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联合国农业发展组织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光明厂深知这是迈向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意识到要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将自身的技术优势更好地传播出去,助力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王大山积极组织团队筹备与各国农业相关机构及企业的交流合作事宜。
这一天,光明厂迎来了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等多个地区的农业代表团队,他们怀着对农业创新技术的渴望和寻求合作机遇的热忱齐聚一堂。
会议室内,王大山热情洋溢地开场致辞:“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欢迎大家来到光明厂。如今全球农业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坚信通过国际合作与技术共享,能够为农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欧洲农业代表皮埃尔率先发言:“王厂长,我们欧洲地区对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和精准化需求日益增长。就拿法国的葡萄酒产业来说,葡萄园的管理需要高度精确的农业机械来进行诸如土壤监测、葡萄采摘等作业,我们听闻光明厂在智能农机方面成果显着,想了解一下如何能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特色农业中?”
王大山微笑着回应:“皮埃尔先生,我们的智能精准农业机械确实可以根据不同作物需求进行定制化应用。比如我们的智能监测设备能够实时分析葡萄园土壤的肥力、湿度以及病虫害情况,为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持。而智能采摘机械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精准识别成熟的葡萄果实,轻柔采摘,减少对葡萄藤和果实的损伤。我们可以安排技术团队与贵方深入探讨具体的合作方案,根据法国葡萄园的实际地形和种植模式,对设备进行适应性调整和优化。”
亚洲农业代表日本的铃木先生接着说道:“王厂长,在亚洲,特别是日本,我们的农业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和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我们看到光明厂有小型化农业机械的研发成果,这对我们来说很有吸引力。但我们也担心这些小型机械的耐用性和维护成本,毕竟我们的农民希望设备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且维护简单。”
光明厂的技术专家张博士详细解答:“铃木先生,我们的小型农业机械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了耐用性和易维护性。例如我们采用了高强度的合金材料,确保机械在频繁使用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同时,我们为每台设备配备了详细的维护手册和视频教程,并且在亚洲地区建立了多个售后服务网点,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我们还可以为日本的农民提供定期的维护培训课程,让他们自己能够轻松处理一些常见的小故障。另外,我们可以与日本当地的机械制造企业合作,进行本地化生产,进一步降低成本和保障零部件的供应及时性。”
非洲农业代表肯尼亚的卡玛里激动地说:“光明厂在我们非洲的农业援助项目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不仅仅是在农业机械方面,还能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上得到帮助。比如农产品的加工技术,我们有很多农产品因为缺乏加工技术而只能低价出售初级产品,附加值很低。”
王大山沉思片刻后说道:“卡玛里先生,我们理解非洲农业的现状和需求。在农产品加工技术方面,我们可以分享一些适合非洲当地农产品的简易加工技术,比如水果的干燥、腌制技术,谷物的初步加工技术等。我们可以派遣专业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专家到非洲,与当地农民和企业一起建立小型的农产品加工车间,从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到包装设计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同时,我们也可以探索与非洲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合作,建立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各国代表纷纷表达了与光明厂合作的强烈意愿,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随后,光明厂组织各国代表参观了其最新的农业技术研发成果展示区。
在展示区,一台新型的智能农业无人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技术人员演示着无人机的功能:“这款无人机搭载了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可以对大面积的农田进行快速精准的测绘和监测。它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农田的详细信息,如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分布、水分胁迫等,为农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而且它还可以与地面的智能农机进行联动,实现自动化的精准作业。”
欧洲代表皮埃尔好奇地问:“这款无人机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比如大风、小雨时,还能正常工作吗?它的数据传输是否稳定可靠?”
技术人员回答:“皮埃尔先生,这款无人机经过了严格的风洞测试和防水测试,在一定程度的大风和小雨天气下依然能够稳定飞行和工作。其数据传输采用了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多频段传输技术,能够确保数据的稳定可靠传输,即使在信号干扰较强的环境下,也能通过智能切换频段等方式保证数据的连续性。”
亚洲代表铃木先生又问:“无人机的操作是否简单易学?毕竟我们的农民可能没有太多的专业技术知识。”
技术人员笑着说:“铃木先生,我们设计这款无人机时就考虑到了操作的便捷性。它配备了简单易懂的操作界面和智能辅助系统,农民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轻松上手操作。而且我们还可以提供远程操作指导服务,当农民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们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协助解决。”
非洲代表卡玛里则关心地问:“这款无人机的价格是否昂贵?对于我们非洲的农业来说,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王大山回答:“卡玛里先生,我们在考虑成本因素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配置和功能的无人机套餐。对于非洲农业,我们有专门的经济型套餐,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价格。而且我们还在探索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为非洲农业提供购买无人机的金融支持方案,比如低息贷款、分期付款等,让更多的非洲农民能够用得起这款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
参观结束后,各国代表与光明厂就具体的合作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洽谈,并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意向书。
这些合作涵盖了农业机械技术转让、联合研发、农产品加工技术共享、农业技术人才培训等多个领域,为光明厂在全球农业领域的合作打开了新的篇章。
在国际合作不断拓展的同时,光明厂也在积极推进农业技术共享愿景的实现。
光明厂与国内多所农业科研院校联合成立了农业技术共享研究中心。
在研究中心的成立大会上,王大山发表讲话:“各位同仁,农业技术共享是推动全球农业发展的关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研究中心,整合各方资源,将我们的农业技术成果更好地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农业科研院校的李教授说道:“王厂长,我们在农业科研方面有很多理论研究成果,但缺乏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平台和渠道。光明厂在农业机械制造和市场推广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相信通过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比如我们在作物基因改良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与光明厂的智能播种和精准灌溉技术相结合,培育出更适应不同环境的高产作物品种,并通过光明厂的全球销售网络推广到世界各地。”
光明厂的研发部主任赵刚回应:“李教授,您的想法非常好。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联合研发项目组,共同推进作物品种改良与农业机械配套技术的研究。我们还可以邀请国际上的农业专家参与进来,分享不同地区的农业实践经验,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性和适应性。”
在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中,来自不同地区和领域的农业技术人员们密切合作。
他们共同研究如何将光明厂的农业机械技术与各地的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开发出更适合当地农民使用的农业技术解决方案。
例如,针对东南亚地区的水稻种植,研究人员们探讨如何优化光明厂的智能灌溉系统,使其更精准地满足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
光明厂的技术人员小张说:“东南亚的水稻种植环境复杂,雨水充沛但分布不均。我们的智能灌溉系统需要结合当地的气象数据和水稻田的地形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灌溉策略。比如在雨季来临前,适当减少灌溉量,防止洪涝灾害;在旱季,则加大灌溉力度,确保水稻生长所需水分。”
东南亚农业专家阿明补充道:“我们当地农民还有一些传统的灌溉经验,比如利用潮汐进行自然灌溉。我们可以将这些经验融入到智能灌溉系统中,进一步降低能耗和成本。”
在研究中心的技术共享交流平台上,各国农业技术人员还可以分享自己所在地区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经验、土壤改良方法等。
一位非洲农业技术人员分享道:“在非洲,我们采用了一些生物防治方法来应对农业病虫害,比如利用某些昆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这种方法环保无污染,而且成本低。我们可以与其他地区的农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如何将这种生物防治方法与光明厂的植保机械相结合,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和效率。”
通过国际合作与技术共享愿景的推进,光明厂在全球农业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实现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标准差异、文化冲突等诸多挑战,光明厂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继续书写辉煌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