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 > 第498章 岂不是成了拖后腿的那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8章 岂不是成了拖后腿的那个?

韩明也是脸上露出古怪的表情,心想这时候讨论这件事合适吗?

如果在场的高老师做不出来的话就不好了。

和钱志刚对视一眼,俩人都准备随时帮忙救场。

可是刘小阳根本不理会他们的想法,把纸条放在桌面上。

这张简易的纸条像小朋友传递的消息一样普通无奇。

不过既然出自刘小阳之手,高远还是非常重视地拿起这张纸,开始念上面的化学符号。

c2o3

“这是什么药物分子?”他皱眉问道。

李光华也凑过来,他们学理化不分家,而且自己就是少数几个国内知名的生物学家之一,学习成绩一向名列前茅。

沉思了一会儿她说道,“根据我的判断,这个分子可能有很多种结构形式吧。”

高远点点头,“这种分子的潜在结构的确非常多,我现在就想出了三种可能性...”

然后听到徐远山立即鼓起掌来。

徐远山满脸难以掩盖的兴奋。“高老师厉害啊!”他边指着手里的纸条,激动地说着,“过去几天我在京城各大学里问了个遍,也没人答上来。”

周围的人也被吸引了,连附近的马教授都投来目光。

徐远山自言自语地解释说,“我几乎走遍所有学校,请教了多位学者。”

对此高远微微鞠了一躬说:“谢谢,其实高中生都能做,只是需要方法对路。” 接着他转向纸条,对着刘小阳诚恳地说,“恕我直言,研究并生产这个药品难度相当大。” 并继续道,每种不同结构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作用方式,细微差别可能会带来巨大影响。

李光华补充说,这事没有想得那么简单,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导致之前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并且研究资金消耗会成为无穷大的数字。

听完二人的一番提醒,刘小阳依旧淡然笑着,“这些我也想过,但我始终相信坚持下去终归会有成效。”

他的眼神中满是信念,“困难总能战胜。”

看着这份坚毅,王光美心中忽然觉得:也许真正区分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唯一差异就是一个‘是否愿意坚持’的问题罢了。

听完两位的看法,刘小阳却洒然一笑,“知道困难,所以更要去尝试;不能等别人来

“说得好!”

铁柱突然开口,声音在房间里回荡。

“活在当下,就应全力以赴!”

“没错,这话说得振奋人心!”

铁柱从椅子上站起来,目光转向陈小宇,“小宇同志。”

陈小宇也站起来,两人的目光对视。

“我也不清楚那个药丸有多难研制,但最可怕的挑战是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

“只要找到了方向,哪怕荆棘满布,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程建明在旁边点头称是,然后起身表态:“我和铁柱的意见一致。需要帮助,尽管开口!”

“我们大寨的兄弟们,从来不会被困难吓倒!”

两人的话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大家纷纷点头支持。

电视机厂的张总立刻表示:“陈总,如果有什么可以用到的,一声令下!”

李华也笑着补充:“我们纺织厂虽说都是女同志当家,但我们从不退缩!”

“人力我们不一定有,但资金和物资,还能帮点忙!”

这句话让其他工厂的领导也相继响应,都表示全力支持。

大家都不想在同僚面前丢面子,更不想让工信部的领导失望。何况这事一旦成功,收益不可限量!

胡老师和夏老师的目光中也闪烁着期待。

“各位同志!”

刘大海举起酒杯喊道,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陈小宇看过来,刘大海点了点头。

前些天,陈小宇与他提起过这事,但他并未多加留意,甚至认为不算太难。

然而听到今天众人的话语后,他心里沉甸甸的。

如果机械厂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项目铤而走险,他绝不赞同。但是陈小宇说得如此振奋人心,他又怎能在众多目光中置身事外?

特别是今天的主题关乎团结精神。此时若不出声支持,岂不是成了拖后腿的那个?

深思熟虑后,他果断表态:“各位同事,机械厂将全力投入此事。”

“正如陈小宇所说,必须有人挺身而出。”

“也许其他人会犹豫不决,但机械厂坚决要做,并且要做到最好!”

掌声四起,气氛热烈。

铁柱带头鼓掌,其他人也紧随其后。“不错,红星机械厂果然值得信赖!”

“真好,不愧是红星机械厂!”

陈小宇看着大家,真诚地说:“机械厂铭记诸位的好意,深知其中困难。但朱教授、王教授告诫我们要面对可能的无底洞,我们也做好准备。”

短暂停顿,他继续坚定地说:“不过,请相信我们会尽力而为!”

室内又是一片掌声,大家都明白这是个承诺。

各人坐下来继续用餐,交谈更加热络。陈小宇与几位举杯共饮,心中暗自盘算。制药的事交给王峰和徐远山,他则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机械厂现有的项目上。

气氛渐渐高涨时,陈小宇把视线转向王静怡:“王老师,上次首长家里谈起贵研究所的事。”

说着,王静怡的脸色微微一红:“陈老师,我们与贵单位面临的任务性质不同。我们的研究由三个研究所共同完成。”

“那么开发权益也由三家分享吗?”

王静怡回答得斩钉截铁:“确实如此。”

“既然这样,那为何还没有开始量产呢?”

王静怡叹了口气:“我们已尽力寻找合作伙伴,希望这项科研成果能造福国家。”

“然而,没有人愿意接手这个难题,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一年……”

徐远山好奇询问:“你们的研究不是获得了上级支持吗?怎么会无人敢做?”

徐远山了解到他们研究了牛胰岛素,却因故无法工厂化生产。在他看来,相比自己正进行的研究项目,牛胰岛素的工业转换要简单得多。怎么竟无人愿合作呢?

见状,王静怡苦笑解释:“当时,立项是为了祖国做更大贡献,才提了合成蛋白的想法。”

“完成后目标也算达到了,因此支持力度随之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