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崇祯:30年不上朝 > 第54章 最牛火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此,崇祯是知道的,他前世看过一些历史记载:

明朝成化年间,一个叫崔溥的朝鲜官员在济州岛渡海回朝鲜半岛时遭遇风暴,被风吹到了杭州、苏州一带。

他被明朝官员护送,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经北京返回朝鲜。

他把沿途所见写成《漂海录》,忠实记录了华北森林绝迹、水土流失和沙尘漫天的生态问题:

【其山童,其川污,其地沙土扬起,尘埃涨天,五谷不丰……燕山皆童秃不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明北方没有树木,山是秃的,水是脏的,地里没有植被尘土飞扬,非常贫瘠,产粮不多。

对于这些,久居深宫的太子自然不知道。

崇祯解围道:

“大明的北方已经没有森林了,不论是北直隶、河北、山东、陕西还是山西,都没有成规模的森林。

没有森林,也就谈不上大规模的木炭供应,自然无法炼铁。”

原来,大明北方,也就是淮河以北,经过勤劳百姓的开荒和过度砍伐后,已经成了秃瓢。

甚至,秦岭山脉的北部、整个吕梁山、整个太行山脉以及整个燕山山脉,都是光秃秃的山峦。

褚宪章见崇祯开了头,这才开口补充道:

“我大明只有南方福建、两广、云贵一带,尚存大面积的森林,可以生产足够的木炭,辖区内也有成熟的铁矿和冶炼工匠。

山西太行山深处,也有些森林,但是山路难行,采伐难度很高,产出少,又盛产煤炭,所以山西会用煤炭和木炭一起炼铁。

因此,现在最好的铁,是闽铁,晋铁次之。

京师距离山西近,会采购晋铁,只需要加厚铳壁,便可避免炸膛。

而广东那边的铸造厂用的是闽铁,不仅火炮质量好,各种火铳的质量也好。”

朱慈烺问道:

“广东除了铸炮,还大规模打造火铳么?”

褚宪章应道:

“近些年来,广东每年都给京营提供鸟铳,少时300支,多时800支。”

朱慈烺微微颔首:“产量不定,数量还少,撑不起台面。”

他追问道:

“京师的火器厂一个月能生产多少火铳?”

褚宪章回答道:

“目前火器厂有工匠千余,若是全力开工,一个月可生产700支左右鸟铳。

另外会制作一些斑鸠铳、三眼铳、斩马铳备用,如果银钱、火药、煤炭和铁锭都充足,还可以生产火箭溜、迅雷铳、鲁密铳、掣电铳。”

朱慈烺心算一番,暗自道:

“如此算来,一年可造万支火铳,父皇说的一两年内装备火铳步兵8000和火铳骑兵3000,倒也不难。”

他一边想,一边拿起一支火铳,亦是感受着那沉甸甸的重量,细细看着机座、引药锅、火绳击锤等零件,好奇道:

“这一支火铳要多少银钱能打出来?”

褚宪章忙回应道:

“回殿下的话,一支火铳大约需要2两银子。”

崇祯和朱慈烺心里同时冒出一个想法:

“还真便宜。以后可以多给钱,多打造。”

当然,朱慈烺想的是自己父皇给钱,崇祯想的是自己给钱。

他现在可成了每天夜里都下金蛋的公鸡,一夜三万两!

2两银子那是小意思。

崇祯回想了一下刚刚看到的工序,开口道:

“朕记得,秦代军队善用弩箭齐射,往往数万甚至是数十万支利箭一齐进攻,杀得关东六国人仰马翻。”

朱慈烺、褚宪章等人闻言都是一愣,他们不知道皇帝为何忽然说起秦代的弩箭射击,但所有人都不敢怠慢,皆认真聆听。

崇祯嘴巴一直没停:

“如此密集的射击,是需要高效的兵仗制备机构的。”

众人恍然大悟,以为皇帝要强调兵仗局的重要作用,然后鼓励他们好好干活。

崇祯的声音持续不断:

“秦代工匠不像现在这般,一人负责一件兵器,而是多人合作,每人制作固定的零件。

比如有人专门制作箭头,有人专门制作箭杆,有人专门制作弩弦,有人专门装订。

这就是标准化制作,不论谁制作的弩和箭,都是相同的尺寸。

分配给任何一个弩兵,都可以立即装配发射。”

褚宪章立刻抓到了重点,兴奋道:

“秦代工匠用同样的标准,分门别类的制作和统一装配!工匠业术有专攻,制作速度必然很快,质量还有保证!”

崇祯赞赏的看了他一眼,心道:

【这个太监绝对深谙铸造工艺,头脑还很灵活!】

想明白其中关键,褚宪章激动道:

“谢陛下提点,奴婢尽快和工匠们商讨出一个标准,按每个人擅长的工序,分门别类的安排制作任务!”

崇祯笑着点头:

“很好!你理解的很正确,还有一点,标准一定要苛刻,防止零件生产出来后,无法顺利的拼装和使用。”

褚宪章似乎已经看到了全新的生产工序,一脸振奋:

“奴婢明白!”

朱慈烺完全没有听懂这段对话,很无趣的走到一边,拿起一只火铳,见其有三个管口,猜到是传说中的三眼铳。

他又走了几步,拿起令一支火铳,转头问道:

“这一支是鸟铳吧。”  图片三眼铳  网图——神机营火铳兵

褚宪章闻言,先看了崇祯一眼,得到准许的点头后,转过身去解释:

“殿下,这是万历年间,赵士桢设计的轩辕铳。”

“轩辕铳?”

“是的。”

褚宪章点头,在不远处拿了一支火铳过来,继续道:

“这一支是鸟铳,乃嘉靖年间由西洋传入大明,虽然弹丸快速且细小,不易格挡,且铳手培养十天就能上阵。

但鸟铳受天气限制很大,雨天、风天都不能使用。

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在万历三十年前后,时任武英殿中书舍人的赵士桢,对此做了改进,用铜盖遮挡火门,负责遮挡风雨,克服了天气影响。

是为【任教风伯作祟,雨师为梗,我则举放自如】。”

朱慈烺感慨道:

“居然还有这么好的火铳。”

褚宪章闻言,似乎打开了话匣子,又取来一把火铳道:

“殿下,这一支是赵士桢改进过的鲁密铳,旧火铳需要先拿铁签怼实火药,后用明火点燃火绳,再扣动扳机,使龙头轨叩击枪膛机关,点燃火药射击。

要想射第二次,必须将龙头轨掰回原处,再重复以上操作方能进行二次射击。

赵士桢改进成扣动扳机后,龙头轨自行弹回原处。

还在枪尾处加装了钢刀。一旦敌人贴近,火枪兵可以将鲁密铳变成朴刀展开近战。”

崇祯虽然是穿越来的,但是对明末的火器知之甚少,听着褚宪章讲得仔细,也走过来旁听。

褚宪章自然不会放弃这么好的表现机会,又拿了一支火器过来,讲解道:

“火铳最大的弊端就是装填费时太长,即便是精兵,在敌人的百步奔袭时间内,最多有三次射击机会。

因此,赵士桢设计出了这种五眼的迅雷铳。”  (图片:迅雷铳图片,足够霸气)

他指着前端道:

“殿下您看,此铳前段是个小盾牌,在射击时,点火装置对准第一个枪管击发,然后转动盾牌,点火装置便会对准下一个枪管完成二次击发,直到盾牌转弯一圈,发射五次。”

褚宪章一边转动盾牌,用以演示,然后继续说道:

“但是此铳装药更费时间,野战时只能作为一次性武器。

当敌人冲过来后此铳就没用了,所以,下方还配备了一个战斧,射击时战斧置于地,保证迅雷铳的稳定,近战时直接拿斧子杀敌!”

崇祯看着造型霸气的迅雷铳,心道:“这不就是加特林的中国祖宗么!”

朱慈烺一脸振奋,赞道:

“不错!不错!”

褚宪章大喜,命人运来一个大家伙,提高音量道:

“陛下,这是神机箭,又曰【神火万全铁围营式】,一次可发射320发火箭,有效射程在30丈到120丈之间,力道可以轻易破开皮甲。也是一次性火箭!”

崇祯围着神机箭转了一圈,腹诽道:

“320发!朕操,这不就是喀秋莎火箭炮的祖宗!”  神机箭(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朱慈烺从来不知道大明还有这么多种类的火器,惊得赞叹连连,开口问道:

“这么多好东西,兵仗局怎么不大范围制造使用,而是锲而不舍地造三眼铳和鸟铳呢?”

褚宪章刚刚还讲的一脸兴奋,听了这么一句问话,立刻垮了脸色:

“这……这个……因为……”

崇祯冷声道:“别吞吞吐吐的,照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