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曹睿没忍住骂道:

“这窝囊无能的晋朝,害得我中原大地涌现出如此多胡人政权,就连上苍都直言叙述困难了。

也不知这般混乱局势和满是胡人政权统治下,我汉人百姓惨死了多少!

我曹魏严格限制分封,被分封的宗室子弟不仅无法统领封国内部的军队和子民,更不能自行设置封国内部的属官,分封更多是形式象征。

若是那该死的司马家没有篡夺我大魏的皇权,自然也不可能有八王之乱,我中原大地绝不至于沦落至此!”

……

【按时间顺序先陈述冉闵。

冉闵算是石虎的义孙,所以又叫石闵。

因为打仗极为铁血彪悍,所以备受石虎的欣赏,将部分兵权交与了冉闵把持。

公元349年,石虎死后,立了一个年仅十岁的石世继位。

在后赵这个群狼环伺,全员反骨的政权中,一个十岁的皇帝注定是要被篡位的。

石家子嗣也果然保留了石家自相残杀的优良传统。

石虎的第九子石遵,果然就想篡夺自己弟弟的皇位。

于是联合冉闵、符洪、姚弋仲等人,意图发兵篡夺皇位。

并且因为石遵无子,于是为了拉拢在军中有极高威望的冉闵,承诺他成了皇帝以后,便立冉闵为太子。

冉闵作为石虎的义孙,本来也叫石闵,在法理上也有那么一丝宗亲身份可以继承皇位。

于是冉闵相信了这个承诺,力挺石遵造反,领兵一举攻下了邺城,废了石世让石遵当了皇帝。

可是石遵成了皇帝后又反悔了。

冉闵终究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假侄子,石遵还是将有血缘关系的亲侄子石衍立为了太子。

这让冉闵这个战神极为恼怒。

他的战神之名可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领兵以后就已经是后赵最能打的将军。

石遵自然也知道冉闵不会甘心,于是与藩王们商议除掉冉闵,可消息被石鉴透露给了冉闵。

冉闵先石遵一步,直接派兵控制了朝堂,并杀了石遵,拥立帮助过他的石鉴为皇帝。

石遵这个在位仅一百八十三天的后赵皇帝草草下场。

可石鉴也是个不安于皇权被钳制的人,直接派人要杀冉闵。

可是消息又走漏了。

石鉴装怂,将锅全都甩给了谋杀不成的亲信。

冉闵监禁了石鉴,彻底控制了朝政。

羯人贵族大为不满,随即率领三千羯人武士就要诛杀冉闵。

可消息又又又走漏了。

不知为何古代密谋如此不靠谱。

总之冉闵一介杀神,将这三千羯人和那些参与造反的羯人贵族全部诛杀。

这导致所有羯人对冉闵极为仇视,尤其冉闵本身是汉人血统。

羯人彻底站在了冉闵的对立面,在这样的局势下,冉闵的杀胡令出世了。

公元350年,冉闵杀了石鉴,登基称帝建立大魏,史称冉魏政权。

并且还杀了石虎的三十八个子孙,几乎灭了石氏一族。

同年发布杀胡令。

杀胡令一共分先后三道。

第一道是“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第二道是“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第三道是“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

初期的杀胡令目的是解除胡人武装,打压胡人。

让汉人看到冉闵反胡的决心,拉拢汉人成为自己的力量。

也为后续的大屠杀减少反抗阻力做铺垫。

第二道,是让不肯屈服的胡人自行离开。

这样的分化策略减少了潜在的胡人反抗力量,为后续的屠杀进一步减少阻力,同时也为汉人聚集力量提供机会。

第三道便是真正的屠杀开始。

经过前两道命令的铺垫,此时后赵境内胡人的力量已经被极大削弱,而汉人的仇恨情绪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道杀胡令的出世,将汉人的复仇情绪彻底激发出来,汉人们能够理直气壮地对胡人进行报复,并且还可以获得赏赐。

华夏的北方大地上,爆发了一场针对胡人极为残酷血腥,同时也拥有法理与皇权支持的大屠杀。

冉魏政权境内的胡人,短时间内被毫不留情地全面清除。

到处可见汉人们腰间挂着胡人的人头去领赏。

杀胡令的实施让北方大地上的汉人构成比例快速提升,但在其它政权中仍然存在大量胡人。

另外杀胡令也有很大的缺点漏洞。

比如胡人与汉人在北方已经混居多年,血脉杂交已经产生了相当一部分同时具有胡汉血统的人口,仅凭容貌并不能完全区分胡汉身份。

这便导致了一些人为了领取赏钱或单纯为了泄愤,便不加分辨地将一些鼻梁骨稍稍高一点,眼窝稍稍深一点的胡汉血统人口也给杀了。

过于粗糙没有加以限制的杀胡令,导致了冉魏境内大量人口死亡和人口流失,国力大幅下降。

而且杀胡令的推行,是要拿实打实的赏赐来鼓励汉人们与胡人作战。

大量胡人首级被拿来领赏,这极大消耗了冉魏政权积攒的钱粮。

诸多影响下影响,也给冉魏政权过早消亡埋下了祸根。

杀胡令进行的同时,前朝石氏宗亲石祉,开始联合广大胡人们进攻冉魏政权。

虽然国力大幅下降了,但此时冉闵拥有的汉人军队,正值杀意最鼎盛的时候,尤其冉闵本身就是骁勇的悍将,领兵才能出众。

石祉所领导的羯族,联合了羌族、匈奴、鲜卑等多个胡人势力。

人数上冉闵处于弱势,双方开始陷入长期交战。

交战过程中,冉闵几乎每次都是以少胜多击败了胡人联军,歼灭五胡兵马无数。

大致包括:首战以三千汉骑夜袭匈奴军营,斩杀敌将数名,斩首三万。

二战,以五千骑兵大破胡军七万。

三战,以十二万大军,加上四万汉族乞活军,攻破三十多万胡人联军。

(乞活军成分和期间变化有些复杂,后续一并陈述。)

四战,又在节节败退的情况下,终以万人小股突围,杀出重围,又斩胡人四万。

五战,以六万大军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六战,亲率不足万人的步卒,击败十四万步骑兵。

部分战绩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存在夸大的成分,但冉闵的战绩的确是历史明确记载的。

在作战悍不畏死的乞活军加持下,诸多战绩也不负冉闵的战神之名。

但是冉闵在战略上有很大的缺陷。

采取了与一切敌人为敌的策略,使得他陷入了孤立无援被围攻的境地。

例如他本可以妥善处理好与羌族等势力的关系,通过外交手段或利益交换来缓解西部战场的压力。

但他却选择了强硬对抗,最终走向了更为艰难的处境。

长期与胡人联军交战,导致冉闵的粮草和兵力被消耗地越来越多,实力逐渐与胡人联军拉开地更大。

尤其是慕容鲜卑领导的前燕军队加入了围攻冉闵的战场。

前燕政权实力较为强大。

但在战争中期,冉闵依然能以少胜多,多次击败前燕军队。

这场战争打了足足两年多之后,冉闵最终才在兵尽粮绝的情况下,被前燕的慕容恪击败并擒获,随后遭到处决。

一代战神如同昙花一现,匆匆下场。

公元352年,存在仅有两年多的冉魏政权,随着冉闵的死亡也就此消亡。

冉魏政权灭亡后,其疆域和疆域下的汉人被前燕统治。

这标志着汉族在北方失去了一个独立且强大的政权。

汉人在短期内无法再统一北方收复被胡人占领的国土。

后续的南北朝对立成为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