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仪母女的事儿,江艳秋也就当个八卦听听。
也只能当八卦听听,他们管不上,也没有责任和任务。
不过却不认同金蓓蓓做法,金玉环再怎么样,都没有委屈过他们。
别人可以指责金玉环,但她和金仪不可以。
活着有好处拿你不恨,死了,你却把你的错误都推在一个死人的身上,
而且当初金玉环也一直教育她好好读书,也给了她机会。
是她自己不想努力,不想吃苦,想走捷径,怎么就全怪别人的。
南大舅他们最终决定投资李安安她们的纺织厂。
他们买的设备可是从香江黑市淘来的,价格加上运费也只有市场价的百分之八十。
直接卖设备,收低觉得不划算,收高又怕引起上面的不满。
而且看这群年轻人不仅干劲十足,背后的实力都不小,入股可比卖设备强多了!
最后他们就按成本价入股纺织厂。
当然他们不光是设备入股,还专门安排了管理员过来帮忙管理,这边也会安排优秀员工过去学习。
虽说留下来的员工签了合同,熟悉厂子的规章制度。
可想要从以前的工作态度转过来,还是得有个适应期的。
两边这么一交流,厂里的员工看到了其中的好处,加快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
销售渠道那边也会帮忙搞定,顾清清有服装厂,到现在吃不完这个厂子生产的布料。
不过这么一来,以前合伙人的股份就得缩水。
李安安又投了一笔钱,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掌握了控股权,其他人也跟着投钱。
最后南大舅他们的集团公司也只拿百分之十二的股份,这说明那些人的实力可不一般呢!
南大舅他们最晚回去,他们要接老爷子老太太一起走,一直没买到软卧,飞机也不敢让两位老人坐。
南大舅离开的前一天,顾清清还特意请他们一家去醉香楼吃饭。
林少阳和刘远达他们两家也去了,他们之前被顾清清请去帮忙检查设备的。
吃饭的时候,林少阳跟江艳秋他们说:“这世上的事儿啊,真是无巧不成书!”
楚听南好奇地问:“又怎么了?”
林少阳说:“你大舅他们带来的设备,根据编码,有一部分就是上次纺织厂被换掉的那些设备。”
江艳秋惊讶地说:“这么巧啊,上次重新发过来,那边的人就没追查一下后续吗?”
这要是没发现也就算了,发现了,厂里应该让他们还回去才对呀。
林少阳笑着解释道:“设备老早就卖掉了,能找谁去追查呀?你大舅他们在那些设备送过来之前,就已经买下了这批设备,价格比市场价便宜了百分之二十呢,只是在香江一直不方便运过来。”
江艳秋惊讶地感叹:“他们动作还挺快的!”
林少阳无奈地苦笑:“根据他们给的数量,香江还有没运过来的呢,被坑的可不止这个纺织厂,还有其他厂子呢,只是没被查到罢了。”
楚听南肯定地说:“这也太坑人了吧,估计厂家也心知肚明,只是假装不知道,不然胆子怎么这么大。”
林少阳说:“应该是,他们估计也不想把设备卖给我们。”
楚听南感叹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自己研究出更好的设备,自己能生产就不用冒险花高价买小鬼子的了。”
林少阳指着刘远达说:“会有那么一天的,达哥他们正在努力呢。”
刘远达现在留校任教,又攻读在职研究生,还是林少阳的得力助手。
林少阳直接送了他一套三房的房子,他们自己掏钱买了隔壁的小两居。
就一个孩子,以后也不用为孩子的住房问题发愁了。
至于林少阳的大平层,都已经安排出去了,他自己也只得住三室的房子了。
楚听南笑嘻嘻地说:“等到了那一天,制造设备,先给我们厂子换一套。”
刘远达有些难为情地说:“你别听阳子瞎扯,真有那么一天,那肯定是靠国家的力量,我们可没有那个能力。”
楚听南乐呵呵地说:“达哥你就别谦虚啦。能参与进去其中一个账目,那就是本事,是大家崇拜的对象。”
林少阳说:“就是,都是熟人就别谦虚,我们为那一天干杯!”
这顿饭大家吃得都很开心,顾清清他们虽然损失了不少,不过纺织厂的前景可是更广阔了。
送走南大舅他们后,楚听说他们也开始忙碌起来。
经过一番讨论,江艳秋他们决定把三进院收回来。
倒座房腾出三间改成车库,家里加上楚父的专车,都有三辆车了,停在胡同里可太扎眼了。
那奖励的车他们也没开,实在太招摇了,容易招人恨。
停在胡同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弄坏了。
也不能天天跑别的地方停车,还是自家有车库方便。
楚听南带人改车库,顺道把江凯捷他们的倒座房改成了店铺,又帮忙修暖棚。
江安华还是决定开自家的花店,不仅如此,他还用江潮捷的钱给对方在江附近买了个大院子。
院子大,房子少,专门用来种花的,暖棚就修在哪里,看来是动真格的了。
江艳秋也有事情做,当初答应政府的给药厂老员工修的房子差不多完工了。
房子按工龄分,有钱的可以出钱加面积,半分配半集资。
当初定房子的时候都是保密的,最近不知道怎么走漏了风声。
而且传来传去,说当初厂子里的员工都有分房子的权利。
以前转到国企的员工又回来闹事了,个个都要房子,还有要回来上班的。
现在他们厂,都是长白班,工资是国营厂的两倍,除了要房子,好多人都想回来。
哪有这么美的事啊,一群人没事就来厂子里闹。
现在放寒假,楚听南没时间,江艳秋就算帮不上忙,也去凑个人数,反正有人接送。
林少阳他们不仅给江艳秋他们送了车,还给齐送了一辆军用吉普车。
齐兵他俩就开着车过来显摆,还天天接送江艳秋婆媳去厂里。
一开始江艳秋不想去的,不过田蜜硬拉去,说去厂里我可以看书。
房子的事后面由工业局和卫生局解决了,他们出面解释。
卖厂子的时候可没说老员工都有房子,房子那只是药厂员工买断正式工的补贴。
那些人现在是国营厂的正式员工,自然没有房子。
谁再闹,就让他们单位来领人,这下大家都不敢闹了。
不过上头还是让江艳秋他们,解决一下那些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
待业的人太多了,没有工作,就乱来了。
江艳秋他们倒不是不想招人,主要是想先把老员工的房子安排妥当,再招新人。
不然可能因为房子的事儿,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也不可能一来新人就帮他们解决房子,集资更不行。
免得以后人家来厂里上班,就是冲着集资房来的,房子一到手就拍屁股走人。
房子到手了,人家才不管你的合同呢,找个借口就辞职。
当初以给老员工分房子为借口,他们在旁边搞了一块不小的地,不过那块地可不光是用来盖集资房的。
所以这半年就算订单再多,他们也没招新员工,都让老员工上长白班。
为了招新员工,房子还没修好呢,就先分下去了。
江艳秋没事儿就瞅着人家分房子,那些来拿钥匙的,一个个都笑得跟花儿似的。
可不是说现在这年代的人幸福指数最高,他们要求也不高,有房子住就行。
以前住的筒子楼或者平房,现在有楼房,独门独户的,大家能不高兴。
当初统计的时候,在厂里上班的有指标,再加上分配的面积,大家就算借钱也得要更大的房子。
现在厂里,大部分都是三房以上,就连新入职的单身汉,都能分到两房。
现在房子要出来了,谁能不高兴啊。
当然了,上班的态度也更积极了。
江艳秋他们也很高兴的,招新人的工作也开始了,户籍什么的都不限制,还包吃包住!
文职和技术岗位公开招聘,通过考试选拔,择优录取。
不过有学历的,大部分都会选择国营单位,都是一些学历不高的人来报名。
但只要考试合格,他们也不管学历了。
普工岗位,老员工可以担保一部分进去,不过要是不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老员工也会受牵连的。
大家都不敢随随便便介绍人进来,都是打听好了才带过来的。
剩下的公开招聘,到招聘那天,那场面,人山人海的。
只招一百名普工,结果来了最少两三千人,这竞争压力,一点都不比后世的公务员招聘小呢。
江艳秋本来以为这几年市场开放了,私人厂子也多了,待业青年应该少很多才对。
没想到他们一个普工招聘就有这么多人,而且这还只是看到通知的。
招聘的事儿就交给人事来办了,普工的标准很简单,勤劳能干不惹事。
文化嘛,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