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杨业与父亲杨奉正在商议着兵马之事。
杨奉面色凝重,对着杨业道:
“建成啊,这兵马的事儿,你可得麻溜地弄好喽。”
“眼下这朝堂上,离不了咱爷俩,可不敢马虎。”
杨业微微颔首,回应道:
“父亲放心,此事我会上心。”
皇甫嵩在投降后,解散了部分兵马,放将士们归乡。
朱儁旧部占据的兵马比例比较少,在如今的局势下确实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杨业父子能调遣的总兵力,达到不容小觑的十三万众。
这十三万兵马,主要由三大势力组成。
其一为白波黄巾,杨业、杨奉、韩暹、李乐、徐晃几人,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他们曾在乱世中崛起,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如今成为了大汉力量的核心。
其二是西凉兵马,名义上的统帅是皇甫嵩,
然而实权,主要掌握在段煨、张济手中。
贾诩作为西凉士族代表,在其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智谋和决断,常常影响着西凉兵马的走向。
最后一支是并州狼骑,他们以勇猛善战着称。
杨业深思熟虑后,决定调遣张辽入长安,执掌并州兵马。
张辽的勇猛和智谋在战场上,早已得到验证。
他的到来,必将为并州兵马带来新的气象。
王凌出身太原王氏,是并州士族代表。
可为杨氏父子的统治,发挥出重要作用。
杨业将会打乱一批编制,重新进行兵马的调整,顺便组建起一支精锐的铁骑。
惊心动魄的长安之战后,李肃、胡轸战死,吕布出逃。
高顺在断后时,为杨奉所擒,关押在长安的监牢中。
杨业决定招揽高顺,安排其到并州军中,和张辽互相制衡。
张济和段煨,都是忠心耿耿。
可杨业不可能将西凉兵马,都交给他们统帅。
同理,并州狼骑最好分属两将,将权力进行拆分。
这不是忠诚和不忠诚的问题,而是屁股决定脑袋。
杨业带着许褚、典韦,缓缓走向监牢。
里面昏暗阴冷,散发着一股潮湿腐朽的气息。
高顺正襟危坐,手不释卷,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
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从容。
杨业等人来到高顺面前,静静地看着这位被擒的大将。
高顺抬起头,目光平静地与杨业对视。
他的面容虽然有些疲惫,但那份威严却丝毫不减。
杨业心中暗自赞叹,高顺果然有大将之才。
即便身处囹圄,依然保持着那份英雄气概。
“高顺将军,久闻大名。”杨业率先打破了沉默。
高顺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杨业继续道:
“将军为人清白有威严,实乃令人敬佩。”
“如今你虽被擒,但我深知将军之才,若将军愿意归降。”
“我必以礼相待,委以重任。”
高顺沉默片刻,缓缓道:
“我高顺一生忠于主公,如今被俘,唯有一死。”
杨业摇了摇头,感慨道:
“将军何必如此固执?如今乱世,英雄当择明主而事。”
“我杨业虽不敢自称明主,但也有平定天下之志。”
“若将军能与我等携手,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高顺依旧不为所动,他紧紧地握着手中的书卷,仿佛那是他最后的坚守。
许褚和典韦在一旁看着,心中也对高顺的气节感到钦佩。
他们深知,这样的人若不能为己所用,实在是可惜。
杨业站在高顺面前,言辞恳切地道:
“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
“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如今我们父子亲信贤人智士,接纳奇才异能。”
“必能成就一番霸业,结束天下乱世。”
“足下难道不想,看一眼太平盛世吗?”
高顺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但很快又恢复了坚定。
他冷冷地回应道:
“董卓是虎豹,你们父子充其量是豺狼。”
“对于天下百姓而言,都是巨大的灾难。”
杨业微微皱起眉头,道:
“看来将军,根本不了解长安。”
高顺毫不退让,反问道:
“君侯,是在小觑在下吗?”
杨业沉默片刻,随后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我现在下令放了将军,将军好好看看关中,和董卓时有什么不同。”
“如果将军觉得,我们父子连董卓都比不上,尽管东出投吕布去吧。”
“我不久前收到消息,吕布出武关后,没有投袁术而是投袁绍去了。”
许褚闻言,默默地丢下一封通关文书,然后跟着杨业大步流星地离去。
典韦有些不解地问道:“君侯,咱们就这么放了高顺?”
杨业脚步不停,头也不回地道:
“高顺是忠义之士,吃软不吃硬。”
“若能为我所用,必是一大助力。若不能,强留也无用。”
“且让他去看看如今的关中,也许他会改变看法。”
“即使他投吕布而去,对我们也没有任何威胁。”
……
高顺看着杨业等人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不知道杨业此举究竟是何用意,但手中的通关文书,却让其有了离开这里的机会。
高顺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走出监牢,去看看杨业口中与董卓时不同的关中。
长安城中,百姓们忙碌而又平静地生活着。
街道上虽然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但也没有了董卓时期的混乱和恐惧。
高顺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心中渐渐有了一些触动。
他开始思考杨业的话,也许,这对父子真的有可能结束天下乱世,带来太平盛世。
然而,高顺心中的忠诚和信仰,依旧让他难以轻易做出决定。
他在长安徘徊着,思考着自己的未来和天下的命运。
一名信使匆匆奔过,带着八百里加急的军情。
高顺站在街边,瞳孔一缩,心中涌起一股不安。
他偶然听到一名宿儒感慨道:
“关中好不容易太平,河东的牛辅又兴兵来犯,天下什么时候才会太平?”
高顺转头望去,认出这名宿儒竟是大名鼎鼎的蔡邕。
蔡邕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天下局势的忧虑和对太平的渴望。
高顺陷入了沉思,不禁回想起自己被杨业释放后的所见所闻。
关中地区在杨业父子的治理下,虽然还未完全恢复往日的繁华。
但百姓们至少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
与董卓时期的混乱和残暴相比,长安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能够约束部下的诸侯,不可能是等闲之辈。
高顺又想到了蔡邕的感慨。
河东的牛辅兴兵来犯,这意味着战争又将降临。
在这个乱世之中,百姓们渴望太平。
而高顺作为一名将军,也希望能够为天下的安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投奔杨氏父子,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高顺心中默默地想着,他深知杨氏父子有着成就霸业的野心和实力。
而且他们父子也在努力招揽人才,为结束天下乱世而奋斗。
如果自己能够加入他们,或许真的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百姓带来和平。
高顺袒露上身来到车骑将军府,背上背着荆条,满脸愧色地求见杨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