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人在吉祥酒楼吃过饭,小草儿还睡了个午觉,等到书塾差不多下学的时间就过去接几个读书的。

可惜东西买得太多了,只装这些都把快把马车挤满了。

众人:只想着把要用的东西都买齐了,把自己和几个读书的都给忘记了,现在可好了,马车坐不下了。

吴掌柜看着他们这样也觉得好笑,抱着小草儿上前说:“要不坐我们酒楼的马车回去?可不能把我们小草儿给挤了不是。”

小草儿也是一脸的愁容,村长奶奶和娘只知道买买买,买嗨了吧,完全忘了还有人要坐车的事了吧,何况还要接几个哥哥一起回家呢。

“是的,不能挤到小草儿,谢谢吴伯伯,吴伯伯真好。”一听吴掌柜要派马车送他们回去,小草儿马上对吴掌柜道谢。

杨大山尴尬地一笑:“那就麻烦吴掌柜了。”

吴掌柜把小草儿递给李氏,然后进去安排了。

就这样,两辆马车都是满满当当的回村了。

回到村里的第二天,李氏和村长媳妇就把之前拿东西回去练习的人都集中在一起,首先是检查了大家拿回去练习的绣品做得怎么样,分出优劣,分配工作,毕竟不是每样都要求精细。

暂时作坊就安排在杨大山家,等家具作坊建好后,会在家具作坊边上划一块地来建一个小一点的作坊,专门用来做绣坊的活。

小草姑娘:又完成一样营生,好有成就感。

小草姑娘在心里盘算着目前已经在做的有多少事,还有什么没做的事是要等她再长大一点再做的。

好像现在已经做了不少事情了。

卤水、豆制品生意,李大舅他们做得很好,除了卤水没有扩大来做,豆制品现在都做出好几个品种了,已经被卖到隔壁县城去了。

豆制品做出来的有:豆腐干、豆腐皮、腐竹。他们村现在比以前可热闹多了。每天往来拿货的人,还有自己村走街串巷叫卖的人。然后就有人在靠着官道的位置开了个茶摊,一天下来也能挣个三瓜两枣。

小草儿本来还想给个豆腐乳的方子,可后来想想还是算了,豆腐乳做起来比较复杂,还是等自己再长大点的再做吧。

李大舅家几个适龄的表哥也去他们隔壁村的学堂上学了。

而自已家这里,目前家具作坊和绣坊已经够爹娘忙活了,两人的精神头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浑身使不完的劲。

杨大山蹲守在家具作坊都没空去买田地。小草儿还想着买了地,等到收完红薯跟玉米就开干。什么酸辣粉呀,玉米面呀都在向自己把手了。

没办法,杨大山想不起来,但她可没有忘记,她要拉着杨老太去看郑爷爷,给郑爷爷说起这事。

“大哥,我们明天去看郑爷爷好吗?”

这天大毛休假回来,吃过晚食,小草儿就爬上他的怀里说要去看郑爷爷:“为什么要去看郑爷爷。”

“因为好久没见他了呀,我都想他了。”小草儿嘟着嘴说。

大毛:“是这样吗?要不等大哥去上学那天再带你去?”

“不行,我还带了个菜谱,要给郑爷爷做好吃的菜。”小草儿不同意改天去。

小草儿:我身体里住着一个来自千年以后的灵魂,你的小借口骗骗小孩可以,我都是大孩子能给你骗?送哥哥们上学堂,郑爷爷也要去书塾上课,根本没法谈事情。

“哦,你还带菜谱?你带菜谱去是想让谁做?我可不会做菜。”大毛立马说。

“哎呀放心啦,不用你做,也不用我做,我奶会做,我都跟我奶说好了,就做今晚的水煮鱼。”小草儿是有备而来的。这个菜杨老太已经学了两天,现在做得相当熟练了,去做师傅没问题。

“那好吧,你准备好就行。”

“放心,放心,包在我身上,我都准备得妥妥哒。”小丫头把胸脯拍得啪啪响。

第二天,大毛套了马车,带上杨老太,小草儿和翘课的四毛一起往县城去。

对,四毛又翘课了,翘了强子几个小护卫队的课。

二毛和三毛没跟去,好不容易休假回来,不得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毛继续跑步和扎马步,他听妹妹的,先把耐力和底盘练扎实一点,以后练起武就没那么辛苦了。

三毛在两个作坊轮流转,说是先熟悉熟悉,以后他接手就不用他爹和村长爷爷这么辛苦了。

几人到郑府时,郑先生已经吃了早饭在院子里散步。

离得远远的,小草儿从大毛怀里下来自己走了两步就大声喊道:“郑爷爷,小草儿给您带好吃的来啦。”

“哎哟,那我可要好好尝尝。”郑爷爷也高兴地道。

一大一小手拉着手一边走一边招呼杨老太道:“老太太也来了,快来坐。”

“是哒,是哒,我奶也来了,她可是今天的主角,没她就没有好吃的了。”

杨老太坐下后说明来意:“这个小丫头惦记着您已经有好几天了,她爹娘忙作坊的事没空带她来,这不趁大毛休假在家就送她来了。”

大毛和四毛上前和郑先生见礼:“见过先生,先生安。”

“好,好,看着这个小子这段时间长得结实很多啊。”郑先生看着四毛道。

四毛摸摸脑袋嘻嘻笑:“我现在每天都跑步还有扎马步。”

“你也要练武?”郑先生打趣道。

四毛:“是的,锻炼身体。”他可不敢告诉郑先生他想做游侠。

“锻炼身体好,竹青也要锻炼起来,以后进考场也是对身体的一种考验。”

大毛起身行礼道:“是,谨遵先生教诲。”

从此,杨家扎马步的人又多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