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表达:“众使者舟途遥远,来至大赵实为艰辛。”
赵枭端起酒器,邀众共品此酒。
南诏使团的大使沈筝笑着答复说:\"吾等感谢大赵的诚挚款待,这点辛苦完全值得。”
\"吾等特受皇上下令而至,盼望这婚约能助增两国友谊。”
此外,“二夫人所携陪嫁,希望能富丽一些才是。”
赵枭皱起眉,内心默念思考,
“这个南诏的恐怕也只是要得些城寨罢了。”
在南诏使命团的成员察觉赵枭之疑惑下,自行解说着:“我们南诏并不是想打压大赵,相反,是希望通过联手,一同繁荣。\"
赵枭含笑道回应:
\"此话颇为诚恳,然朕却想确认一番,真的欲与我国结好?不会依然仅一味索取城塞珠宝?。”
沈筝微笑:“现你我双方,乃是大赵主动求联姻,考量国家实力,二夫人家算不得下嫁之列,理应备多送些礼物,即尊崇于我们太子之位。\"
暗示二夫人此嫁便是抬高的位置。
\"礼物?\"赵枭眯起眼睛,深意满满地看向沈筝,接着吩咐,
\"诸位使者一路辛苦,暂请享用膳食,后续话题可随后续商议。\"
如此一番,华美的宴会正式拉开了序幕。
华美的烛光照耀着精美的宴席与斑斓多姿的花瓶,皇帝以及各国使节在享受美食之际,同时也被美妙的音乐及舞蹈所吸引。
然而,南诏国代表团请求给予作为嫁妆的对象——赵枭,在这场欢愉氛围中只一字未提。
在这一刻,南诏的一位博学的文人刘志学走近,微笑着向赵枭提议道:“圣上,在这么温馨的时光中,何不来一场即兴赋诗作对,以此展现我们两国的友情。”
沈铮立即响应了。
这时,在帝京朝堂之上,大臣们相互投去疑惑的目光,轩宇皇宫一片寂静无声。
陈烨站在兰妃背后心想,我真的不愿参与,不过帝京的每一座城市,皆由我管理,真是无奈,看来还得由我出手。
接着他俯身轻语于兰妃之耳旁。兰妃环视了一番满堂的大臣,神色稍有变动。
“陛下,本宫有一首!”
“爱妃请朗读一番!”
赵枭露出满意的微笑,并急切地道。
“轻烟蒙巷,万物始苏。近观新雨落,远望草绿无垠。”
“好诗!好诗!”
见兰妃脸上满溢的得意神色,且连连拍掌喝彩,群臣皆被她的眼神吸引过去。
所有人都将注意力聚焦于兰妃身。她历来以貌美知名,在诗歌造诣上本一无所长,今朝怎竟能作出了如此佳作?
首席文士刘志学在内心深思,而三皇子周元俊却带着几分讽刺:“我一直认为兰妃如同仙女般艳丽,以为不懂字,没想到竟然会作诗呢。”
南诏使团众人爆发出一阵大笑。
兰妃冷哼一声:“难不成美丽就只能沉默?请听——既然时令由春转为秋,那便由本人来以夏代序,共述。”
她缓缓吐出四句话:“四月初逢雨乍晴,唯有向阳葵独醒。”
“轰……”
正言辞之间,“大学士”的面部表情定格住了一刻,三皇子的表情也随之凝固——简洁数句描绘了雨后夏至清新的画面。
四月天里,春雨后的清晨,万物显得清明,山川更是生机勃勃。此刻没有了漫天纷飞的柳絮,只见向着阳光开放的葵花。这句话里,暗藏的情感表达着此刻的情绪。
“风而不起”的暗示是指:我并非因风飘动的落叶——我没有跟从当下政治风气进行迎合或钻营;我是在领导这座江山,我是这个帝国真正的主君。
如同葵花追日的执着,则寓意对现的坚毅忠诚,并对国家永远不变的决心与热忱。
“果然高妙!”刘大学士不禁感叹,轩宇殿堂上,一时肃然无声。
听到此话语,赵枭笑着的目光投向陈烨——他知道,这首诗词并不是他的作品。背后的太监,显然具备着令人吃惊的能力。皇后的视线亦移至陈烨身上,心中想道:当初在禁闭之所收到的警诫,现在还记得吗?
随后,念头一闪过:我不曾说过,不会去帮助兰妃。但在心中,她还是保留了这样的疑惑,尽管并未将这话直接言说出口。
\"容让,沈司徒我们先举酒杯庆祝吧,婚嫁的事情我们可以待后再说。\"
谢司徒笑容满面,邀请沈司徒和刘翰林一起饮酒共庆。
大赵与南诏之间只有那一河之距,两地的门户临安与景宁都极为战略要害。
自始刘翰林从中诗篇惊醒后,立刻表示:\"不急不急,虽然诗写得很好,但不算完全胜过对手,只能说平起平落,不偏胜一筹。\"
三皇子周远俊也随之应和:\"对头,兰妃阁下的这诗句与我们的相辅相成,互不让高下,真是妙哉!\"
这是一种明显的拖延手法。先前兰妃提出应对诗词时所表现出来的才华,如今南诏却借机耍赖推出新的一首题夏诗,理应由南诏方作出回答。
而此时的形势令南诏不惜用这一赖招取胜,却也是因大赵国皇储年幼力弱、性情荒谬,国势文力乏术、武力未臻巅峰,面对强权定调的外交游戏规则,大赵几乎束手无策。
所谓一国的实力,就在于国际间相互沟通对话,设定游戏规则多出自于强国方手笔。
在早前的探索中,刘志学已经意识到兰妃的真实才华并未在诗词中得到完整发挥——她身边的御膳侍臣低语暗示她的作品出自他人之手——今朝的这等狡赖实则意图让沈丞相陈烨公开作诗对决。
“若以此诗为标准,那何时才是结局呢?尽快结束的方案就是对仗联诗:翰林首先吟上一句,大朝上下任何人都可接句回应,如果我应对的诗句你们无法接上,便视为我胜。如何?”
此前与南诏公主的两度会面中,曾有人提及此太监擅长妇科之秘方治疗沈府夫人未育状况,此时大有倚重其人以扭转局势,以防大赵既失地利又失颜面。
实际来说,在诗歌对垒中的胜者很难确定——大家都会固执于自家文句更佳、若对方不肯认败,则难辨孰高孰低。赵枭欲借此举迫使南诏服输,彻底赢得尊重。
然而赵枭如此主张,谢清岚却慌乱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