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清末起义恩仇录 > 第127章 都兴阿和骆秉章的无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7章 都兴阿和骆秉章的无奈

有人说,没有支援,不可能吧!

就算老曾把湘军裁撤了,可是老左和老曾决裂了,老左的楚军没受到影响吧!可以派遣老左来支援呀!

的确没受到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虽说淮军与楚军皆是从湘军这一母体中衍生而出,但左宗棠因与曾国藩的关系破裂,倒是未曾被牵连其中。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无法给予有效的支援,究竟为何会这样呢?

且让我们来看看此时此刻的左宗棠正在做些什么吧!

就在天京城陷落的前后那段时间里,原本庞大的太平军队伍如同一盘散沙般分散开来,并分成了五路人马,陆陆续续地进入到江西省境内。其中,沛王谭星、宗王李仁寿以及天将林正扬等人所率领的部队,经由浙江的开化一路挺进,相继进入了玉山和广丰等地;而听王陈炳文、康王汪海洋等人带领的队伍则是从皖南地区出发,成功踏入了德兴境内;侍王李世贤、来王陆顺德还有戴王黄呈忠等统率的军队同样是从浙江开化进军,最终抵达了玉山一带;凛王刘肇钧、利王朱兴隆等人指挥的部队则是从苏南出发,历经浙西、皖南,最后进入了弋阳;至于干王洪仁玕、昭王黄文英、佑王李远继等统领的部分,则是从浙江遂安动身,先后进入了玉山和广丰。

由于这五路兵马之间互不统属,各自为政,其行动方式颇有些类似于流寇一般四处乱窜。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势,此刻的左宗棠肩上的担子可谓无比沉重,要想将这些杂乱无章的残余势力彻底剿灭,绝非易事。

所以关中总督都兴阿和川蜀总督骆秉章想要支援,不可能的,清朝廷有给列强赔款的钱,就是没有招兵买马,治理地方的钱!这句话透露出无尽的无奈和悲愤。

都兴阿,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的一生都在为清朝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宁而战。他治理下的关中地区,虽然贫瘠,但他始终尽力维护当地的治安,保障百姓的生活。然而,面对日益严重的匪患和民变,他急需朝廷的支持,以扩充军队,加强治理。可是,当他向朝廷请求拨款时,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拒绝。

同样骆秉章也是一样,一位博学多才的文臣,他治理下的川蜀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他一直致力于改善民生,发展教育,希望能够为国家的复兴培养更多的人才。然而,随着列强的入侵和内乱的加剧,他同样急需朝廷的支持,以维护地方的稳定。可是,当他向朝廷请求拨款时,得到的同样是冰冷的拒绝。

清朝廷的财政状况,确实令人堪忧。自第一次白粉战争以来,清朝不断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向列强支付了巨额赔款。这些赔款,如同吸血鬼一般,吸干了清朝的财政,使得国家无力他顾。清朝廷虽然有给列强赔款的钱,却无力招兵买马,无力治理地方。

都兴阿和骆秉章,两位忠诚的臣子,他们在失望之余,更多的是对国家和百姓的忧虑。他们知道,如果再这样下去,清朝的统治将岌岌可危,百姓的生活将更加艰难。然而,他们又能做什么呢?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都兴阿和骆秉章的遭遇,只是无数忠臣臣子中的一个缩影。他们面对的困境,也是清朝末年整个国家面临的困境。这个曾经辉煌的王朝,如今却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而这一切,都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哀和无奈。

关中地区,曾经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的土地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然而,如今,这里却成为了动乱的漩涡。自从各地起义频发,关中的人口锐减,从原本的八百万降至不足一百万。战争的无情剥夺了无数生命,幸存者或是投身起义,或是背井离乡,寻求生存的可能。关中的田野上,白骨累累,千里之内,鸡鸣不再,一片凄凉景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革命军管理的保机府。保机府,一个在动乱中崛起的地方政权,它的治理者崔文,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开明的政策,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宁繁荣的避风港。在这里,人们不必担忧战火的侵扰,商业繁荣,农田丰收,人民安居乐业,一派和谐景象。

革命军的治理之道,注重民生,倡导平等,他深知在乱世中,稳定和民心是政权得以维系的根本。他推行减税赋、均田制,鼓励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同时注重教育,提升人民的文化素养。在他的努力下,保机府成为了人们向往的乐土,不少流离失所的难民纷纷涌向这里,寻求庇护和新生。

保机府的繁荣,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文化和政治上的。崔文提倡开放包容的思想,鼓励各种学术和文化的交流,使得保机府成为了当时的思想文化中心。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时局,这种氛围在当时的动荡时局中显得尤为珍贵。

随着丰收之年的过去,保机府的粮库充盈,百姓们的生活也相对宽裕。这里的农田肥沃,种植技术先进,加上崔文的精心治理,使得保机府成为了周边地区的粮食供应中心。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德贵的天水府。

天水府的境况相对较差,主要是因为可开垦的荒地有限,种植时间也相对较晚。这导致了天水府的农业经济水平远不如保机府。尽管如此,天水府的百姓在艰难中仍努力维持生计,期待着更好的明天。

更令人担忧的是北方的北地府、安定府和最近攻下的陇南府。这三个地方经历了较晚的收复,八月之后才落到革命军的手里。这意味着他们错过了开耕种植的最佳时机,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减少。为了缓解这些地区的粮食危机,保机府不得不将一半的粮食运送到这三个地方。这样的援助虽然缓解了北地府、安定府和陇南府的燃眉之急,但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保机府自身的粮食储备和经济状况。

保机府的百姓对于这种援助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深知,在动荡的时代,团结和互助是生存下去的关键。尽管自己的生活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他们仍然愿意为地区的稳定和同胞的生存做出贡献。

而马岱所需要的粮草几乎全是打土豪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