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池塘不大。

这会儿围了不少人看热闹。

杜耀祖站在木筏上,朝着下饵的地方看了看,点点头后,一挥手。

程大富立刻上来。

两人合力把渔网往上拉,大小不一的鱼在网里活蹦乱跳。

“哎呦,这一网也不少,铜子的小池塘弄得真不错!”

“快看快看,有条红鲤鱼,这是吉兆啊!”

方南枝挤在最前面,踮着脚尖看,兴奋的大叫:“哇,耀祖哥,我也要上船。”

杜耀祖听着了,他招呼:“枝枝,别离河边太近,船要靠岸了,你想看鱼在岸上得。”

铜叔就一个宝贝闺女,这要掉河里,可咋整?

很快,他划船靠近。

岸边的人伸手拉绳子,帮他稳住船。

杜耀祖和程大富拉着渔网上岸,当即有人抬了两个木桶来。

木桶里有水,让鱼不至于立刻死。

几人纷纷上手抓鱼往桶里扔,方南枝觉得有趣,也伸手了。

一下抓了最大一条,有七八斤重,她抱怀里,鱼还使劲挣抓,鱼尾直接拍小丫头脸上。

方南枝先是一愣,然后气了,咬牙威胁:“不许动,再动吃了你!”

杜耀祖失笑:“行,这条留着给枝枝吃。”

没一会儿,鱼都分好,就剩下洗渔网的活,没了看头,多数人散了。

方南枝不肯走,磨着杜耀祖想要上船。

她想划船玩。

“那可不行,池塘不大,但是水深。”杜耀祖伸手比划了下:“能有两个你这么深。”

“耀祖哥,我不会翻船的。”方南枝眼巴巴看着他。

杜耀祖不为所动,依旧摇头。

“耀祖,吃饭啦。”老村长的声音由远及近。

大孙现在是全家最出息的,家里为他,都推迟吃饭时辰了。

老村长这两天正稀罕他,抢了儿子喊人吃饭的活。

“来了来了。”杜耀祖赶紧答应,想要顺势摆脱方南枝这小祖宗。

方南枝却眼珠子转了转,先他一步奔向了村长。

“村长爷爷!”

“哎!枝枝也在!”一见小丫头,老村长就露了笑。

“村长爷爷,许久没见,您还是这么精神,我都想您了。”

今年他们过年都没回来,可不挺久没见。

老村长被哄的笑呵呵。

“小时候,您总偷摸给我塞糖吃。”方南枝一脸乖巧。

当时她和爹在方家饥一顿饱一顿的,老村长偶尔给村里孩子分糖,每次都多给她一个。

还叮嘱她,别告诉她爹。在老村长心里,当时的方铜不靠谱,能干出吃孩子糖的事。

实际每次都是小丫头主动给爹分的。

“现在枝枝长大了,能孝顺您了,村长爷爷,我请您吃鱼!”

方南枝提着木桶,里面是单独装的那条七八斤的大鱼。

“不用不用,枝枝有这份心就行了。”老村长觉得浑身舒泰,这小丫头才暖人心呢。

“要的要的,村长爷爷为村里奉献这么多年,枝枝和爹没少受关照,别说请您吃一顿鱼,就是顿顿吃都是应该的。”

小丫头目光清澈,一看说的就是真心话。

老村长一时说不出拒绝的话。

方南枝趁热打铁:“村长爷爷,我让娘做好,咱在船上吃,再配点小酒,点心,体会下天高海阔的感觉。”

杜耀祖:读书人就是会说话,一个小池塘,哪来的海?

最后,老村长答应了。

杜耀祖提醒:“爷爷,家里已经做好饭了,要不改天?”

“哦,那你快点回去吃,吃完来给我们爷俩划船。”老村长吩咐。

杜耀祖,你们爷俩?那我算什么?

算自作多情?

最后,方南枝如愿以偿上船了。

钱凤萍够惯闺女,哪怕自家刚吃过饭了,还又给她做鱼,一半炖,一半烤。

方铜不仅送来了酒和糕点,还有茶水。

春花也不在家吃饭了,俩小姑娘和村长靠在椅子上吃鱼看景,谈天说地。

杜耀祖像个无情的工具人,一味划船。

心里絮絮叨叨,他再也不是爷爷的好大孙。

爷爷太过分了,平日里念叨最心疼大孙,实际上,哼哼,让孙女陪着大吃二喝,孙子干苦力。

三个非壮劳力悠闲自在,村里人依旧忙的热火朝天。

半个月后,治理初见成效。

麦叶上黄斑没再长,植株也长了点。方铜也不知道算是治好没,只能嘱咐多盯着点。

他们一家得回府城了,闺女还得学医读书。

才回去,陆捕头,不对,陆总捕头就上门了。

“你们可算回来了,我都三顾茅庐了。”陆总捕头虽是抱怨,但脸上的得意之色藏不住。

方铜看着他腰带的变化,拱拱手:“恭喜陆哥高升。”

“当不起,再升也是不入流的吏。”陆总捕头摆摆手。

说是这么说,但他已经很满意了。

他一个不识字的,能混到这个程度可以了。

“林大人想见你。”他赶紧说正事。

方铜有点懵,找他?

“啥事啊?”

不会是发现药汁有啥问题吧?

“那我可不知道,不过,应该不是坏事。”

就这么着,家门都没进,方铜被带走了。

钱凤萍母女俩只能自个歇行李,简单打扫屋子。

到了府衙,一路被领着进了后堂。

林大人看着手中一封信,在走神。

京城的水越来越浑了,宁王受宠,连带宁王世子地位升高。

川南县大地动,皇帝居然没派皇子们赈灾,也没选文武大臣,把机会给了宁王世子。

且清耀处理得当,深入灾地,救了不少百姓,得了民心,还做了预防疫情的处理。

京中皇子们都在拉拢清耀,而这个时候,太子病重,连太医都诊断不出来原因,只说日渐衰弱。

太子在这个档口出事,只怕京城要乱成一团。

林大人叹息一声,朝堂不稳,地方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听到脚步声,他才揉了信,抬头。

“见过大人。”方铜老老实实行礼。

“免礼。”林大人伸手,还赐了座。

“各县治理麦田,初见成效,可见你的法子很有用。”他直入主题:“只是,我听你先前说过,这种黄疸病,应该防治重过治理?”

“是。”方铜点头。

“提前防备,减少发病率,才是最好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