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再加上加速器开关等一系列零件,”

“新型电磁炮很可能只有一辆摩托车那么大。”

这个时候,蓬雷的话,尽管听起来很震撼,毕竟,一种可以一发就毁灭一个小国家的武器,竟然只有一辆摩托车那么小。

更别提,它还能量产!

听起来的确让人心潮澎湃。

谁又能想到,如果这种新型电磁炮被研发出来,到时候,在需要这种武器的战场上,他们只需一辆卡车就能拖动这台电磁炮,找一个合适的角度,往地上一架,轰的一下,一个国家就没了。

这确实很难不让人产生美好的幻想。

然而,即便如此,小组里的研究人员还是觉得不太现实。

他们开口说:“蓬雷,我看过盾钢的具体数据了。”

“初步计算后,你所说的确实有可能实现。”

“一小块摩托车大小的盾钢,确实可以承受这么强大的能量。”

“但还有一个问题是必须考虑进去的。”

蓬雷抬头一看,正是最开始提出质疑的那个研究员。

他也挺期待,这位研究员到底会提出什么问题。

于是蓬雷平静地问:“你说吧。”

“还有其他问题吗?”

那名研究员站起来,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在工作台上写下了一个公式:

“F=-F”

看到这个公式,所有人都明白了。

那名研究员解释说:“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是初中生都知道的知识,我不多说了。”

“蓬雷,你的方法确实可行,不过,你要考虑的是电磁炮带来的巨大反作用力。”

接着,这名研究员展示了一下电磁炮的一个部分。

那是用来吸收开火时多余反作用力的装置,俗称“减震器”。

“蓬雷,虽然普通的电磁炮本身有减震器,”

“但它并不适用于S型号冷核聚变反应炉产生的强大冲击。”

“更何况,即使是普通电磁炮,减震器也无法完全吸收反作用力,只能缓解一部分。”

他推了推眼镜继续说:“就算你设计一款全新的减震装置,”

“也不一定能完全抵消这么强的能量。”

“那时候,电磁炮发射之后,会产生极其恐怖的反作用力。”

“坦白说,即便盾钢能够扛住这么大的力量,”

“我们也拿不出能承受这么大反作用力的装置。”

听到这些话,连薛教授都不禁笑了起来。

这年轻人不错啊,思维清晰,分析全面。

不仅能发现问题的本质,还多次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是个难得的人才。

对此,蓬雷也很满意。

没想到小组里还真有这么一个人,能够理解他的研究思路。

真是太难得了。

其实,蓬雷早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他从来不做不全面的研究,即使是小小的细节,也要做到让自己满意的程度,何况是一整台电磁炮。

所以,蓬雷答道:“这个问题我早就考虑过了。”

“很简单,按你所说的,研制一种全新的减震装置就好了。”

“确切来说,应该叫‘全地形多功能底架’。”

说着,蓬雷微笑着打开一个新的子项目。

看到这个子项目的时候,薛教授甚至惊呼了一声。

天才之作!

蓬雷展示的子项目正如他说的那样,不仅仅是一个减震器,它起到了减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全新的电磁炮底架构造设计。

看着大家惊奇的表情,蓬雷解释道:“这就是我刚才设想的底架设计。”

“我早就考虑到了S型号冷核聚变反应炉产生的巨大反作用力。”

“一开始我就构想了底架的结构。”

在众人的赞叹声中,蓬雷继续介绍他的设计:

“我认为,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我们不妨增大电磁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就像大型起重机那样。”

蓬雷的解释非常通俗易懂。

这样一说,大家就都明白了。

起重机这种车辆通常是用来搬运重物的,那个巨大的起重臂需要伸出去很远。

根据杠杆原理,如果不妥善处理,很容易使车身失去平衡,导致翻车。

所以,起重机不是简单的车轮,而是配备了四条机械腿。

一旦开始作业,四条机械腿就会牢牢地插入地面,分散从机械臂传来的力量。

而且,这四条腿可以延伸,类似于钢铁侠对战灭霸时,他在原地站稳,脚下装甲变成厚重的地基,以最大化扩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降低压强。

这种巧妙的设计,除了大型地基外。

能最大程度稳定物体重心的设备。

蓬雷就用了这么一个小设计。

不过。

对于这个,他还有其他的想法。

“我的看法是,给吊车装上四条机械腿。”

“我们的电磁炮,则要装八条,直接翻倍,这样接触地面的面积更大。”

“尽量让所有的反作用力都通过这些腿传递到地面。”

“这样一来,即便是面对再大的反作用力,也基本都能被地面吸收掉。”

“即使发生地震,电磁炮也不会因为反作用力而倾倒。”

在蓬雷话音落下的瞬间,薛教授激动得难以自抑,拍手称好。

接着,整个科研小组的成员,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这是一个天才的设计,妙不可言。

简直是太厉害了!要知道,从蓬雷开始讲解到现在,一共也不过半个小时而已。

在这半小时里,蓬雷已经想出了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甚至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全,根本找不到反驳的地方。

就连小王此时此刻也承认,蓬雷掌握的知识,确实比他们普通科研人员要多得多。

他们苦苦研究了半个月,连一点线索都没想出来的大难题,到了蓬雷这里仿佛不存在一样,不到半个小时就讲清楚了。

最让人惊讶的是,不仅蓬雷自己能想明白,通过他的解释、现场建模和公式推算,整个小组的人都清清楚楚,完全没有困惑。

什么才是好的老师?

就是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思考,并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讲解,能让学习基础最薄弱的学生也能理解复杂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