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中医玄学我最强 > 第384章 四君子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卓然说道:“兄弟们,你们在没有能够完全掌握中医组方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以经典方剂为准,不要随便的更改和添加药物,打乱原方组合,否则就容易使原来方剂中的君药臣药为主的治病效果大大降低,甚至还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因为书中的经典方剂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医人的验证,即使剂量上不能达到要求,只要辨证准确,加减化裁,调整剂量,用了起码没有什么大问题。”

“初学中医先期应该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比如说出自《太平惠民和济局方》中的鼎鼎大名的四君子汤,也是一个知名的方子,方子中只有四味药: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是一个补气为主的方剂。”

“首先,四君子汤中,人参作为君药,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尤其是补脾胃之气效果很好。”

“然后,白术作为臣药,健脾燥湿,帮助人参加强补气效果,同时处理患者身体内的湿气问题。因为患者体内的湿气太重,就会使脾的运化功能大大降低,也会减弱人参补气的效果。”

“茯苓作为佐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与白术相辅相成,但又有不同的侧重点。 比如茯苓更偏于利湿,而白术偏于燥湿,两者搭配可以使更好的去除身体内的湿气,使健脾的效果更上一层楼。”

“炙甘草作为使药,调和诸药,补中益气,同时可以缓解其他药物的副作用,比如缓和人参和白术的温燥等等。”

沈卓然讲到这里,刘正义大声说道:“老大,我发现这个四君子汤,和你前面讲过的四逆汤,药物配伍的原则差不多呀!”

沈卓然点点头:“是的,这个四君子汤虽然是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但他的组方原则也和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有相似之处,或者可能是从中借鉴《伤寒论》的组方原则。”

“人参和白术一起加强补气健脾,茯苓帮助去除湿气, 防止补益药物导致湿气凝滞,炙甘草调和并增强补中直接补益脾胃之气,恢复运化功能,同时调和药性,使全方补而不满,温而不燥,适合长期调理脾胃虚弱的患者。”

“然后整体功能方面,四君子汤的主要功效是益气健脾,适用于脾胃气虚症,比如气短乏力、食少便溏、面色萎白等症。 ”

沈卓然讲完,同学们纷纷点头,虽然还没有完全理解,但多少已经有些入门了,知道了中医组方的大概原则。

沈卓然看大家都听进去了,都有所领悟,心里也很高兴,又继续说道:“兄弟们多多留意一些经典方剂,特别是那些方子中用药比较少的,深入了解这些方剂的中药配伍特点。比如补中有泻,或者动静结合,阴阳平衡等等,这样才能够逐步掌握中医处方的原则。

“比如这个四君子汤中, 人参、白术补气,茯苓利湿,整个方子属于补泻兼施的结构,这样能避免湿气壅滞,减弱补气的效果。”

“此外,炙甘草的调和作用也很重要, 确保全方和谐发挥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

“还有,四君子汤再加上半夏和陈皮,就组成了六君子汤,增加了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痰湿或气滞的情况,比如患者痰多、恶心、呕吐、胸脘痞闷等症状,就可以考虑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变成六君子汤进行治疗。”

“另外,如果患者是气血两虚的症状,通过辨证符合,那么可以把补血的方剂四物汤,和四君子汤合起来,就变成了气血双补的八珍汤。”

“主要治疗气短乏力、语言低微、精神萎靡。 脾胃失调,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稀薄。 已经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属脾胃气虚者。

“而且对病后体虚、妇女产后调理、小儿疳积等需补气健脾的病症也很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