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帝国首宰 > 第211章 醉翁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最后,陈正南觉得这钱无论是老和尚的也好,左钱的也好,都是不义之财,不是干净的。如果是老和尚送的,那就是答谢自己的酬劳;如果是左钱送的,那就是他纳下的投名状。

想到这里,他心里便有点不舒服,又有一些点膈应、难受,如饮了盗泉之水,但又觉得给他们送回去也不方便,只得留下。

第二天上午,走到酉时,陈正南便到了滁州地界,山路漫漫,杂树流莺,红叶遍野。

这地方陈正南自然是没来过,但知道这地名,就觉得有些亲切——他前世的感觉忽然回来一点,竟觉得这地方有些熟悉。

这熟悉自然是来自前世,高中课堂里老师让他背《醉翁亭记》所留下的记忆。天底下上过初中的人,谁不知道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呢?

前世记忆的涟漪激起了陈正南的兴趣,心想我反正又无公干,既然走到这里,何不去看看天下闻名的醉翁亭呢,

于是便问了路边的行人醉翁亭之所在,如何走法,最后便往西南方向琅琊山麓走去。

中午,陈正南在路边随便用了饭,稍事休息就继续拍马而行,进入滁州西南环绕的群山。

那些山虽不高大巍峨,却绵延不绝,可见欧阳修《醉翁亭记》开篇所言“环滁皆山也”,所言不虚。

这里不久前也下过雨,秋日雨后,山间弥漫着草木清香。陈正南打马行走在琅琊山风景里,欣赏两侧烟岭丘陵,自有一番高逸澄润的诗意氤氲于胸。

前方两侧,那些山峰虽不险峻,却秀蔚洇润,满目苍幽;溪虽不阔,却清流婉转,鸟鸣花香。

不久,他又经过一段蜿蜒的琅琊古道,两旁古木千枝,野草芬芳,只见幽谷藏碧、秀湖清澈。

行走在崖路之上,陈正南欣赏着近处沟深壑陡,远处的丛林仿佛青色浓云一般,绵山幽谷,云雾缭绕,溪流潺潺。

策马慢行走在这绿意盎然之中,满目苍翠欲滴,陈正南只觉仿佛置身仙境,尘世的一切皆抛脑后,无影无踪。

进入琅琊山中,陈正南更觉这山中古意深厚。

琅琊山山间遍布摩崖石刻,那些字迹漫漶的碑刻,其年代居然从汉唐一直延续到今。

路上,陈正南遇见几位外地的秀才从山中游玩归来,便问了他们山中名胜,才知前面有琅琊古寺,就问了道路,牵马找了过去,也去看古寺。

这琅琊寺建于唐大历年间,起初叫宝应寺,有《宝应寺碑》在。不知何时,有人于山罅中疏泉凿石池,曰“庶子泉”。旁边有李阳冰的篆铭。

寺中居然还有吴道子画观音及须菩提像,陈正南一一看后,直觉稀奇。

牵马观景,陈正南先后又看了寺前后的明月池、观音泉、琅琊溪,见山巅有日观亭,因为有马在身边,便没有上去。寺后有雪鸿洞、归元洞诸胜迹,他就牵马下山,顺路也看了。

下山路上,只见环寺多摩崖书,皆历代名人、地方官宦、游者所题,有的已经斑驳难辨。

陈正南毕竟是学木工的出身,修建过祠堂、寺庙,一路游玩下来,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与琅琊寺毗连的无梁殿。

听一位采药的当地人介绍,陈正南才知道,这无梁殿原名玉皇阁,是一处道教场所,用灰砖砌成,庄严肃穆,古色古香,称为“江北诸殿之冠”。

无梁殿整个殿宇不用寸木只钉、无梁、无柱、全部用砖石垒砌而成。

陈正南四处仔细观看,只觉砖石、水渍、苔藓、缝草间,无不昭示着历经时代的风雨,目之所及,全是人世间的沧桑和厚重。

从无梁殿下来的路上有一片平台,四下里散落着一些石块,刚好可供游人歇脚休息,便有几名当地的妇人在这里售卖当地的山货,也有人做小吃生意。

走到这里,陈正南只觉得口渴,也有些累了,便把枣红马放到草地上,任他自己寻吃的,他自己走到卖小吃的山姑面前,见她售卖的是用鱼肉和面粉做的娃娃鱼,看着色香味都不错,便要了一碗,吃来果然爽口。

他又买了几样当地的零食,坐在石头上吃了,拿出水囊喝了几口水,才牵了枣红马走到不远处的山泉边,给水囊装满了水,让枣红马也喝了一个饱,又休息了一会儿,才向人问了醉翁亭之所在,牵马走了过去。

在琅琊寺游玩时,陈正南就听到几位秀才说过,这醉翁亭的来历,居然是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由一位叫智仙的住持特地为他建的,欧阳修亲为作记《醉翁亭记》。

此后,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

到了醉翁亭,陈正南不禁稍微有些失望,呈现在他面前的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亭子而已,心里便道,所谓天下闻名,

大多不过是因为欧阳修那篇文章而已,单看这建筑,不论是大小和规模,并没有什么稀奇和过人之处。当下,他将马拴在远处的树下,只身来到这亭中。

亭子里已经有五六个人,正在其中休息谈话,从他们的谈吐之间,可以听到他们也是外地人,和自己一样慕名前来赏鉴名人遗落的风物和故事。

走到亭下,陈正南出于职业习惯,便不由得仔细去看这亭的营造特点。

只见这醉翁亭,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歇山式建筑,吻兽伏脊,亭角飞起,如鸟展翅。

走到亭子里,陈正南见这亭内可容纳十多人,南北框门设有格花和浮雕花卉,亭内有八幅“八仙过海”浮雕。

沿亭四周有木栏围护的长椅,陈正南坐下后,只见亭东的石壁前藤萝低垂,山花掩映,壁上也有几处摩崖石刻,

皆为记载醉翁亭的兴衰和对该亭的咏歌感叹,其中有南宋人篆书“醉翁亭”三个大字。

亭外的路上,一些当地人纷纷来挑山泉水,络绎不绝。陈正南又走到亭西面看,见有一石碑,镌有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全文,笔势雄放。

一位旁观的秀才道:“人称“欧文苏字”,并为二绝,真是妙文好字,果然名不虚传,今日一睹,实在有幸。”

这时,亭子下面有一位戴着斗笠,

腰里挎着腰刀的黑大汉,张开他满嘴龅牙的大嘴说:“什么名不虚传,不就是一个破屋子吗?几个虾爬的大字,哪里有什么稀奇,怎么看也没有瞧头,全是骗人的把戏。”

那秀才听了这大汉的话,只回头瞥了他一眼,却也不理他,便和同伴径直去了。

那黑大汉一时有些无趣,便道:“人间故事都是机缘巧合,那岳武穆岳将军,如果不是秦桧害他,他的名声会有今天这么大吗?

充其量也只不过和韩世忠一般罢了。就拿这什么醉翁亭来说,要不是有个叫钱明义的坏人构陷罪名去害这欧阳公,昏君宋仁宗明知他冤枉,还把他贬到这滁州小地方,

又遇到一个喜欢巴结权贵的和尚,专门给他建了这亭子,供他打猎、喝酒,哪来今日这一番名声,弄得大家都千八百里路往这里赶,如命似的想来看稀奇,

结果居然就是这个破房子,和我们家乡张老爷家花园里的比,那里面随便一个亭子楼阁都比这气派,比这精致,只不过这里有些鸟鸣声罢了。”

与他同来的另一名瘦高汉子嘿嘿一笑,道:“天下之事不都是如此吗,名利恩怨,你争我夺,勾心斗角才弄出这些名人逸事来。这人间说白了就是一出大戏,

你方唱罢我登场,你有酒,我有肉,你有戏曲,我有故事,把这人世间硬是弄作了一个大道场。”

陈正南听了这两人的一番对话,才知道欧阳修原来是被人陷害贬到此地,细品这两人的话,觉得倒也有趣。

他想到自己在这琅琊山中,能看的都也看了,也知道了一些从前的故事,便决定下山前往金陵。

他却不知,这亭中的黑衣大汉,忽然瞧见陈正南腰间的佩剑,红木配蟒皮金饰的剑鞘,一眼看出不是平常之物。

他是习武的,身上带的也有兵器,见了好刀剑自然是喜欢。

陈正南正从亭子里走出来,那戴斗笠的大汉忽然向他说道:“你这后生,你身上这把剑看来不错,可否借来一看?”

陈正南转头去看他,却见他两只大眼鼓鼓地盯在自己面上,神情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甚是无理,便道:“在下还有路要赶,不便。”说完转身便走。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话音刚落,那大汉居然一个箭步跨了上来,伸手便要夺陈正南的剑,口里说道:“不就是一把鸟剑吗?要来瞅瞅如何这般小气。”

陈正南早有防备,右腿微躬,左腿一蹬,身体向后一倾,使出了一个仙姑滑步躲在大汉身后,那大汉用力过猛,扑了空,连忙两手撑出,才没有撞上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