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回到咸阳城后,曾向嬴政推荐过沛县的人才。
嬴政听闻乔木所言,龙颜大悦,当即应允将这些贤能之士招至咸阳,委以重任。
咸阳宫殿内。
嬴政独自一人端坐在宽敞明亮的屋室之中,正沉思着。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映照出嬴政孤单的身影。
片刻之后,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紧接着便是乔木恭敬的通报声:“父皇,儿臣前来拜见。”
得到允许后,乔木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屋内,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嬴政行了一个大礼。
嬴政微微抬起头,目光温和地看着眼前的儿子,缓声道:“此次前往沛县一行,可有遭遇什么饶有趣味之事啊?”
乔木面带微笑,答道:“回父皇,儿臣此番出行着实大开眼界。在沛县,儿臣结识了众多有才能之人,不仅如此,更有幸亲身感受了寻常百姓的生活。那里的百姓们安居乐业,一片祥和之景。”
嬴政轻轻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朕有所耳闻,据说你与乔松皆有意迎娶沛县的女子为妻。此事当真?”
乔木脸上泛起一丝红晕,略显羞涩地应道:“确有此事,只是尚未来得及向父皇禀报。”
嬴政哈哈一笑,朗声道:“无妨无妨,你们如今已然长大成人,心中有了心仪的姑娘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你们真心喜爱,朕自当成全你们这桩美事。待那沛县的姑娘抵达咸阳,便可着手筹备婚礼事宜。对了,听说沛县的女子钟灵慧秀,有个叫吕雉的姑娘,我到时候想见见她。”
乔木闻言大喜,眼中却闪过一丝忧虑,连忙跪地叩谢:“多谢父皇恩准!等吕雉姑娘来咸阳的话定让她来拜见父皇。”
随后,嬴政话锋一转,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说道:“朕欲将大秦的千秋基业交予元曼,册封她为太女,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
乔木心头一震,但很快恢复镇定,拱手回答道:“儿臣岂敢妄加揣测父皇之意。父皇英明神武,雄才大略,既然已有此等盘算,定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长姐聪慧过人,德才兼备,定能担当起守护大秦江山社稷的重任,成为太女实乃当之无愧的不二之选。儿臣愿竭尽所能,辅佐长姐治理天下,共铸大秦盛世辉煌。”
嬴政冷哼一声,面露不屑地说道:“哼!又开始装模作样了。在这方面,元曼可比你们要强得多了。至少她敢于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内心的野心和欲望。”
他微微眯起双眸,目光扫过眼前的乔木,继续说道:“扶苏,他虽心怀仁慈,称得上贤明两字。然而,这种仁慈在如今的大秦却是远远不够的。若处于太平盛世,或许他还能成为一名守护祖宗基业、安于现状的守成之君。但眼下大秦所面临的局势错综复杂,内忧外患不断,需要的可不是像他这般软弱无能之人来执掌江山社稷啊!”
说到此处,嬴政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随后,他突然提高音量,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如果朕没有猜错的话,你们这三个家伙,想必并非来自这个世界吧?要知道,就连朕自己也都是从另外一个世界来到此地的。正所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谁能想到,人死后竟然还有机会在另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里获得重生?而且还是一个看似相似的世界,但实则大相径庭。”
嬴政微微眯起双眸,缓声道:“起初,朕确实认为你们皆是此世之人。然而,元曼却率先展露出与众人的不同之处。她毫无畏惧之色,一心想要变革大秦。至于你们二人又是如何暴露出异样的呢?扶苏虽心怀仁慈,但他始终坚信男子胜于女子乃是自古以来传承之理。故而,他向来不信元曼能胜过他。反倒只有你们兄弟俩,竟在暗地里默默支持着她,这般甘愿居于他人之下之举,着实令人难以置信,毕竟此举有悖于此世间众人之所思所想。不过,即便如此,朕依然觉得,不论你们究竟源自何方何地,这具身躯终归是朕之子嗣。”
嬴政顿了顿,接着问道:“那么,你可知朕为何会选中元曼吗?”
乔木只觉得心中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一般,嬴政那强大无比的威压铺天盖地而来,仿佛要将他整个人都碾碎。
尽管内心惶恐不安,乔木却竭力保持着面容的平静,毫无异色地低垂着头,恭敬地站立着,用略微低沉的声音回答道:“儿臣不知。”
嬴政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乔木,缓缓开口说道:“元曼之野心,实与朕年轻时颇为相似。她甘愿为我大秦舍弃自身利益,其所推行之改革举措,令大秦愈发强盛。她身上有着这世间没有之物,若由其引领大秦,必能使之长治久安,兴许真可绵延百世千世之久!朕之继承人,首要之务便是要让大秦更为昌盛繁荣,否则待朕百年之后,又有何面目去拜见列祖列宗?再者,必须始终将大秦置于首位,以大秦之利益为本。而元曼虽为女子之身,却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竟做得比寻常男子还要出色。如此心智,朕又怎能不选她呢?即便女子称帝又如何?朕不也正是这破天荒的首位皇帝么?”
听到此处,乔木忍不住轻声唤道:“父皇……”
嬴政目光威严地看着乔木,缓声道:“今日与汝言此诸多,仅望汝铭记于心,汝乃我大秦之公子也!大秦赐予汝之一切,莫再藏头露尾、畏首畏尾矣!欲行何事,但凭己意而为,但凡有益于大秦之强盛者,放手去做便是!此乃朕赋予汝等之权柄,亦予元曼之权柄。切莫再令朕失望矣!”
“儿臣已知晓,必当明悟该如何行事。多谢父皇!”
公元前 219 年。
嬴政立下嬴元曼为太女,此消息一经传出,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天下为之震惊。
朝堂之上,百官交头接耳。
市井之间,百姓亦是议论纷纷。
面对这如潮水般涌来的质疑声与非议,元曼却并未有丝毫退缩之意。
她深知自己肩负着何等重要的使命,亦清楚唯有以实际行动方能堵悠悠众口。
于是乎,她迅速投身于政务之中,并很快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与非凡的智慧。
先是造纸术横空出世,这一发明不仅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书写与文化传承,更为大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紧接着,高产良种被广泛推广开来,使得农田产量大幅提升,百姓们得以饱腹,国家粮仓充盈。
而那马鞍、马蹄铁以及马镫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秦军骑兵的作战方式,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凭借着这三项令人瞩目的功绩,元曼成功地笼络住了文官、百姓以及武将之心,其地位日益稳固。
而后,她又将目光投向了大秦的律法。众所周知,秦律向来以严苛着称,虽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某些方面亦显得过于苛刻。
元曼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对其进行逐步改革,将那些过于严厉之处加以适当削弱,使之更趋合理公正。
如此一来,大秦的律令既不失其权威性,又能更好地体现出仁政之精神,深得民心。
此前不久,元曼所提出的那一项关于设立官学、推行免费教育孩子的政策,如今已然初见成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政策逐渐发挥出影响力。原本深受六国文化熏陶的孩子们,在接受大秦官方教育后,思想观念发生了显着变化。他们开始更多地了解到大秦的历史,在潜移默化中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依托。
渐渐地,这些孩子对于大秦的认同感日益增强,心中那份归属感愈发浓烈。他们自豪地以秦人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