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 > 第639章 第一战区做帝国的掘墓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39章 第一战区做帝国的掘墓人

第639章 第一战区做帝国的掘墓人

正事儿谈完,自然是做一些 私事儿。可最近私事儿做的太多了,身体还真吃不消了呢。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庄晓曼,张宪在办公室内点了根烟,只觉得不胜腰力。

他年纪可还不大呢,这就开始坐吃山空了?

等年纪长一点?

那还得了?

老牛耕田,田是越耕越肥,牛可就越加越虚弱了。

第一战区接下来的动作维持着,井然有序地调整跟推进,各行各业、各部各人都在按照计划执行任务。

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几大帝国之间的平衡还是要打破了。

纵然有张宪私心因素,一直干扰平衡,让它持续了一段时间。

大势所趋的事情,第一战区也拦不住。

旭日帝国彻底转变了攻守之势,从进攻姿态转入全面防守,准备依托沿海的各岛屿坚守到底。

修建要塞,誓死顽抗。

已经动员起来的阿麦瑞克帝国,开始彰显工业强国的实力,新下水的舰艇,新整编的兵力,新调拨的物资陆续到达战场。

即将发起反攻作战,即将迎来转变的曙光啦。

通过报纸、电台传递的消息,已经有人感觉到了局面转变。

宛若春风来,一扫冬雪风。

就连街上扫大街的,都在谈着盟军反攻了,讨论着战争很快要结束了。

人如果看到了希望,便有了无限的生机。最怕的问题是看不到希望,一眼望到黑的绝望。

张宪不是与大势作对的人,会尽可能的为第一战区积累更多的资源,积累更多的money!

走到这个位置,最需要的不是一辆门火炮,也不是几辆坦克,更不是几架飞机军舰的事情。

所需要的是对局势的解读,对帝国形势的判断,于夹缝中打出一片天地。

如果把世界看作一块蛋糕,吃蛋糕的人固定了,想分蛋糕的人很多。

张宪想成为分蛋糕的,得先把现有的帝国给挤下去,匀出来的份额交给他。

现在是几个吃蛋糕的帝国打成了一团,正是崛起的最佳时机,整合资源,稳步发育,培养人才,逐步突破。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沉淀,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

张宪天天坐在办公室干着急也没用。

工厂建设需要时间,新的油田开采需要时间,人才培养也需要时间。

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再推磨也顶多加快这个过程,并不能减少建设的工程量,一砖一瓦都需要搬。

伴随着张司令的沉寂,第一战区也陷入沉寂一般,非常的低调。

工厂静悄悄的生产,铁路静悄悄的修,军舰也静悄悄的下水。

既没有任何宣传,也没有特殊的情报。

所有人的目光被两处战场所吸引,一处是东线战场,白恶帝国与汉斯帝国的决战战役即将爆发。

海域战场则是阿瑟长官准备动用跳岛战术,展开猛烈的反攻作战。

战争激烈,炮火声隔着大洋都能飘到耳边,在激烈的战火中,一小批厂房在南洋落座。

还有一些设备偷偷摸摸的运输过来,仿照美械装备的生产线,招收廉价工人,开始生产。

这边工人的时薪贼低,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能让阿麦瑞克帝国的商人眼前一亮。

除了军械装备外,最主要的罐头厂、药品厂、可乐工厂、单兵装备供应基地等,陆续在这边落座。

秘密给阿麦瑞克后勤部生产,提供作战物资。

这些装备从工厂出来后,去海上绕一圈,假装是从帝国运输过来的,直接涌入战场。

商人神不知鬼不觉的转一手,把价格提高,把成本压低,能赚个盆满钵满。

阿麦瑞克帝国大兵又是出了名的奢侈,吃穿用度的标准高,所需的后勤物资堪称豪华,任何部队都比不了。

借着后勤供应的单子,也能刺激一些工厂出来。

以这种方式也能充分发挥南洋资源优势,把刀勒赚到手心里。

庄晓曼代替张宪来这边视察,仿造出来的加兰德步枪送到了她的手中,拎着沉甸甸的枪支,性能几乎没有差别。

这款性能优越的半自动步枪,也算是当下最有名的步枪之一了。

大规模列装,数量多,消耗大。

可以考虑作为狙击步枪使用,挑选精度最高的一批步枪出来,改为狙击步枪。其他的供应给阿麦瑞克。

这样第一战区的步兵装备就完美了,狙击步枪+自动步枪+冲锋枪的组合。

狙击步枪以半自动步枪为主,全威力弹,战场发挥稳定且优越。

自动步枪不用多提,冲锋枪则全面仿造波波沙,替换原有的司登冲锋枪。

成批的枪械涌出生产线,随后按照标准装箱,运输到港口。

整个过程赏心悦目。

视察完成后,庄晓曼统计了工厂的产能,与刘嘎豆碰了一次面。

这两人有过一次谈心后,关系近了不少,就事论事而言,没有太多对着干的劲头了。

刘嘎豆看到数据感叹了一下:

“枪械的生产线转移过来了一大批,不知道坦克的生产线能不能顺利搬迁过来,轻型坦克的消耗较大,需求也较大。”

“若是坦克、火炮、枪械全在南洋生产,第一战区也能借着产能装备部队。”

目前军工的枪械产能拉满,每个月可以装备15个师,完成差不多20万人的换装任务。

即便如此,也需要20个月的时间,才能让400万军队全部完成换装。

任何事情,只要人口数量提上来,就不算一个简单事情了。

第一战区不仅要自用,还要同时对外供应,所有工厂全力运转,俨然成了一处最大的军火供应地。

如果从最高视角来看,能看到大批的原材料从四面八方涌入过来,涌入工厂内部,再生产成各种物资运输出去。

这些物资的流动轨迹是战场前线。

有炮弹,有油料,有药品,有武器,物资的涌入让战场进行的更为激烈,让炮火更加的持续。

变相的增加了人员的伤亡,俨然成了帝国的掘墓人。

如果激烈的战事再持续一段时间,估计阵亡的士兵更多,帝国折损的实力更大,则更有利于张宪第一战区。

帝国打来打去,第一战区吃的饱饱。

看张宪这几个月的日子多滋润,有事儿秘书干,没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