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到戈登提到的名字,亨利脸上不自觉地泛起一抹冷色。

这个埃利森——全名Lawrence Joseph Ellison(劳伦斯·约瑟夫·埃里森),是“关系式软件公司”(RSI)的创始人之一,占该公司60%的股权。

恩,这个公司就是后世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oracle corporation)的前身。

1970年,Ibm研究员埃德加·科德(Edgar F. codd)在《Acm通讯》上发表了一篇具有革命性的论文,题目为《大型共享数据银行的关系模型》。

这篇论文首次提出了关系型数据库的概念;

该概念不仅革新了数据库管理与组织的方式,更为未来的信息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世的千亿富豪,也是因为这篇论文开启了咸鱼翻身之路。

他在1977年,与同事Robert miner共同创立了“软件开发实验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s)。

这家公司最初的愿景就是将科德的理论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一年后,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在1978年成功迁至硅谷并更名为“关系式软件公司”(Relational Software Inc., RSI)。

前不久,更是发布了适用于dEc公司的pdp-11计算机上的oRAcLE产品;

这款产品因其完整的SqL实现而备受瞩目,其中包括了子查询、连接等高级特性。

美利坚中央情报局便因此成为了他们的首位客户。

至于亨利与埃里森之间的纠葛,则源于更复杂的社会背景。

众所周知,在美利坚占据主导地位的由泰人,分别是德裔和俄裔。

前者掌控金融,后者控制媒体、工会。

德裔由泰是从19世纪初就开始移民,美利坚了;

而俄裔由泰,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大规模移民过来的。

(没算1654年就登陆北美大陆的一角——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后来的纽约的23名(塞法迪)由泰难民;

因为他们为了避免子子孙孙继续流亡的命运,伪装融入了当地社会,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

1824年,德裔由泰人在南卡罗来纳州成立了第一个美利坚改革派由泰教会——查尔斯顿的贝瑟·伊萨克会堂(congregation beth Elohim);

并在之后,利用美利坚掘金潮,赚得了第一桶金。

1848年,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引发了淘金热,成千上万的人被吸引至此,追逐财富梦想。

然而,许多由泰移民却并未直接投身于艰苦的采矿工作,而是选择了更为精明的商业策略。

他们成为“卖铲人”,即为淘金者提供必要的商品和服务,如食品、工具和服装等。

这种做法不仅减少了风险,还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例如,马库斯·高盛原本是一位布料销售商,后来创立了高盛公司;

雷曼兄弟则从棉花交易起步,最终发展成为金融界的巨头。

到了南北战争期间,德裔由泰人更是开始在南北美军中担任各种职务,包括政府高层职位。

特别是战后,由泰人的生意更是原地起飞。

尤其是在服装业方面,到19世纪末,德裔由泰人一度控制了美利坚约75%的服装制造业;

同时许多小手工业者和零售商也逐渐上升为中产阶级成员,甚至拥有了大型百货商店。

经过淘金潮和南北战争的洗礼,德裔由泰人社群已经从社会底层崛起,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数据显示,由泰第一代男性移民中有60%从事加工行业只有不到30%的人经商;

而到了第二代,经商的比例则更进一步,显着增加至了近60%。

此外,在这一时期,由泰人也开始在金融领域崭露头角。

雷曼兄弟(1844年)、凯恩公司(1867年)以及高盛(1869年)相继成立,这些机构逐步构建起了庞大的金融帝国。

随着一战和二战的到来,这些金融机构更是利用资本支持换取更大的政治影响力,极大巩固了其在美利坚乃至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地位。

而与相对顺利的德裔由泰人不同,处在沙俄帝国治下的俄裔由泰人则充满了苦苦。

1791年,沙皇政府设立了一个被称为“由泰隔离带”(pale of Settlement)的区域,将由泰人限制在这个西边的偏远地带居住。

这里环境恶劣,经济落后,鸟都懒得在这里拉使。

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超过500万的沙俄由泰都过着贫困交加的生活。

正如俗语所说:“富裕的由泰人会做生意,贫穷的由泰人会闹革命。”

这种环境下,一部分不满现状的由泰人开始参与工人运动,如1897年成立的全俄由泰工人联盟(bund),以及后来在十月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布尔什维克党。

这些行动无不反映了他们对于改变命运的渴望。

188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事件成为了转折点。

尽管真正的刺客是激进组织“人民意志”的成员,新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却选择将责任归咎于由泰人。

这一决定直接触发了一系列针对由泰的暴力行为——即“ pogroms ”(排由暴行)。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俄裔由泰人被迫流亡,其中大部分选择了前往美利坚寻求新的生活机会。

当这些俄裔由泰人抵达美利坚时,他们遇到了已经在当地站稳脚跟的德裔由泰人。

虽然初来乍到的俄裔由泰人没有多少积蓄,但他们得到了德裔同胞的帮助和支持。

特别是在纽约市,后者已经掌控了相当部分的服装制造业。

19世纪末,纽约第14街成为了美利坚服装业的心脏地带,而这里的大多数工厂都是由由泰人管理和运作的。

德裔由泰,因此展现出了罕见的族裔团结精神。

这种“先富带动后富”的做法,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到了1897年,纽约市的服装产业中的工人,至少约有75%是由泰人。

也是因此,让纽约这座见证了首批由泰移民登陆的城市,逐渐成为美利坚由泰财阀的大本营。

别的不说,阿尤对待同族确实够意思!

德裔为了不断壮大由泰群体的规模,对俄裔可谓是倾尽了全力;

那真是要钱给钱、要工作给工作,甚至提供看病、上学,直到你成为美利坚公民。

当时由泰社区的福利保障,简直比老美本土的还要好。

更重要的是,德裔由泰人还利用他们在政界的影响,依靠政治献金和集团游说,让老美的移民政策对自己倾斜,以吸引更多俄裔由泰人来到美利坚。

要不是1924年,《移民法案》(也称为《约翰逊-里德法案》)出台,由泰人恨不得把全世界的亲朋好友通通接到美利坚来。

不过即便如此,在法案生效前,美利坚由泰人的数量也已经达到了约4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