,这崔彦进是真打算跟他过不去了?

相比李汉琼的意观层面,崔彦进从实际层面的发言更能“俘获”人心,曹彬、沈伦乃至赵廷美都赞同他的谏言,朝上平衡木立刻向崔彦进这边倾斜。

“崔卿这样讲,是不是心中已经有计较了?”

“回陛下,臣确实有些愚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本就是讨论,卿但说无妨。”

崔彦进颔首:“陛下,太祖朝设有封桩库,本意就是想兵不血刃赎燕云,若赎不回来再动刀戈,陛下完全可以遵照此法,先与辽人谈判,成了最好,不成调兵北上便是。”

自建国以后,赵大与大臣们就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首先集中全力平定南方割据政权如:荆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等。在平定了南方后,再挥师北上消灭北汉以及收复燕云十六州。

由于此时燕云属辽,而辽朝这个时候的实力也算顽强,军事水准可圈可点。

为避免两败俱伤、河北遭灾以及政治需要,赵大想出了优先以金钱赎买来收复燕云的政策。

关于这个政策太祖本纪中有录:“初,太祖别置封桩库,尝密谓近臣曰:“石晋割幽蓟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限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直。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

这话的意思和崔彦进所讲一致,先和平谈判,能买回来最好,谈判破裂就打,无论如何都得把中原屏障给夺回来。

近代以来美国的大面积领土也是从英法等国中买回来的,可先礼后兵这招,赵大早在一千年前就构思并付诸于实际了。

于是在乾德三年(公元966年)灭后蜀开始,赵大在汴梁设立封桩库,之后又在全国设立了大大小小的封桩库,将平定南方割据政权获取的财富以及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提取的一部分存入其中以作为储备金。

如果这个计划最后能成功实施,那么无论是对于宋还是对于辽都是利远大于弊的,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首先两国既避免了因战争而交恶,也避免了因战争而给两国人民带来的创伤以及因战争而对两国国力无益的消耗。

其次宋朝因这个方案的成功实施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的故土,使北方边疆能够保持长久的稳定,让北河北的老百姓可以安心地发展生产。

辽国因这个政策得到了大笔的钱财,人民从此可以过上更加美好而安逸的生活。如果双方达成协议,宋辽澶渊之盟后百年的和平将提前20年实现,并且宋也不必再向辽每年纳贡。

燕云十六州是石敬瑭在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为换取辽国的出兵帮他伐后唐而割让给辽国的,也相当于把这块地卖给了辽国。

前人卖出去的土地,不是被强行侵占的,现在已经是辽人的合法领土。如果宋朝贸然出兵以武力收复,就等于主动侵略,这叫出师无名,但继任者再赎买回来,这种方式既合情又合理这是名义上的考虑。

有人会说辽朝真会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甘心放弃燕云十六州这个战略要地?

首先,这不是蝇头小利,赵大最终设想是要增加至五百万贯赎回燕云,这些钱对于地广人稀的辽朝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差不多是燕云地区几十年的收成。

其次,是宋朝的军事实力与收复故土的决心。当辽人看到了宋军扫平全国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时那如摧枯拉朽的军事实力后辽帝耶律璟会在心里掂量掂量的,与其与宋军硬碰硬,拿命填坑最后丢了燕云,还不如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拿到手。

反正燕云最开始就是汉人的,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与辽人不同;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城池与关口还要派重兵去把守,对于辽朝这个半游牧半农耕国家而言不容易管理,索性先给了,日后再打呗。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赵大暴毙后,赵二将尚未存够钱的封桩库与部分国库合二为一,改称为“内藏库”,让定向财富变成了可以随时动用的通用财富,继而在真宗朝开始变成了三司(掌管盐铁、度支、户都,为北宋最高财政机构)的提款机,一直到后来百官直接借而不还,封桩库的钱便彻底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