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因吕顺将药当饭吃,次日周诚让隋玉瞻给吕家众人上了一堂课。

教会他们如何利用当地的药材治病、强身是抱着助人的心理,若是因为乱服用药把自己给吃出好歹来,那就罪过了。

周诚不时提问,隋玉瞻几乎无需思考便脱口而出。

对隋玉瞻的超强大脑,周诚在心里默默流下了羡慕的眼泪。

过目不忘是学神必备的技能之一,两辈子他都没这命,偏偏来到古代还让他一连认识三位这样的人物。

他相信当年隋玉瞻考科举的话,必然也是惊才绝艳之人。

一家出了两个天赋异禀的兄弟,隋家祖坟冒青烟了。

吕素禾生产满了四十二天,周吕骁小宝宝能见风了,跟吕顺谈妥收购药材的事,一家三口便回大营子沟。

天气还不够冷,新鲜肉容易变质,吕顺提前让杀了一头牛晒成肉干。

加上各种山里采的干货,纺好的毛线,凑了一车。

药材有一车,加上吕素禾的嫁妆和母子俩的休息空间,总共有三辆马车。

到青州后周诚找机会将一车药材收进空间,他和隋玉瞻一人赶一辆马车。

途经卫家村,见卫家村许多村民都在地头劳作。

周诚找个空地停好马车,下车走到藕塘边,莲叶已经枯萎进入休眠期,鱼儿在藕塘里自由自在的游着。

稻田里也养了鱼。

卫家村的粮食已经收了大半,地里没收的作物只有稻谷、莲藕、茨菇、萝卜和冬瓜和青菜。

隋玉瞻也在他后面停下,跳下车走到周诚身边。

周诚问隋玉瞻:“有没有看出今年卫家村的变化?”

隋玉瞻视线扫过卫家村,说:“荒废的土地少了些。”

“确实,我瞧着起码比去年多了两三百亩良田。”

卫家村的村民今年不仅仅种了土豆、红薯、玉米、五谷、冬瓜、大萝卜和莲藕,还种了棉花。

只不过棉种有限,周诚只提供了能种一亩地的量。

两斤棉种,每家就只能分一点,今年留种明年再种。

一亩地的棉花能产出大概三十斤棉种。

多种两年也就不愁没有种子,还能将多余的种子分给亲戚和其他村的村民。

只要没有天灾人祸,这日子肯定一年比一年好。

“媳妇,外面风大,你和骁儿先别下来了。”

吕素禾伸手掀开帘子看了眼说:“好的相公。”

卫家村的村民见到马车往村里来,第一反应就是周诚来了,村民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儿去迎接。

“周兄弟\/周大哥......”各种热情激动的呼声从村民口中发出。

村民们比周诚半年前来更加热忱。

周诚笑着问:“各位叔伯婶子,今年收成如何?”

“收成好啊,今年咱们家家户户都大丰收了。”

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随后赶来的卫族长扒开人群握住周诚的手,眼眶有些湿润:“周兄弟你可来了,我们卫家村感激你啊。”

周诚笑道:“各位叔伯也帮了我,大家都是相互的。”

“走走走,去家里说。”

“不去了卫伯,我妻儿还在马车上,天越来越冷了我们得赶着回乡,咱们就在这儿说说话。”

“那怎么行,咱们早就盼着你来了,怎么能不吃顿饭,老大,快让你媳妇杀两只鸡,再杀只鸭。”

卫族长不由分说,使唤儿子儿媳去干活儿。

“族长,我家有鸡。”

“我家水缸里有鱼。”

周诚确实是想早点回去,已经九月,越往北走天气越冷,只有他和隋玉瞻路上怎么耽搁都无所。

两个糙汉子没那么多讲究,地上一倒都能睡的鼾声震天,就怕冻着媳妇儿子。

没有尿不湿,带着奶娃娃出远门确实是多有不便。

实在是村民们太热情,盛情难却,只能留下吃了饭再走。

看着村民们对自家相公发自内心的崇拜和感激,吕素禾与有荣焉。

她爹其实也很厉害,但与她相公比起来相差甚远,起码,没人想用这样的眼神看她爹。

能嫁给周诚她深觉自己实在是太幸运了。

卫族长感激道:“周兄弟,多亏有你我们村才能种上高产粮食,其他村可没我们村分的多,多谢了。”

官府的人来送粮种的时候特意说,是因为周诚跟他们村有交情,故而卫家村能多分一些粮种。

“朝廷从南方运粮过来不易,没办法人人都顾忌到。

府衙今年种出来的粮食除了留下官兵的口粮,剩下的全都是明年的粮种,一部分留着自己种,一部分送到甘州。

今后不会再将粮种分给大家。

所以,今年咱们得提早将粮种挑选出来,若是附近有村民跟你们买或者借粮种,就借些给他们,只有大家都好了,咱们才能越来越好。”

你们村能吃饱我们村还饿着肚子,早晚得出事。

又是船运又是骡马运输,从南方将大批粮种运到几千里外城镇着实是个大工程。

青州府衙有几千亩土地要种,分到百姓手里的粮种自然就少。

“欸欸,是这个理儿。”

卫族长将棉花给周诚看,白白的棉絮像云朵一样,捏在手里就觉得温暖。

跟粮食一样,让人感到幸福。

“总共收了多少斤棉花?”

“三百八十一斤六两,棉种有三十二斤。”卫族长兴奋地说。

一亩地需要两斤棉种,也就是说,明年能种十六亩棉花。

没有病虫害和干旱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保守估计可以收六千斤棉花,五百斤棉种。

周诚点头:“我这儿没有多余的棉种,卫伯,明年将村里的棉种留出七成交给赵大人,棉花有多余的也可以卖给赵大人。

将士们保家卫国流血流汗,不仅得吃饱,也得让他们穿暖。

价钱方面不用担心,赵大人不会压价。”

卫族长哪有不应的道理,自是满口答应。

周诚将纺车的图纸给卫族长,棉麻的织布机通用,这个就用不着。

“棉花使用时间长了会变板,在太阳下多晒晒,拍一拍,当然重新弹一弹就会变得蓬松保暖。”

周诚又将弹棉花需要什么工具,怎么弹告诉村民,并用木棍在地上画出工具的样子。

至于村民能不能研究成功,这个不用担心。

古人相当聪明,很多事只要点一下,他们做的比他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