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1章 仿生化设计

玄武巨城,地面总指挥大楼。

此时的会议室内,氛围嘈杂,罕见地不再安静。

在场的各个领域专家们,都在低声的相互交流。

他们有的再去回味着关于盘古之盾巨墙的升级部署,有的再去说着关于朱雀穹顶的升级部署。

不难发现,如今在场的每一个人,没有谁出声去反驳顾远,反而随着讨论的深入,越来越赞同了顾远。

顾远站在前方,见众人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中,脸上或是思考,或是赞同,没有明显的异议或疑问,便微微点头。

待会议室慢慢的又一次安静下来,他再次将注意力放在前方的光屏画面上。

“诸位,未来关于朱雀穹顶的第三步部署升级,内部支柱与穹顶支架,它们的内部小项就相对简单的多。”

顾远的声音在会议室立即传出,所有人的目光也都随之再次望向前方。

光屏上原本展示的朱雀穹顶其他部分逐渐淡去,内部支柱与穹顶支架的结构被清晰的显现出来。

“第一小项,使用高强度复合材料,将内部支柱和穹顶支架的材料替换为碳纤维增强钛合金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结合了碳纤维的高强度、低密度特性与钛合金的优异耐腐蚀性和高温稳定性,使其强度重量比大幅提高。”

顾远详细讲解着,光屏上开始通过一系列数据和模拟演示来佐证他的话。

模拟场景中,传统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柱在承受一定重量时,微微弯曲变形,发出不堪重负的声响。

而碳纤维增强钛合金复合材料制成的支柱,面对数倍于前者的重量,依然稳稳矗立,纹丝不动。

“相较于传统的金属材料,碳纤维增强钛合金复合材料的强度提高至少 4倍,而重量减轻约50%。”

“这意味着,在减轻结构自重的同时,它能够显着提升承载能力。”

随着他的讲述,模拟画面进一步展示了朱雀穹顶在使用这种复合材料后,整体结构变得更加轻盈,却又能承受更强大的外力冲击,无论是来自恶劣天气的狂风寒流,还是末日灾害的撞击,都能应对自如。

不过这时,坐在前方的一位资深的老教授忍不住开口,看向顾远询问道:“顾组长,这种材料的设想确实巧妙,将两种材料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为穹顶结构的优化提供了绝佳选择。”

“只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确保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恐怕还需要攻克一些技术难题吧?”

顾远微笑着回应道:“教授所言极是。”

“目前我的特办组科研团队已经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优化材料的制备工艺,确保在大规模应用时能够达到理想的性能指标。”

“……”

很快,待众人对高强度复合材料的讨论稍缓,原本展示碳纤维增强钛合金复合材料的画面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朱雀穹顶内部支柱与穹顶支架仿生结构设计的呈现。

“第二小项,仿生结构设计。”

“我将借鉴自然界中一些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结构,如竹子的中空结构和蜘蛛网的分布式支撑结构,对内部支柱和穹顶支架进行仿生设计。”

顾远话落,画面上出现了摇曳的竹子和精巧的蜘蛛网,仔细展示着它们独特的结构特点。

竹子修长的茎干,内部中空,却能在风中坚韧不拔。

蜘蛛网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丝线,看似纤细,却能承受昆虫的撞击而不破。

“自然界是最好的工程师,这些生物结构经过漫长的进化,具备了卓越的力学性能,我从中汲取了不少的灵感,最终决定将它们应用到朱雀穹顶的设计中。”

紧接着,画面切换回朱雀穹顶的内部结构,支柱和支架开始按照仿生原理进行动态变形设计。

“通过优化支柱和支架的截面形状、壁厚以及连接方式,使其在承受相同载荷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分散应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如,我们将支柱设计成中空的锥形结构……”

此时,画面上的支柱模型逐渐变成中空的锥形,模拟压力测试随即展开。

随着重物缓缓压下,支柱稳稳承受,没有丝毫变形。

“这种设计既能减轻重量,又能增强其抗压能力。”

“中空部分在不影响整体强度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材料的使用量,减轻了结构自重。”

“而锥形结构则能使压力沿着锥面均匀分散,有效增强了抗压性能。”

随后,画面又转向穹顶支架,它正逐渐演变成类似蜘蛛网的放射状结构。

“将穹顶支架设计成类似蜘蛛网的放射状结构,能够均匀地分散穹顶的重量和外部压力。”

模拟演示中,来自穹顶上方的巨大压力施加下来,放射状的支架如同蜘蛛网一般,将压力沿着不同方向的“蛛丝”迅速分散,确保整个穹顶结构的稳定。

在场的结构力学专家们全盯着前方的3d光屏,眼神中都透露出了浓厚的兴趣和专业的审视。

这时,一位留着短发的女专家不禁赞叹道:“顾组长的这个仿生设计太精妙了!巧妙地利用自然结构的优势,不仅解决了重量与强度的平衡问题,还极大地提升了结构的稳定性。”

不过很快,另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专家微微皱眉,提出疑问:“顾组长,这种仿生结构在理论上确实完美,但在实际建造过程中,如何精准地实现这些复杂的形状和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精度和可靠性呢?”

顾远没有露出不耐烦,反而很从容地回应道:“这确实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不久前,我已经联合了顶尖的机械制造团队,他们正在研发专门的制造工艺和设备,用于精确打造这些仿生结构。”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我会采用高精度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结构的各项参数,确保每一个支柱和支架都能达到设计要求,保证整个穹顶结构的安全可靠。”

半晌,顾远有条不紊地介绍完仿生结构设计后,他立即抬手点击光屏。

就在他的操作间,整个画面也顷刻间的又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