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 第275章 普通话动词“骂”,地道四川方言如何表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5章 普通话动词“骂”,地道四川方言如何表达?

不少普通话词汇,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达。

比如普通话动词“骂”,用地道四川方言表达,有“叨”、“吷”、“卷”等多种表达方式。如今受普通话影响,说“骂”字也多了。

表达“骂”,四川各地表达方式有所区别。

川西坝子、川南片区等地骂人通常说“叨”;川东、重庆地区等地,骂人曰“吷”;四川大部分地方,也说“日吷”。部分地区如岷江话川北方言岛的盐亭等地,骂人谓“卷”。

下文介绍叨、吷、卷三个字,以及其他的同音表达。

一、叨,音tāo,同“掏”音,为如今比较统一的写法,也作“?”字。

例句:你昨天回去晏了,挨叨没有?

清代中江人刘省三作“?”字。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东瓜女》: “债主见天恩得病, 朝夕追讨, 一?二吷, 骂得何车夫腔都不敢开, 头也不能抬。”

一?二吷,重复使用,表示大骂。“?”字本为“啖”的异体字,字义为吃。“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查词典没有“啗”没有骂的义项,发音dàn,也不符。还是按今习惯,用“叨”字更好。

二、吷,音jué,写法则比较多,除了“吷”,还有诀、攫、撅、掘、噘等不同写法,也都有出处。

1诀

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妾身韩夫人,自从陶侃当下这个信字拿钱到家中,被他母亲痛诀了一场,今日早间,陶侃将信字赎将去了。”

骂为“诀”,前人也有训释。《韵会小补》:“诀,怒诃也。”

2攫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慿怒而以语诟詈(音li)之也曰攫。”

3撅

民国十四年《献县志》卷十七:“骂人谓之卷,亦谓之撅。”

又十七年《胶澳志.民社志》:“撅人,即詈人。”

《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四:“我就只说了这两句,没说完,他就秃淫秃的撅了我一顿好的。”

4掘

清·蒲松龄《寒森曲》第五回:“从来鬼怕恶人,二相公没来时,动不动打骂;着二相公掘了一场,噘着嘴也没敢做声。”

5吷

又清·刘省三《跻春台》《哑女配》:“公婆讲他一句,要还十句,丈夫说他,他就乱?乱吷。

6噘

邯郸方言将“骂人”说成“噘人”,今四川人也多作“噘”字。

从造字法角度,笔者更认同“吷”和“噘”字,符合形声字造字规律。

“叨”、“吷”在四川方言中的被动式,也不像普通话“骂”字用“被”,川渝地区语言的习惯,是用“挨”或“遭”。

被骂说“挨叨”、“挨日吷”、“遭日吷”。

例句:1、你昨天回去挨叨了哇?

2、那费头子娃娃昨天遭日吷惨了。

“吷”及其他同音表达“骂”字的本字,或应该是“讦”(jié)字,音转而为(jué)。

《中华大字典》:“讦,吉谒切,音羯。谓面发人之阴私也。”

《论语·阳货》孔子问子贡:“锡也有恶乎?”子贡曰:“……恶讦以为直者。”宋·包麟注:“讦,谓攻发人之阴私也。”

《广韵》:“讦,持人短也。”

《说文解字》:“讦,居谒切。面相岸罪相告,讦也。”

三、卷,音juǎn

“骂”说“卷”,笔者只知岷江话川北方言岛的盐亭等地方言如此表达,沿岷江流域的岷江话主流片区不知是否如此表达,望知晓的朋友们留言告知。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卷】字义项5:方言。骂。

《金瓶梅词话》第72回:“我就跟了去……教我一顿卷骂。”

《醒世姻缘传》第41回:“小献宝有叫无泪的假哭了两声,……只问说是谁的主意,口里胡言乱语的卷骂。”

民国十四年《献县志》卷十七:“骂人谓之卷,亦谓之撅。”

老舍《柳屯的》:“那个娘们敢卷我半句,我叫他滚着走!”原注:“卷,北方话。骂。”

《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彼此相詈(li音栗,骂)谓之卷,义取言语互相攻击,如席之可互卷也。”是说双方彼此相骂,就像席子卷来卷去一样。故谓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