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草根的逆袭之路 > 第457章 官员招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7章:官员招揽

林尘高中状元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京城官场激起层层涟漪。那些嗅觉敏锐的高官们,瞬间察觉到了林尘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所蕴含的潜力。他们深知,一个既有才华又无深厚背景的新科状元,若能招揽至自己麾下,无疑将为自己的势力增添一股强大的助力。

最先行动的是吏部尚书赵崇礼。他位高权重,在朝堂上人脉广泛,且一直致力于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听闻林尘不仅文章写得斐然出众,对治国理政更有着独特且深刻的见解,便动了招揽之心。

这一日,林尘正在家中研读典籍,忽听门外一阵喧闹。家丁前来通报,说是吏部尚书府的管家来访。林尘心中诧异,虽猜到可能与自己高中状元之事有关,但仍整了整衣冠,前往客厅迎接。

赵府管家见到林尘,满脸堆笑,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林状元,久仰大名啊!我家老爷对您的才华那是钦佩不已,特命小人前来邀请您过府一叙。”

林尘心中明白这“邀请”背后的深意,但仍礼貌地回应道:“管家客气了,尚书大人如此厚爱,林某深感荣幸。只是不知尚书大人相邀,所为何事?”

管家笑道:“林状元不必多虑,我家老爷只是想与您交流交流学问,畅谈一番治国之道。再者,也想与您结识结识,说不定日后在朝堂之上,还能相互照应。”

林尘微微皱眉,心中思索着该如何应对。他深知,一旦应下这邀请,便可能陷入吏部尚书的阵营,日后行事恐怕会受到诸多限制。但他又不能直接拒绝,以免得罪这位高官。

“管家,多谢尚书大人的美意。只是林某近日家中事务繁多,实在抽不出身。还望管家能向尚书大人转达我的歉意,待日后得闲,林某必定登门拜访。”林尘委婉地拒绝道。

管家一听,心中有些着急,但仍保持着笑容说道:“林状元,我家老爷可是真心诚意想与您结交。您看,能否抽出些许时间,今日便移步尚书府?”

林尘心中主意已定,再次拒绝道:“实在抱歉,管家。近日家中有些琐事亟待处理,还请尚书大人谅解。”

管家见林尘态度坚决,知道再劝说也无用,只得告辞而去。

然而,吏部尚书赵崇礼并未就此放弃。几日后,他又派人送来了一份厚礼,里面不仅有珍贵的书画典籍,还有一张名帖,再次邀请林尘过府。林尘看着这份厚礼,心中颇为无奈。他深知,赵崇礼如此执着,若不给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恐怕难以摆脱他的纠缠。

林尘思索再三,决定修书一封给赵崇礼。在信中,他先是表达了对赵崇礼赏识的感激之情,然后坦诚地表明自己初入官场,希望能先以学习和了解朝堂事务为主,暂不想过早地卷入各方势力之中。他还表示,自己希望能凭借自身的能力,为国家和百姓做实事,而不是依靠某一方的力量。

赵崇礼收到信后,心中虽有些不悦,但也对林尘的坦诚和坚持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并非那种轻易能被拉拢的人。不过,他并未完全打消招揽林尘的念头,只是暂时按兵不动,等待合适的时机。

就在林尘拒绝吏部尚书赵崇礼的同时,礼部侍郎周启铭也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周启铭主管礼仪教化,在文化界颇具影响力。他看重林尘的才华,认为若能将其招揽至麾下,不仅能提升自己在朝堂上的威望,还能为自己的文化改革计划增添有力的支持。

周启铭没有像赵崇礼那样直接派人邀请,而是选择了一个更为巧妙的方式。他举办了一场文人雅集,邀请了京城众多知名的文人墨客,同时也给林尘送去了一份请柬。

林尘收到请柬后,心中明白周启铭的意图。他对这种文人雅集本就有些兴趣,且觉得这是一个了解京城文化圈和朝堂各方动态的好机会,便决定前往。

雅集当日,林尘早早来到周启铭的府邸。只见府中宾客云集,文人雅士们身着华服,谈笑风生。周启铭见到林尘,立刻热情地迎了上去,拉着他的手说道:“林状元,久仰久仰啊!今日能得你前来,真是让寒舍蓬荜生辉。”

林尘连忙行礼道:“周侍郎过奖了,林某能受邀参加此次雅集,实乃荣幸之至。”

在雅集中,众人先是吟诗作画,展示各自的才华。林尘也不例外,他挥毫泼墨,写下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词,引得众人纷纷称赞。周启铭看着林尘的作品,心中暗自欣喜,觉得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随后,众人开始讨论起当下的文化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周启铭趁机提出了自己的文化改革计划,希望能摒弃一些陈旧的礼仪规范,倡导更为自由、开放的文化风气。林尘听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文化改革确实必要,但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而应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让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百姓。

林尘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周启铭心中更是对他赞赏有加。雅集结束后,周启铭单独留下林尘,说道:“林状元,今日与你一番交谈,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你对文化之事有着独到的见解,若能与我一同推动文化改革,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林尘心中明白周启铭这是在招揽自己,他微笑着说道:“周侍郎的改革计划确实令人钦佩,林某也十分赞同文化改革的必要性。只是林某初入官场,对许多事情还不甚了解,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沉淀自己。待日后时机成熟,若能为文化改革出一份力,林某定当义不容辞。”

周启铭听出了林尘话中的婉拒之意,但他并不气馁。他觉得林尘是一个有主见、有想法的人,不能操之过急。于是,他笑着说道:“林状元所言极是,年轻人确实需要时间沉淀。日后若有任何想法,都可随时与我交流。”

除了吏部尚书赵崇礼和礼部侍郎周启铭,还有其他一些高官也纷纷对林尘抛出了橄榄枝。有的高官承诺为林尘提供快速晋升的机会,有的则暗示会在仕途上给予他诸多便利。面对这些招揽,林尘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没有轻易答应任何一方。

他深知,官场复杂,一旦选择了某一阵营,便可能陷入无尽的权力斗争之中。他的初心是为国家和百姓做实事,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不是成为某个人的政治工具。他与余幼薇商量后,决定谨慎抉择,等待一个真正能让他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林尘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官场的现实。他明白,自己必须在坚守初心的同时,学会巧妙地应对各方的招揽和压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这错综复杂的官场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余幼薇则始终在他身边支持着他,为他出谋划策,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尘在翰林院一边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一边观察着朝堂上各方势力的动向。他知道,自己的官场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许多挑战等待着他。但他坚信,只要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总有一天,他能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舞台,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