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深度解析三国演义经典哲思 > 第107章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7章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一、七律诗词对《周易哲学视角下的〈三国演义〉第 107 回解析》的解析:

(一)《〈三国演义〉第 107 回解析》

三国风云变幻中,权谋争斗显奇雄。

周易哲理蕴深意,世事无常运不穷。

司马夺权归魏政,姜维兵败憾山空。

卦象阴阳思变易,豪杰命运各不同。

(二)诠释: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第 107 回的主要情节和周易哲学的融入,体现了其中的风云变幻、权谋较量,以及周易哲学所揭示的世事无常和变化之道,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物命运的感慨。

诗的首联“三国风云变幻中,权谋争斗显奇雄”,描绘了《三国演义》中那个充满风云变幻和权谋争斗的背景,凸显出英雄豪杰们的不凡气概。

颔联“周易哲理蕴深意,世事无常运不穷”,指出周易哲学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以及世间事物变化无常的规律,这与第 107 回的情节和主题相呼应。

颈联“司马夺权归魏政,姜维兵败憾山空”,具体描述了这一回中的关键事件,司马懿夺取政权,姜维兵败牛头山,展现出历史的波澜壮阔和人物的命运转折。

尾联“卦象阴阳思变易,豪杰命运各不同”,强调了卦象中阴阳变化的思想,以及各位豪杰因不同的选择和命运而走向不同的结局。

整首诗通过七律的形式,将《三国演义》第 107 回与周易哲学相结合,深刻地剖析了其中的情节和内涵,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哲理的思考。

(三)三国演义107回回目,经典梗概,主要人物,经典诗句,经典典故,指导思想

回目:《三国演义》第107回的回目是“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经典梗概:

司马氏夺权:司马懿得知曹爽同弟曹羲、曹训、曹彦以及心腹何晏等人,随魏主曹芳出城谒明帝墓并去畋猎,大喜过望。他迅速行动,令司徒高柔假以节钺行大将军事,占据曹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占据曹羲营。接着,司马懿引旧官入后宫奏郭太后,言曹爽背先帝托孤之恩,奸邪乱国,罪当废黜。并让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一同写表,遣黄门赍出城外,径至帝前申奏。同时,司马懿自引大军据守武库。

曹爽的犹豫与投降:曹爽得知城中事变后惊慌失措,在众人建议下依旧犹豫不决。参军辛敞、司马鲁芝斩关夺门而出,司农桓范劝曹爽请天子幸许都,调外兵以讨司马懿,但曹爽因全家在城中不敢行动。最终,曹爽相信了司马懿只是削其兵权的说法,交出印绶投降。

司马氏诛杀曹爽:曹爽回城后,司马懿用大锁锁门,令居民八百人围守其宅。随后,司马懿先将黄门张当捉下狱中问罪,张当供出何晏等五人同谋篡逆。司马懿将何晏等人用长枷钉了,并以桓范矫诏出城、口称太傅谋反的罪名,将桓范等皆下狱。最后,司马懿将曹爽兄弟三人并一干人犯,皆斩于市曹,灭其三族。

后续发展:魏主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司马懿固辞不肯受,曹芳不准,令父子三人同领国事。夏侯霸听闻司马懿挟天子、杀曹爽后,起兵造反,但不敌郭淮与陈泰,败后逃至蜀国,投降后主刘禅。姜维趁机伐魏,前队大败,姜维支援后绕至牛头山,欲袭敌后,却被魏兵识破,半路截住,成对垒之势。

主要人物:

司马懿:老谋深算,隐忍多年后抓住机会发动政变,成功夺取曹魏政权,成为曹魏后期的实际掌权者。

曹爽:曹魏宗室,大将军,起初与司马懿共同辅政,但后来日益骄纵,胸无大志,在与司马懿的权力斗争中失败。

辛敞:曹爽手下的参军,在辛宪英的劝说下,坚守职责,与鲁芝一起斩关夺门而出。

辛宪英:辛敞的姐姐,有识人之明,看出司马懿只是想杀曹爽,劝弟弟坚守职责。

桓范:足智多谋,被称为“智囊”,曾劝曹爽不要投降,但曹爽未听其言。

姜维:蜀汉将领,在夏侯霸投降后,趁机伐魏,但在牛头山兵败。

夏侯霸:曹魏宗室,夏侯渊之子,因司马懿诛杀曹爽,被迫投降蜀汉。

经典诗句:“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此句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大业未竟的感慨,也体现出当时局势的动荡和人们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经典典故:

洛水背誓:司马懿指洛水为誓,向曹爽表示只是削其兵权,别无他意,但最终却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这一典故成为了后人指责司马懿违背誓言、阴险狡诈的例子。

夏侯令女守节:曹爽从弟曹文叔之妻夏侯令女,早寡无子,其父欲改嫁之,女截耳自誓。曹爽被诛后,其父又想让她改嫁,她又断去其鼻,以表守节之志。后人称赞她“弱草微尘尽达观,夏侯有女义如山。”

指导思想:

从政治角度看,这一回体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在三国乱世,各方势力为了争夺政权不择手段,司马懿通过政变夺取权力,曹爽因自身的骄纵和无能而失败,反映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政治现实。

从人物塑造角度看,突出了忠义与奸邪的对立。辛敞、辛宪英等人坚守职责、忠于君主,被视为忠义之士;而司马懿背信弃义、诛杀曹爽等人,则被刻画为奸邪之辈。这种对比强调了忠义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作者罗贯中对忠义精神的推崇。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一回预示了曹魏政权的衰落和司马氏家族的崛起。司马氏逐渐掌握曹魏政权,为西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朝代的更替。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三国演义〉第 107 回解析》

《三国演义》第 107 回“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这一回目所展现的情节波澜壮阔,人物命运跌宕起伏,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而运用周易哲学来深度解析这一回目,更能揭示出其中隐藏的奥秘与深意。

在这一回中,司马懿的崛起与掌权,标志着曹魏政权的重大转折。司马懿以其深谋远虑和隐忍策略,逐渐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这与周易中的“潜龙勿用”有着相似之处。在事物发展的初期,需要潜藏力量,等待时机,司马懿正是在等待中积蓄力量,等待着合适的时机一举夺权。

曹爽作为曹魏宗室,本应肩负起守护政权的重任,然而他却因骄纵自大、胸无大志而失去了权力。这体现了周易中“亢龙有悔”的道理。当一个人处于高位时,如果过于自负,不懂得收敛和自省,就容易走向失败和悔恨。曹爽的失败,正是他过度放纵自我的结果。

同时,这一回中还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常。司马懿与曹爽之间的权力争夺,如同周易中的阴阳相互转化。权力的天平在两者之间不断倾斜,胜负也在瞬息之间发生变化。这种阴阳交替的动态平衡,反映了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也让我们看到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姜维兵败牛头山,也是这一回中的重要情节。姜维作为蜀汉的将领,一直致力于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然而,他的努力在这一回中遭遇了挫折。这与周易中的“否极泰来”有着一定的关联。姜维的失败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在逆境中,他需要重新审视局势,调整策略,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从人物的命运来看,这一回中的角色们都在命运的洪流中挣扎前行。他们的选择和行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同周易中的卦象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然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也让我们对人性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这一回中还体现了周易中“变易”的思想。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曹魏政权的更迭,姜维的兵败,都是这种变化的体现。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顺应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在周易哲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中和”。在权力斗争和战争中,过度的争斗和冲突往往会带来破坏和灾难。而“中和”则强调在矛盾中寻求平衡,在冲突中寻求和谐。这也是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应该秉持的态度。司马懿在夺权过程中,并非一味地使用暴力和强硬手段,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温和的策略,以达到权力的平稳过渡。这种“中和”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用周易哲学来深度解析《三国演义》第 107 回,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人物、情节和思想内涵。这一回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也蕴含了周易哲学的深刻哲理。通过对这一回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周易的智慧,同时也能从中学到许多关于人生、权力、命运和智慧的宝贵经验。

在这一回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人性的弱点与光辉在交织。司马懿的权谋之术,固然让人惊叹,但他的隐忍和果断也体现了他的坚韧与智慧。曹爽的骄纵与短视,让他失去了一切,这是他自身性格缺陷所导致的悲剧。而姜维的执着与不屈,展现了他对理想的坚定追求,即使面对失败,他也毫不气馁。

同时,这一回也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的交织。曹魏政权的衰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司马懿的崛起却是偶然中的必然。他抓住了时机,利用了各种因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也让我们明白,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事件和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回中的情节还体现了“时”与“位”的重要性。司马懿在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从而实现了权力的转移。而曹爽则没有把握好时机和自己的位置,最终导致了失败。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善于把握时机,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外,这一回中还蕴含着对因果报应的思考。司马懿的夺权行为,虽然在当时取得了成功,但也为后来司马氏家族的命运埋下了伏笔。这让我们明白,世间的一切都有其因果循环,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和行动,都可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在深入分析这一回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周易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用周易哲学来解读这一回,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本身,还可以进一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用周易哲学来深入解析《三国演义》第 107 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这一回中的故事和人物,在周易哲学的映照下,更加富有深度和内涵。通过对这一回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用周易哲学从几个方面对《三国演义》第 107 回的深度解析:

阴阳变化

在这一回中,势力的兴衰、人物的命运都体现了阴阳的相互转化。如司马懿势力的崛起与曹魏政权的衰落,姜维的胜利与失败,都是阴阳交替的表现。

变易思想

世事无常,局势不断变化。司马氏的夺权、姜维的军事行动等,都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展现了变易的本质。

平衡与失衡

各方势力之间的平衡与失衡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当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和冲突。

象数思维

可以从一些情节和人物的行为中,看到象数的体现。比如战略的谋划、军事行动的部署等,都蕴含着一定的象数规律。

时位观念

人物在不同的时位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命运。把握好时位,对于事件的发展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用不同词牌名对《周易哲学视角下的〈三国演义〉第 107 回解析》的诗词解析:

《沁园春·〈三国演义〉第 107 回》

三国纷争,魏政更迭,司马称雄。看权谋变幻,风云激荡;姜维兵败,憾意无穷。周易哲思,玄机暗藏,世事无常运不同。阴阳转,叹命运多舛,豪杰情浓。

兴衰荣辱其中,引无数英雄竞建功。忆往昔峥嵘,战火纷飞;今朝回望,感慨千重。历史长河,波澜壮阔,岁月悠悠意未穷。细思量,悟世间万象,心向苍穹。

《水调歌头·〈三国演义〉第 107 回》

三国战未休,司马掌魏权。姜维兵败山外,壮志化云烟。周易哲学深蕴,世事无常变幻,命运几回旋。豪杰展谋略,功业载史篇。

阴阳转,乾坤动,思万千。风云际会,英雄热血洒江天。回首历史沧桑,感慨时光荏苒,心意总相连。且看今朝景,明日更灿烂。

《满江红·〈三国演义〉第 107 回》

三国风云,卷天地、政变辈出。魏政变,司马夺权,势如破竹。姜维兵败心未死,豪杰壮志难再续。忆往昔,岁月多峥嵘,情难抒。

周易理,藏玄妙;世事变,难预卜。叹命运无常,起伏沉浮。历史长河奔腾去,千秋功业留不住。展未来,豪情满胸膛,心如初。

诠释:

《沁园春·〈三国演义〉第 107 回》这首词描绘了三国时期的纷争局面,展现了司马懿称雄、姜维兵败等情节,同时体现了周易哲学中世事无常的道理,以及豪杰们命运的坎坷与浓厚情感。在兴衰荣辱中,英雄们竞相建功立业,而人们在回顾历史时感慨万千,思考世间万象,向往广阔的苍穹。

《水调歌头·〈三国演义〉第 107 回》词中描述了三国战事未休,司马懿掌握魏权,姜维壮志落空。周易哲学蕴含其中,命运几经转折。豪杰们施展谋略,成就功业被载入史册。阴阳变幻、乾坤动荡中,英雄们热血奋战。人们回首历史沧桑,感慨时光流逝,心意相连。同时对未来充满希望,期待更加美好的明天。

《满江红·〈三国演义〉第 107 回》这首词展现了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尤其是魏国的政变,司马懿夺权的强势。姜维兵败但雄心未灭,过去的岁月充满峥嵘,情感难以抒发。周易的道理玄妙莫测,世事难以预测,命运起伏不定。历史长河奔腾不息,功业难以长久保留。人们展望未来,依然豪情满怀,保持初心。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