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带着义子们回大唐 > 第199章 又被围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高宛如听后摇了摇头,“兄长,还是好好上朝吧,如今父亲一走,我和娘便只能靠你了”。

高藏听闻,借着这句话,哭着与二人抱在一起,一名下人刚要上去将几人分开,便被另一名下人拦住了,“老国王都不在了,让他们哭吧”。

看到并没有下人上来阻拦,高藏趁机在二人耳边说道,“母亲和妹妹不要停,听我说,在坚持半年,我已经叫了大唐的援军,最多半年后会有人救我们的”。

听到这话二人的哭声明显一顿,为了不让别人发现,高藏连忙站起身来,擦了擦眼泪,行了一礼,“母后和妹妹保重身体,我先回宫了”。

李恪这边经过一夜的修整,第二天又踏上了继续向前规划的线路,来到昨天标记的最后一段,能看到远处已经不少百姓沿着标旗忙碌起来。

经过夯实的土地,明显会比之前低上一层,铁路的要求又必须比田间的土地高,这样能避免下雨的时候积水。

所以远处的百姓拉土的拉土,夯地的夯地,忙的热火朝天。

并未作出打扰,李恪率众继续向潼关县而去。

刚踏入潼关县,李恪便看到远处烟尘四起,像是有一众兵甲向这边而来。

身后的薛仁贵看到来人众多,连忙组织起了防御阵型。

李恪掏出望远镜看了一眼,对着薛仁贵摆了摆手,“不用慌,老熟人”。

待远处一众士兵走近,王仁表率先上前笑呵呵的说道,“王县令,好久不见呀”。

来人正是李恪当初去围剿赵郡李氏,途经渡口的时候,求援剿匪的县令王权。

王权带领的众兵士走近后先是对几人行了一礼,才开口说道,“殿下,下官昨日就听说您在华山脚下扎营,今日一早便带着人在此处等候了,

您看,这些都是当初按照您的教诲,组织的八百民兵,请殿下检阅”。

说完,身后的一众将士都挺起了胸膛,等待李恪的检阅。

李恪环视一圈后点点头,“嗯,干的不错,潼关县现在匪患都清缴完了么?”。

王权很自豪的回道,“都清缴完了殿下,期间还去隔壁郑县帮忙清缴过匪患,但是那边的山匪很是狡猾,华山险要,易守难攻,去了两次都收获甚微”。

说话间,远处有一阵烟尘四起,李恪有些疑惑,“不是只有八百人么?”。

王权也回头看了一眼,随后有些愧疚的说道,“应该是县里的百姓殿下,下官劝了好几次,但是都不听”。

李恪无奈摇摇头,随后又扫视了一圈眼前的八百明兵说道,“能清缴完本县的匪患,你们非常棒,日后也希望你们发扬风格继续守卫县里百姓的安全”。

八百民兵认真的回道,“请殿下放心”。

说话间远处的百姓也已经走近,都纷纷向李恪和王仁表行着礼,一个个手中还着东西,有的抱了两个白菜,有的拿着一筐鸡蛋,还有的布包里装着一些面饼。

上来先是给李恪行礼,随后就往李恪身后的士兵马匹上塞这些东西。

王仁表瞬间想起当初在渡口时,被老乡扔到自己头上的果子,随即有些后怕的护住了自己的头。

李恪看到此情形也慌忙阻止大家,“住手,大家都住手,王县令,你再不阻止大家,我们可就绕道走了”。

王县令听到这话慌忙让身后的民兵上去劝阻,百姓一听在塞就要走了,也都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这是一名老汉站了出来说道,“殿下,请不要拒绝,这都是大家的一点心意,

秋收前您帮我们剿灭了本地最大的匪患,还帮我们成立了民兵,这个秋天我们才能留下一些粮食,要不然又要像往年一样,眼睁睁看着家人饿死了。”

李恪深深叹了一口气,“这都是朝廷该做的,请大家把东西都拿回去,大家有大家的心意,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纪律,请不要让大唐的军队违反纪律”。

百姓们一听都抬眼看了看这些跟随着李恪的将士,随后默默的把已经塞出去的东西又拿了回来,“你们当兵已经很辛苦了,我不能让你违反纪律”。

此番随行的南山军营一众,大部分都是新人,虽然没有经历过上次剿匪,但是百姓这狂热的一幕,让他们当即更深刻明白了当兵的意义。

随行的禁军心中也是一阵感慨。

看着百姓的情绪有些失落,李恪继续说道,“好了,你们不想通铁路嘛,现在请大家散开,我们好规划线路,让咱们潼关县早日通车呀”。

身边的一群百姓听到以后,纷纷让出了一条路,但是却不愿意散去,不管李恪怎么劝就是不走。

无奈李恪只能暂时不管这些人,按照线路继续让士兵们插着标旗,岂料刚说个地方,就有几名百姓站出来,抢过兵士手中的标旗,向李恪说的地方而去。

跟随的士兵都愣了,这活都抢。

此刻,线路标记的工作进入到需要侵占的田地里,只听围着不肯离去的百姓中,有一人喊道,“老赵,你欠我的三十文钱不用还了,算我替殿下补贴你了,占你这点田,你要敢讹殿下,我扒了你的皮”。

另一名汉子听后不懈冷哼,“看不起谁呢,老子稀罕你这三十文,过两天卖完鸡蛋我就还你,县太爷早就给我划好补偿地了,用你在这补贴”。

在百姓的帮助下,没用多久,线路就来到了潼关城外,潼关城位于黄河的边上,与河东道的风陵关只隔着一条黄河。

线路图上,从长安通往太原府的黄河大桥也在此处修建,于是潼关城外就需要修建一个铁路的分叉口,一条往北上太原府,一条往东去郑州。

远远的便能看见,修桥的工地上人头攒动,清河崔氏崔义玄和太原王氏王裕正听几人说着什么。

李恪和王仁表让大部队原地休整以后,便朝着修桥的工地而去。

两三天过去了,黄河大桥的方案还是没有定下来,主要再好的修桥匠,也没搞过长度几里地的大桥呀。

看到两位家主一脸愁容,李恪和王仁表向着众人讨论的小桌而去,摆摆手示意两位家主不必多礼之后,二人开始细细观察起了桌上的图纸。

崔神机此刻也欠兮兮的来到了崔义玄身边,他料定这么多人在,自己的老爹定是不会暴起揍自己的。

也正如崔神机所料,崔义玄虽然得知他拿走三十五万两之后怒火中烧,但听说用处之后并没有在多说什么。

李恪和王仁表研究半天后看向身边的工匠,“你们可以在需要建基座的地方围上一圈木桩,隔绝外部水源,然后用我工坊的水泥里边加入钢筋浇筑,效果会比你预想的还要好”。

王仁表听后补充道,“如果觉得插木桩太麻烦,现在冬季黄河流量骤减,你们可以堵上一半,一半一半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