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大唐,我能带兵穿越古今 > 第298章 常遇春之后,常延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8章 常遇春之后,常延龄!

其他将领们也纷纷附和,表示不愿意就这样放弃眼前的优势。

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的就是能够彻底改变辽东的局势,如今胜利在望,却面临如此困境,心中都充满了不甘。

但他们也明白,必须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才能确保战果不被浪费。

李承乾看着众人的态度,心中也十分感慨。

他深知大家的付出和努力,也明白这局面的来之不易。

他沉思片刻后,说道:“各位所言极是,我们绝不能轻易放弃。

那就按照大家所说,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全力寻找合适人选。

只要我们能将清军主力击溃,斩杀多尔衮和多铎等人,满清就算是基本覆灭了。

然后等待中原局势好转,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第二天一早,晨曦刚刚划破天际,城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只见数个风尘仆仆的身影,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走进盛京城。

此人正是大明最后一任鄂国公,常遇春的后代常延龄。

他身着一袭朴素却整洁的长袍,身姿挺拔,面容坚毅,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却依然坚定的光芒。

虽然他的衣着并不华丽,但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和军人的威严却让人无法忽视。

李承乾看到常延龄的那一刻,眼中不禁闪过一丝惊喜和欣慰。

他心中暗自想到,这不就是活脱脱的辽东军民领导人吗?

在这关键的时刻,常延龄的出现仿佛是上天的安排。

至于常延龄来此的目的,又或者说崇祯的目的是什么,李承乾此时并不关心。

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人心难测,但他相信常延龄的品性。

在明朝灭亡前的那段黑暗岁月里,众多勋贵家族纷纷在历史的洪流中迷失了方向,选择了投降清朝以保全自身的荣华富贵。

然而,只有常延龄坚守了自己的底线,做到了与国同休。

他的这份气节和忠诚,在这动荡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常延龄带着几分紧张与庄重走进了会面的场所。

李承乾、李世民以及李靖等一行人早已在此等候,气氛显得有些肃穆而又充满期待。

常延龄首先向众人行礼,然后挺直身子,传达了崇祯重建辽东军镇的旨意:“各位将军,陛下有旨,命我前来此地担任辽东总兵,重建军镇,以抵御外敌,保我大明边疆安宁。”

说罢,他偷偷观察着众人的反应,原以为李承乾等人会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安排而反对,或者表面应承实则阳奉阴违。

毕竟他深知这些人在辽东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拥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实力,自己这个突然被任命的总兵,或许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然而,让常延龄意想不到的是,李世民和李靖等人在李承乾那里了解过常延龄的品性后,脸上竟然都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表情。

李世民率先走上前来,热情地握住常延龄的手说道:“常将军,久仰大名啊!

我们早听闻常将军的忠义和才能,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你能来担任辽东总兵,我们甚是欣慰。”

李靖也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是啊,常将军,有你在此,我们对辽东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接着,他们热情地带着常延龄视察军营。

一路上,长孙无忌和裴行俭热情为常延龄介绍汉军的各个头领:“常将军,这位是张校尉,他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多次立下战功;

这位是李将军,他擅长谋略,为我们的战斗出谋划策……”

每介绍到一位将领,他们都会向常延龄行礼表示敬意,而常延龄也一一回礼,心中满是感动和意外。

最后,长孙无忌作为盛京城与军民混的最熟的一个,作为代表站在众多军民面前,大声宣告:“各位军民们,这位常延龄将军今后就是你们的总兵了。

他是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后,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

以后大家要好好跟着他,一起驱逐鞑虏,保卫我们的家园!”

军民们虽然不太明白李承乾等人为何如此迅速地接受并推崇常延龄,但他们对李承乾等人充满了信任,只要是他们说的,军民们就毫不犹豫地听从。

常延龄则是深感意外,他原本做好了面对各种困难和质疑的准备,没想到事情进行得如此顺利。

他不禁想起了临行前陛下告知的一些任务,那些任务中包含着对李承乾等人的猜忌和防范,现在看来,是何等可笑。

相比之下,李承乾等人的心胸之宽广,让他自惭形秽。

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不辜负众人的期望,带领辽东军民共同抵御外敌,为大明的边疆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他也对李承乾等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决心要与他们携手共进,共同书写辽东的新篇章。

在营帐中,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融洽而又带着即将出征的紧张感。

李靖率先开口,神色严肃而坚定:“常将军,既然你是辽东总兵,那接下来的行动就交由你来指挥。”

随即,李靖有条不紊地将盛京城内大致情况说了一遍。

“常将军,目前清军虽遭受重创,但仍有一定的抵抗力量。

去往朝鲜征收粮食的程咬金和尉迟恭所部已按计划推进,他们那边进展顺利,不过也需留意周边势力的动向,以防有变。

昨日一战,我军大获全胜,击杀清军八千余人,俘虏更是多达两万多人,但多尔衮手上应该还有不少兵力,据我们估算,大约还剩两万左右的可战之兵。

且他们武器装备虽在昨日有所损耗,但仍有一定的战斗力,不可小觑。

我军这边,军民士气高昂,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

武器装备方面,我们的燧发枪等先进火器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弹药等物资也需合理调配使用。

另外,我们的骑兵、步兵等各兵种配合默契,但连续作战也略显疲惫,需合理安排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