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 第282章 快消失的四川方言:抱疙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2章 快消失的四川方言:抱疙瘩

不少普通话词汇,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达。

比如普通话的“养子”,用四川方言表达,川西坝子不少地方通常说“抱疙瘩”,这是一个快消失的方言词汇。

川东一些地方则称“抱押长”,“押长”的意思,大概就是为以后孩子的出生“领个头”“带个路”的意思。

本文就把“抱疙瘩”分解说明一下。

一、疙瘩

“疙瘩”一词,最常见的意思是指皮肤上的小突起或肿块。此外,“疙瘩”在一些地区也可以用来形容各种形状的小块状物体,如食物中的小块、土地上的小土块等。“抱疙瘩”这个词,实在不好选封图。想了一下,大概儿菜图勉强能用。

此外,一些地区的方言中,“疙瘩”还有其他的意思。例如在河南和山西等地,一些方言中的“疙瘩”可以指家庭中的孩子,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孩子”。

四川方言中,“疙瘩”通常不单独用于指孩子。但是和“抱”组成“抱疙瘩”后,就指领养或过继的孩子,即养子。

二、抱

四川方言中,“抱”有领养或过继的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过去普通老百姓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过去有一定地位的人没有小孩,如果是女方原因,通常就会再娶小妾来生孩子。如果是男方的原因,通常会过继本家的小孩作为自己的孩子。

而一些不能生育的普通人,通常就是过继本家小孩,或领养那些孩子生的多家庭困难的孩子。

过继或领养,四川方言就称为“抱”,实际当是“抱养”的简略说法。

“抱养”出处:《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傅昭仪》:“太子小,而傅太后抱养之。”

《元典章·户部三·承继》:“若同宗无应继之人,则抱养他人之子,名曰‘螟蛉’,盖取久而肖己之义,将以终老传后也。”

四川方言单用“抱”例子:

1、我老家对门的李叔,结婚后老婆一直没有生养,就抱了一个女孩。结果后来老婆30多岁之后又生了一儿一女,抱的女孩当了大姐。

2、不要看到老李头的娃儿是抱的,是个抱疙瘩娃娃,那娃儿这哈对他硬是比好多亲生的娃儿还好。

文献资料摘录:

元·关汉卿《五侯宴》楔子: “你则是抱养我这个小的, 我与些钱钞,埋殡你那丈夫,可不好。” 关汉卿使用的是“抱养”。

《喻世明言》 三十:“那年抱的红莲,如今在那里?”

清代白话小说《浓情快史》第一回: “他 儿媳头胎怀了,倒生下两个侄孙,一个叫午郎,一个叫申郎,思量要过他一个做孙子。……沉吟许久,忽想起当年去抱他时,妻子叫我三思而行。”前谓“过”,即过继,后谓 “抱”,前后呼应,显然 “抱” 即过继。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四《审禾苗》: “本县判尔抱去,正是上合天心,下合人意,使尔无妻而有妻, 桂英无夫而有夫,正邦无子而有子,那些不美? ”

上述三例,均和四川方言一般,用的单音动词“抱”。

综上,领养或过继,四川方言谓“抱”。领养或过继的子女,四川方言谓“抱疙瘩”、“抱押长”。

后来收养过继小孩有了很多法律规定,“抱”、“押长”这种事就很少见了。不过,“押长”“抱疙瘩”这些话,不时还会由老辈人的口头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