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推荐人选
李世民和房玄龄几人对视一眼,都非常的吃惊。
想要继续追问的时候,李承乾又开口打断了他们:“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贩卖给萨珊王朝军械和甲胄对大唐有益无害。”
有益无害?
如果按照李承乾所说的情况,确实可以。
可朝堂上那些大臣们......
特别是大儒们恐怕是想不通这些问题。
毕竟在座的几个人都是比较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的,这种直接买军械给别的国家,从未有过先例啊。
“太子殿下。”房玄龄思索了一番后开口问道:“按照您所说,我们跟萨珊王朝换地换矿,可这地拿来我们又有什么用呢?”
不跟大唐接壤的土地,派兵去驻守吗?
得不偿失的。
这个问题,李世民和杜如晦也思考了起来。
李承乾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赚钱啊。”
赚......赚钱?
地怎么赚钱?
“敢问太子殿下,您是准备种粮食吗?”房玄龄第一个想法就是李承乾打算跟大唐的地主一般,雇佣当地人种粮食,然后赚钱。
毕竟古人思维能考虑到的就是这些。
李世民和杜如晦纷纷点头,也认为是这样。
其实如果是这样,对大唐也不错,就是这粮食种出来,拿出来卖还是运回大唐?
运回大唐这成本又该如何计算?
李承乾简直要无语死了,不得不耐心的解释:“邢国公打开你的思路,好好想想。除了种地,难道不能盖房子吗?不能搞点其它的赚钱吗?”
“这块地是人家抵押给我们的,名义上还是萨珊王朝的,不能规划为大唐的国土。而且萨珊王朝同意,距离我们十万八千里,而且也不跟大唐接壤,拿来也没用。”
“唯一的办法就是赚钱,盖房子,然后把房子卖给萨珊王朝的百姓,不就行了?”
“这......”众人再次瞪大眼。
还有这样的操作?
李承乾继续道:“别这这这,那那那的,很简单,朝廷没钱,那就给商贾来做。朝廷鼓励商贾去萨珊王朝投资,到时候赚的钱,给大唐交税不是一样的吗?”
“朝廷只需要把地转让给商贾就行了, 还能获取一笔不菲的钱财,不合适吗?”
“这......”李世民等人的脑瓜子嗡嗡的,完全有些转不弯来。
怎么好像事情发展的跟他们设想的不太一样。
李承乾叹息着,循循善诱道:“再跟你们说的详细一点,那就是我们把军械卖给萨珊王朝,肯定是不能无限量贩卖,跟对方谈好条件,拿到萨珊王朝一些地的使用权,朝廷再把使用权卖给商贾,商贾可以在萨珊王朝的土地上盖房子卖给他们的百姓,然后朝廷可以针对这些商贾进行收税。”
“这对朝廷一举三得,既能让萨珊王朝抵御强敌,又能拿到地,朝廷能赚钱了,又能收税了,商贾们也能够去外面发展了,不会总想着在大唐赚钱,吸取百姓的血汗钱,难道不好吗?”
咳咳!
李世民想着想着,便咳嗽了几声掩饰尴尬。
确实是不错的买卖。
这样一来,不止朝廷富裕了,商贾富裕了,最主要商贾能够在外面赚钱往大唐带回来。
未来大唐只会越来越富裕。
“妙啊。”李世民说了一声。
众人把视线都看向了他。
李世民有些尴尬,可又不能表现出来,只能故作严肃道:“太子,你所说的确定能够实现?萨珊王朝能答应吗?”
“为什么不能?”
直接一句反问,李承乾不屑的说道:“如今萨珊王朝的国库空虚,肯定拿不出大笔的银钱来购置军械,而大唐那些淘汰的军械正好能够找到去处。”
“既然拿不出银钱,拿地或者矿,萨珊王朝到时候还觉得大唐傻呢,就好像白送他们军械甲胄一样。”
闻言,李世民脸都黑了。
什么叫大唐傻。
可话糙理不糙。
拿这些地是使用权,又不是把地直接送给大唐。
如果是他李世民遇到萨珊王朝这种情况,有这样的条件答应还来不及呢。
“好。”李世民一拍龙案,看着李承乾道:“这件事太子你打算何时去办?如何办?”
“陛下......”
一听李世民要同意了,房玄龄连忙站出来阻止道:“这件事是不是应该拿到朝会上谈?”
李世民皱着眉:“可,但大臣们反对又该如何?”
面对如此大的诱惑,李世民可不想放弃。
智囊房玄龄想了想,开口道:“不如先让太子殿下做出一个计划,准备贩卖多少军械和甲胄,准备卖多少钱?如果折合成地或者矿的话,朝廷又能赚多少,商贾又能赚多少,税收又能收多少,总需要拿出一个章程来才有说服力吧?”
房谋杜断。
杜如晦这个时候也跟着站出来道:“还有,萨珊王朝要是反悔,又该如何应对,难道大唐要出兵去讨伐不成?”
这么多的问题,李世民瞬间脑瓜都疼起来了,只能把视线看向了李承乾。
闻言,李承乾也是蹙蹙眉。
怎么还有如此麻烦。
不过杜如晦说的这个问题,确实该好好想想。
“父皇,儿臣建议在萨珊王朝建造一个使馆,专供大唐官员居住的府邸,要萨珊王朝给一定的特权,同时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沟通,如此以来,商贾出现了问题也可以快速的找到人帮助他们,协助他们。”
“至于反悔,萨珊王朝的战争打了不是一年两年,恐怕未来会无止境的打下去。那么我们不可能只贩卖一次军械,不能让萨珊王朝打赢,也不能让他们打输,具体情况就需要具体了解。最好是派使臣去萨珊王朝了解了解现在的状况,只有知道了情况,我们才能分析不是。”
嘶!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都是聪明人,从李承乾的话中瞬间听出了意味。
那就是希望萨珊王朝一直这样打下去。
然后大唐从中获利。
同时削弱了萨珊王朝的实力,更是削弱了阿拉伯帝国的实力。
这一招实在是绝。
李世民也非常的意外,看向李承乾的眼神也是变了变。
如此损人的招数,竟然出自一个十岁的孩子,这孩子还是他儿子。
不过这也是上上之策。
“那你们觉得派谁出使更好?”
房玄龄,杜如晦对视一眼均看向了李承乾。
这办法是李承乾想出来的,那么人选想必李承乾肯定是想好了。
反观李承乾注意到大家的视线看着自己一愣,满脸的茫然。
他在哪?
发生了什么?
李世民直接开口问道:“太子,你觉得此次出使萨珊王朝,谁比较合适?”
“这......”李承乾顿了顿,思考了一番道:“回父皇,儿臣对朝堂很多官员还不熟悉,所以给不出人选,不过......这人选绝对要有份量,这样萨珊王朝才能看见大唐的诚意,才能促成这笔生意。”
“嗯。”李世民非常认同的点点头。
不过好像他心中也没有什么特别合适的人选。
礼部?
不行,如此重要的事交给礼部那些官员,李世民还是不放心。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皱着眉跟着思考起来。
可就是想不到能选谁。
忽然,李承乾蹦出了一个名字:“齐国公。”
“嗯?”李世民和房玄龄、杜如晦都诧异的看向了李承乾。
什么意思?
是想送自己亲舅舅去千里之外吗?
李承乾反应过来,抬头看向李世民道:“父皇,儿臣觉得齐国公就非常的合适。”
听见这话的李世民嘴角抽了抽。
怎么有种公报私仇的感觉?
而且这报仇的对象还是自己的亲舅舅,要是让外人知道了,这件事是太子提起的,别人会不会背地里戳太子的脊梁骨?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诧异无比。
背脊有些凉。
这太子殿下太记仇了吧?
齐国公长孙无忌为什么被贬,勋贵圈子无人不知。
可就是没人敢提。
针对的意味太明显了。
李承乾知道三人的目光意味着什么,可他不在乎,继续道:“父皇,齐国公乃是大唐栋梁,大唐的基石,要是他能够出使萨珊王朝,绝对能够表现出大唐诚意。而且齐国公是儿臣的亲舅父,母后的亲哥哥,这一层身份绝对可以代表大唐。”
“如今齐国公犯错被贬,朝廷正是用人之际,齐国公要是办好了这件事,父皇也有理由免除了齐国公的错,重新回到朝堂为父皇,为大唐出力不是吗?”
话说的非常好。
甚至有那么略微的感动意味。
算是替舅父求情吗?
可这个任务......出使萨珊王朝,路途遥远,路上发生什么意外也不可而知啊。
李世民皱着眉看了李承乾良久,都没有看出端倪。
不知道李承乾是真心的还是故意给长孙无忌下套。
“此事朕在考虑考虑。”李世民没有当即做决定,而是吩咐李承乾道:“太子,回去后尽快做一份章程,明日上朝议政。”
“喏。”
李承乾乖乖领命。
章程还不简单嘛。
就是利润不太好算罢了,这件事他非常有把握能谈成。
至于推荐长孙无忌去出使,李承乾确实没有什么坏心思,这份差事虽然苦,可合适的人选还真不多。
长孙无忌算是其中的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