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该让燕国也先加进来。”

后胜笑得很是开心:“齐赵边境的没了,那如果燕赵边境也遭到袭扰了呢?到时候,赵偃还坐得住?”

“可是赵国朝臣……”

“大王啊,赵相这封信所表达的态度,您还不懂吗?”后胜说:“他虽是指责,却也告知了赵国内情。很显然啊,他表面上支持赵偃,实际上也不支持,至少不支持和我们开战。”

当然不会支持。

赵国去年先是打仗,然后又学习秦国却迎来了一场失败的改革,引得朝廷动荡、君臣相疑,又随着李牧的“死亡”而军心动荡。

这个时候的赵国,真要开战是绝对打不赢齐国的。

郭开既然是赵相,自然不会允许明知道会打败仗的事发生。

“所以啊,他只是表态敷衍赵王一下而已,大王大可不必担心。”后胜说:“只有当燕国也加进来,和我们一样对赵国进行骚扰和劫掠,赵国朝臣才会彻底因为尊严受损而开战。”

至于现在,他们只会觉得是赵王用假使者之事侮辱齐王而应得的报复。

我等斥责齐国即可,万不可将赵国拖入必败的战争。

听着这番分析,齐王建觉得很有道理。

可他想到了另一点。

“相国啊,万一哪天寡人因为什么事跟百官意见不合,他们不会也和赵国朝臣一样阻碍寡人吧?”

他盯着后胜:“你不会和郭开一样,用表面的忠诚正义来敷衍寡人吧?”

后胜心里一跳……这猜得有点准啊!

“大王,臣可不是郭开那种人。”

“郭开忠于赵国更甚赵王,可臣和大王的关系比他们近多了,臣忠于大王更甚齐国!”

齐王建略微感动。

自己这舅舅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齐国,都好得挑不出刺,简直是齐国之福啊!

“寡人自是相信舅舅的。”

“大王,公事上还是不要如此称呼,免得让人说闲话,还是称职务为好。”

“无妨!”

齐王建显得很是大气:“齐国是寡人的国,也是你的国!”

后胜表面上感动,心里其实不以为意。

我的齐国?

你爹逼我父亲丢掉史官原则但我父不从、让我父亲和姐姐断绝关系的时候,怎么没想过齐国和我们有关?

父亲死不瞑目、姐姐含泪离世。

现在跟我说是我的齐国?

去你的狗屁齐国!

……

燕王最近很开心。

因为从东胡拓土百里的事,史官将其记述为“使燕似有复兴之望”的事件。

这让燕王大为高兴,连着在王宫举办了两场宴会,还分发了许多肉食给军队将士,一副要让全国同庆的架势。

虽然说借秦国的势有些不齿、中间也被民众知道说自己狐假虎威……

但军队记得,史书记得,这是在寡人手中完成的!

甚至由于对东胡的交易、让燕国对东胡也有了极大影响力,燕国国势一度有超越曾经巅峰的趋势——当年的燕国也只是靠着武力抢地盘,现在可是压根没跟东胡大战就让他们拱手送地、听燕国号令。

前几天秦国来信,让他命令东胡找月氏北部一些部落的麻烦。

看看!

秦国都开始拉着自己参与天下大事了!

寡人也是棋手了!

百年后见到历代先王,他也有脸了。

除了开国先祖外,其他人都不能跟自己大声说话!

“大王!出事了!”

大殿外传来的声音让燕王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还有什么事能算得上大事?

如今的燕国,只要和秦国搞好关系,谁能对他大喊大叫?

看着跑进来的是相国,他才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

“大王,臣刚接到边关奏报,赵国内有一个村子被我燕国人屠了!”

燕王沉默了一下。

“谁下的令?”

“据臣所知,无人!”

“???”

燕王怀疑这相国在逗自己。

“是真的!臣问过了当地驻军、县衙,甚至国都的一些大贵族,没人派兵去赵国!可问题也就出在这,赵国内有个村子被屠了,赵人都说是一支燕人军队干的!”

有人嫁祸!

而且一定是齐国!

燕相国也是这么认为的。

“大王,齐国人想拉燕国一起!可……”

“没理由啊!”

老相国一阵不解。

齐王和赵王有仇,齐国对赵国报复,可这和我燕国有什么关系?

要知道燕国和齐国之间也是有仇的,他这么明目张胆的嫁祸,难道就不怕惹得我们生气、让我们和赵国人站到一起?

“齐王太过可恨!”

意气风发的燕王感觉自己受不了这种欺负。

如今燕国都夸自己是个贤明君主,你就让我在赵国犯下血案?

这不是坏我名声吗?

“相国!你写信给齐国,就说寡人已经知道此事且怀疑齐王,让他们给个交代!”燕王语气严厉:“若等寡人的使者去,那带去的就不是质问信,而是战书了!”

老相国嘴角抽了抽。

让我写信?

你派使者去就要开战?

这也太狂了吧……

可这毕竟和燕国名声有关,老相国决定到时候劝下燕王。

“等等!”

正当老相国要告退时,燕王忽然喊住了他。

老相国一阵疑惑,停止了行礼,抬头看着燕王。

燕王此刻陷入了纠结。

因为他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此时的赵国,能否挡住齐国和燕国联手?

答案肯定是挡不住的。

那么……

曾经的燕赵之仇,是不是可以报了?

寡人已经带着燕国大展威风,让东胡低头,和强秦为友。

但在对赵国上面,燕国可一直都是失败的。

不是他在位的时候。

是包括父王、祖父在内的数代燕王时期,燕国在和赵国的对立上都处于下风,战场上更多败多胜少——十次战斗,大概是六次败仗、两次平手,一次胜利的样子。

这里只有九次。

因为还有一次是不仅打了败仗,还割了地……

据说秦国国师还调侃过燕国来着,好像叫什么:又菜又爱玩?

虽然不知道那菜是什么意思,可这依旧让燕王感到面上过不去。

燕国复兴在望。

赵国日渐衰落。

那么……

“相国,那事是寡人干的。”

“……”

老相国一阵无语。

那你刚才那些对齐国的愤怒、痛骂是怎么回事?

玩吗?

“大王,别哄骗臣了,这种玩笑话一点都……”

“寡人没有开玩笑!”

燕王语气坚定:“是寡人派去的,就是想着趁齐国报复的时机也从赵国身上割一块肉,他赵国如今自顾不暇,肯定不敢同时对燕齐两国不满,这是我燕国的大好时机!”

老相国看着他,宛如看一个傻子。

他算是想明白了。

燕王已经膨胀了,膨胀到不仅敢和东胡开战,还敢去找赵国麻烦了。

现在是割肉,下一步是什么?

赵王和赵国人会容忍?

于是他什么话都不说,直接问道:“大王,觉得燕国如今胜算几何?”

“十成!”

老相国叹了口气。

他有些后悔前段时间带着群臣对大王的夸赞了,这是把大王夸上天下不来了啊……

“大王,燕国如今之势,几乎全是靠着秦人支持而来,不管是东胡还是那些商品,全是秦人拉拢才有的。”

“哪怕赵国如今没有李牧,可赵军那些将士中,曾经打败我燕国的人也大有人在啊,他们难道……”

随着老相国的话,燕王神情渐渐发生了变化。

“对啊!”

燕王恍然大悟:“秦人!”

“大王终于想明白……”

“秦人会支持燕国的!”

老相国的话戛然而止。

燕王却仿佛想通了什么一样,开心极了。

“相国,秦人会不会愿意看到赵国遭殃?会不会愿意看到六国发生战争?会不会愿意扶持我燕国崛起?”

“既然会,寡人为什么不能对赵国动手?”

老相国目瞪口呆。

他忽然发现自己不认识燕王了……

……

秦国蜀郡。

随着第三野战军的部队陆陆续续的回来,蜀郡各地也都开始热闹了起来。

人们因为农闲大规模进入工厂,加上大量西南奴隶的补充,蜀郡各地官府开始调整政策。

原本的工厂要继续开着,但要探索一种新模式。

“郡守,蛮人会干吗?民间会怎么说呢?”

郡守府。

看着李二郎制定的一副名录,一个副郡守语气有些不确定。

由于蛮人部落和大秦的交易中多是用动物、皮毛、山货、药材之类的东西,以及一些奴隶,而交易过程中,许多民间商人收购时往往看着蛮人不懂秦国市场价,故意压价收购。

对此,李二郎决定在南边一些县专门设立几个贸易区。

由蜀郡府衙主导、让三大行配合,让蛮人们尽量不受民间商人们的坑害,同时特意制定了一个商品名录,规定了蛮人货物和秦国货物的价格。

一些信息,公平公开公正。

表面上看,这是为了给蛮人公平。

但在蛮人和那些商人们眼中,兴许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本官并没有强制要求商人必须在秦国内和蛮人做生意。”李二郎说:“他们大可以自己去蛮人境内,那他们收多少钱朝廷依旧不问,哪怕他们一文钱收的一百钱卖都可以。”

“但在秦国境内,不行!”

“凡是来秦国境内的蛮人,朝廷必须一视同仁,不能让一些蛮人用命换来的东西却只获得了几文钱的报酬,这不仅是扰乱市场,还是损害秦国形象!”

“贸易区不是保护蛮人利益,是保护那些贪心之徒的命!”

“不然哪天某个蛮人因为被骗而做出什么事,或是某个蛮人部落觉得秦人欺人太甚而冲动,边境不宁,你们心里就安宁了?”

李二郎看了过去。

被他看到的官员没一个敢和他对视。

一个国家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从一个公正国家内出来的人,在外面会受到别人的尊敬、相信,因为他们会在第一印象里就觉得这个国家的人不会做小动作。

可如果秦国有了一个坏形象,那不仅秦人出去做生意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执行某些外交国策都可能出现意外,因为人们未必会信你的话。

尤其是这一次,第三军将蛮人许多大势力全部扫平。

其带来的影响不仅是让秦国国内多出了许多奴隶、西南短时间没有威胁因素,还有一个极大影响是让蛮人们心生恐惧。

一支野战军,可以在短短几天内同时灭掉那么多蛮人大势力。

而这样的野战军,秦国有十几个……

如果不是秦国之前对蛮人执行的和平共处原则让许多人愿意相信秦人,不然别说战争会多出许多未知因素,日后对西南也不用想了。

蛮人们只是没有文化,却不是没脑子。

他们不会相信一个满口谎言的国家对他们说的任何话,哪怕对方说是来帮助他们的……

“将此名录复制多份,在南边所有边关口岸全部张贴。”

……

“可恨!”

当边关张贴出郡守府的商品名录后,一些商人顿时就骂人了。

我骗蛮人朝廷也要管?

“快,我们马上去滇地!”

“去那么远?”

“这名录一出来,周边所有蛮人都会知道,而随着去南边的路越来越好,来秦国的蛮人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就骗不到了!”

“现在趁着知道的蛮人不多,先去南边收一波大的!”

“之前我等欺骗蛮人,转卖货物一趟下来获利皆在五倍以上,可若按照这名录上的价格来收购、按照市场价售卖,我等的利润不到两成。”

“那这还做什么?我等还不如在国内做生意算了,还免得去南边受苦。”

“朝廷也真是的,蛮人死活管他们干什么?”

“他们还敢反抗我秦国不成?”

几个商人迅速想好了对策,打算趁着事情还没在蛮地彻底传开最后赚一笔钱。

与此同时。

他们身边的一个蛮人,听着官府派来通告的官员说的话,脸色渐渐难看。

他们之前,被一些秦人骗得好惨!

记下对方说的许多价格后,他正打算回去,却听到那个官员再次说了几句话。

“我秦国一向以礼、信为本,不管对方是谁。”

“若之前有蛮人受到秦国商人欺骗的,日后等三大行商队到你等驻地时,皆可以拿出证据去换取优惠,或是来贸易区,三大行会以更高价格收购你等的货物,以作我秦国之赔偿!”

“秦国不会欺骗任何一个好朋友!这是我秦国之正义!”

一些蛮人心中感动。

但这个官员只是面上严肃,心里对此毫无波澜。

国家之间,有正义性?

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