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弘宋,重生赵车神 > 第38章 殿试(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想必之前好用不假,但猪鬃等物太硬,刷到一半很容易会牙出血。

深受其害的赵景曾想过要机械降神,将二十一世纪的牙刷造出来,只可惜他太高估自己了,试了很多次均以失败告终,到最后只能妥协,刷完牙后用盐水漱口止血。

不过这个法子是真的奢侈,毕竟食盐可是自管仲“管山海”以后就成了国家专营的收税神器,寻常百姓别说漱口了,吃都得紧巴着来,多放一克都是罪过。

所以如果赵景重生在百姓家里,他敢用盐水漱口,他老爹老妈指定要给他开一场跪谈会。

人生五大事:吃喝拉撒睡,除了刷牙之外,最要命的当属拉。

在古代,不同文化和地区的古人上厕所后擦拭的方式各有不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所采用的工具和方法也有所变化,大抵分为厕筹、水洗、麻布、树叶、石块几种。

厕筹又称厕简、干屎橛,是经过处理的光滑木条或竹条,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擦屁股工具之一。需要把木条、竹条等修整平滑到一定规格来刮屁股。

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就是在拉完屎后,用厕筹从前往后刮去屁股上的粪便,然后把厕筹头洗一下,下次再用。《南唐书》中就有关于使用厕筹的记载。

厕筹的优点是方便、实惠、环保,不会造成浪费和污染。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容易刮伤屁股,尤其是对于皮肤娇嫩的女性来说,可能会引起疼痛和感染。而且厕筹也不够干净卫生,如果不注意清洗和消毒,可能会滋生细菌和寄生虫。

树叶、草、瓦片、石头等物品的共同特点是随手可得、易于寻找,但是也有各自的优缺点。比如树叶和草比较柔软,但是也容易沾染细菌和虫卵;瓦片和石头比较硬朗,但是容易刮伤皮肤和引起出血;土块和陶片比较结实,却容易碎裂和沾染泥土。

水洗是一种地区局限性很强的擦屁股方式,在水源较为充足的文明中,人们更倾向于用水清洗,这种方式在古代印度尤为常见。他们使用左手和水来进行清洁,这也是为什么在印度文化中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原因之一。

至于卫生纸,古代自然不会有。

身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在东汉末年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更加轻薄、白净、柔软。从那时起,纸张就开始被用于书写、印刷、绘画等各种文化活动中。

但是纸张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用来擦屁股的。直至宋代纸张还是比较珍贵和昂贵的物品,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得起的。只有一些富贵人家才能享受到用纸擦屁股的奢侈。

唐朝时期,有些达官贵人就用绢、布、绸、纸等来擦屁股。甚至有些皇帝还专门用锦帛来擦屁股,并且还有专门为他们擦屁股的仆人。

不过赵景出恭后都是自己擦的,让别人帮他清理隐私部位太膈应了……

因为以上等物品的卫生性能实在低,导致古人真的很容易因此而感染疾病,所谓“十人九痔”的说法跟这个应该也有一部分关系。

终究是生产力不够,赵景也曾尝试过造卫生纸,不出意外的以失败告终,愁闷之余他曾仰天长啸:“谁说穿越者一定能开启金手指的?站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啊!”

言归正传,赵景来到考场之后,先是慢慢悠悠的四处转悠了一圈。此时,大部分的学子都已经起床,开始继续答题了。

赵景来到自己的座位前,原本守在这里的张泾和高之槐二人见到他到来,赶忙起身恭敬地拜见:“殿下。”

赵景随意地挥了挥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然后坐下来,继续开口问道:“昨夜可曾发生过什么事情吗?”

张泾和高之槐对视一眼,缓声回答:“回殿下,确实有些许小事发生,但都无足轻重。无非就是哪位学子的呼噜声响亮如雷,吵得旁人无法入眠;亦或是有人梦中呓语不断,扰人清梦而已。”

“人生性各异,有点摩擦很正常,没出大事就好。”

赵景环顾一圈,笑问:“两位,虽然考试尚未结束,但已经过了一天,本王挺好奇二位可有看好的考生?”

“这……”

高之槐与张泾面面相觑,齐声答复:“下官不敢藏有私心,殿下明察。”

倒不是说二人的反应奇怪,这是有原因的。

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诏令说:“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既擢弟于公朝,宁谢恩于私室?将惩薄俗,宜举明文,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

什么意思呢?这道诏令对禁止及第进士与知贡举官结为派系起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宋代还有“恩师”、“门生”之类的称呼,但其含义已与唐代有很大的区别,仅仅是自谦、客套的礼节性语言而已。

在前朝唐代,主考官进入贡院前,允许台阁近臣荐举考生。

这种公荐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被录取,有时在开考前,拟录取的名单就已经基本确定。

由于公荐的重要作用,每次科举考试之前,考生们都要多方奔走,拜访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诗赋文稿,希望获得他们的赏识和引荐。

由于这种公荐极易导致徇私舞弊,赵大取消了考官与考生之间的座主与门生关系,严肃了考试纪律。同时取消考生谢恩之理,使考生只对皇帝效忠,而不是效忠于私门,从而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

赵大的这项科举考试改革措施是隋唐以来科举制度内容上的一次重要的调整,彻底废除了自唐代以来的通榜公荐法,为从制度上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性而阻断私人荐私的现象。

在后来的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又下诏明令说:“礼部贡举人,自今朝臣不得更法公荐,违者重置其罪。”重申了废止通榜公荐法的诏令,进一步加强了科举的公平公正公开性。

有此一条,张、高二人当然不敢傻乎乎的跟赵景唠嗑,毕竟他们又不知道赵景是不是故意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