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我的爱一生只有你 > 第165章 多事之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几天,王东升心烦意乱。他隐隐感觉到,现在山南矿虽然表面还算平静,但实际上早已暗流涌动。

为接替自己矿长这个职务,听说书记吴前进正在加紧活动,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

在他的心目中,适合接替自己的最佳人选是总工何起南,这个人要技术有技术、要能力有能力、要水平有水平,关键是人品还特别好,一心为公,虽然资历差一点,但对山南矿这个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矿井来说,他无疑是最合适的。

他心目中的第二人选是常务副矿长赵太升,虽然有些自己的小心思,但和自己搭班子多年,对山南矿的情况了如指掌,由他接任,至少能够实现平稳过渡,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对于何起南和赵太升,他多次向局里大力推荐,可由于局长胡来喜从中作梗,两人的竞争力一直不是很大。

他最担心的,就是书记吴前进接任矿长。对于吴前进,他是一百个不放心。

这个人除了善于拉关系、走后门外,几乎就找不出别的优点,私心太重不说,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也是一团糟,如果把企业交到这种人的手里,再好的企业也会很快搞垮了。

可这种人在局长胡来喜那里,却吃香的很,简直就是一丘之貉。如果在胡来喜的力挺下,吴前进接任矿长一职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从今年后半年开始,全国的煤矿企业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企业改革和工资改革的浪潮席卷而来,给煤矿职工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企业改革的第一步是要求优化管理结构。这虽然对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是件好事,但对于一些习惯了旧有工作模式的职工来说,这意味着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工作节奏和职责划分,不少人会感到压力和不适应。

对于这项改革,矿务局讨论了几个月,还没有定论,自己马上就要退休了,自然也不想做这个出头鸟,看来只能留给自己的后任了。

工资改革则是这场变革中的重头戏。过去,煤矿职工的工资主要依据工龄和职位来确定,这种分配方式相对僵化,无法充分体现职工的工作绩效和贡献。新的工资制度引入了绩效考核机制,将职工的工资与工作成果、安全生产等指标挂钩。

对于工作积极、表现出色的职工来说,这是一个提升收入的好机会。比如年轻的矿工,只要工作勤奋、技术熟练,在新的工资制度下,收入就会有显着提高,这无疑是件好事。

然而,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技能相对单一的职工,工资改革却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由于在绩效考核中得分不高,工资也随之减少。这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担忧。

他预感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煤矿企业改革还会带来就业形式的变化。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后煤矿企业也要开始采用合同制和临时工制度,不再像过去那样提供稳定的“铁饭碗”了。这让职工们的工作稳定性大大降低,随时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与此同时,煤矿企业改革也会对职工的福利产生影响。过去,煤矿企业为职工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福利保障,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但在改革过程中,一些福利项目将逐渐减少或取消,职工们需要自己承担更多的生活成本。

在这场变革中,煤矿职工的心理也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面对工作的变动、收入的不稳定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许多职工肯定会感到焦虑、失落和无助。原本紧密团结的职工群体也会出现分化,一些人更会因为利益冲突产生矛盾和纠纷,为企业发展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

虽然他知道,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煤矿职工们也会逐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促使煤矿企业逐渐走向现代化、规范化和市场化,实现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为职工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只有不断适应变化,提升自己,才能在变革的浪潮中立足,这就是改革的阵痛。但这种阵痛究竟有多深、有多痛、持续时间有多长,他不愿不想,也不敢去想。

至于企业外部情况,那就更糟了。随着南流县小煤窑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开采规模也越来越大,对国有煤矿的资源侵占也越来越严重。

这种情况不但山南矿有,南流矿务局的其他矿也有,而且越来越呈恶劣之势。

这些小煤窑大多由当地的村民或个体经营者私自开设,缺乏必要的开采资质和安全设施。他们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地开采煤炭资源,甚至不惜采用非法的手段,越界开采,蚕食国有煤矿的资源。

一开始,南流矿务局的管理层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认为这些小煤窑规模小、技术落后,不会对国有煤矿造成太大的影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周边的小煤窑如野草般疯长,逐渐对国有煤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才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由于小煤窑的无序开采,国有煤矿的井田范围内出现了多处混乱的采掘面。原本规划有序的煤层被破坏得支离破碎,煤炭资源大量浪费。而且,小煤窑的开采方式往往简单粗暴,不考虑地质条件和安全因素,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塌陷等一系列环境和地质问题。

不仅如此,小煤窑的低价竞争也给国有煤矿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小煤窑的生产成本低,他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出售煤炭,从而抢占了市场份额。国有煤矿的许多煤炭出现积压,销售不畅,资金回笼困难,企业的运营陷入了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煤矿职工已开始感到不安。工资虽然涨了,可物价也涨了,工资发放还经常出现延迟,福利待遇也逐渐减少。一些技术骨干和头脑灵活的人,看到企业的前景黯淡,纷纷选择离开,另谋出路。

虽然山南矿由于占据煤种优势,再加上自己采取多种方法积极应对,受到的冲击还不算他太大,但也有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

为了应对小煤窑的挑战,南流矿务局的领导们被迫决定采取行动。他们对小煤窑的非法开采行为进行调查和收集证据,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希望政府能够加强对小煤窑的整治。

当地政府部门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关停了部分非法小煤窑,但由于利益的驱动,新的小煤窑又不断出现,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这让他心急如焚,内心深处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觉得小煤窑就像悬在国有煤矿头上的炸药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炸响,发生国有煤矿无法承受的重大事故。

正想着,忽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电话一接通,里面就传来调度室主任张爱国惊恐的声音:“王矿长,不好了,刘家沟村的小煤窑和我矿6号地区的掘进头打通了,闯过来一群小煤窑的人,开始哄抢掘进头里的设备和物料了。”

“快,马上向局调度室汇报,通知相关矿领导和相关部室负责人,马上去调度室开会。另外,立即通知余良,抓紧带保卫科人员赶赴现场,控制事态发展。”王东升命令道。

“哎,真是多事之秋啊,怕什么就来什么。小煤窑这帮混蛋,真是无法无天!”放下电话,王东升气得狠狠一拳砸在办公桌上,胸口一阵发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