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看来,李自成的大军似乎更能代表他们的利益,更有可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未来。
然而,他们的心中也并非没有一丝犹豫。
毕竟,他们对李自成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传闻,真正的李闯王究竟是怎样的人,他们也无法确定。
而且,他们也听说了朝廷对李自成的指责,说他是乱臣贼子,会给国家带来灾难。这让他们陷入了矛盾之中,不知道该相信谁。
他们在心里反复权衡着利弊,一方面是对未知的李闯王队伍的向往,另一方面是对朝廷的习惯性依赖和对未知的恐惧。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不知道未来会走向何方......
李承乾、李世民和李靖等人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他们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崇祯皇帝的行动将对士气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进一步激励新兵,朝廷拿出搜刮来的部分财富,作为银钱赏赐发放给他们。
新兵们看到手中沉甸甸的银钱,感受到了朝廷的诚意和对他们的重视。
在银钱的赏赐和崇祯皇帝的激励下,新兵们的士气从最开始的无所谓,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收拢人心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总归是个好的开始。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卫家园,守护自己的亲人和未来。
他们不再将这场战争视为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而是积极地投入到训练和准备中。
这时候,前线探马来报说道,李自成大军兵将再两天后抵达京城。
这两天时间想要彻底凝聚人心不现实。
但只要内部不出现崩溃,没有人主动开启城门,至少还能守一阵子。
这个消息让崇祯的心中更加紧张。
随后,李承乾、李世民、李靖三人随崇祯回到皇宫。
此时的皇宫,气氛凝重而压抑。
在京大臣基本都被杀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崇祯所谓的亲信文官,其他绝大多数都是武将。
都是洪武、永乐年间传下来的勋贵。
这些勋贵和锦衣卫是崇祯现在唯一能信任的。
他们虽然都不是什么能力出众之辈,但至少和崇祯,和大明朝是利益共同体。
大明朝灭亡了,他们也没法再继续荣华富贵。
所以在忠诚上还是能相信的。
崇祯皇帝看着这些人,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知道,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他只能依靠这些人。
崇祯皇帝看着这些人,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缓缓扫视着在场的勋贵们,那一张张熟悉又略带沧桑的面孔,让他回忆起了往昔的岁月。
“诸位爱卿,如今大明到了生死存亡之刻,朕看着你们,心中百感交集。
想当年,洪武、永乐年间,先辈们浴血奋战,为我大明打下这万里江山。
而如今,李自成兵临城下,清军虎视眈眈,朕只能依靠你们了。”
崇祯皇帝的声音微微颤抖,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期盼。
魏国公府当代国公徐文爵拱手道:“陛下,臣等明白如今的处境。
我等世受皇恩,与大明休戚与共。此时若不挺身而出,更待何时?”
英国公张世泽也接着说道:“陛下,吾等愿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为保卫大明,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眼中泛起一丝泪光:“好!好!朕就知道,你们都是忠君爱国之士。
如今局势危急,朕也不瞒诸位。
李自成的大军即将到来,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共同御敌。”
“陛下放心,我等定当全力以赴。” 勋贵们齐声回应,声音洪亮而坚定。
崇祯皇帝开始分布任务:“各位爱卿,朕命你们各自率领部下,守住城门和城墙。
此乃关键之战,不容有失。
朕相信,以你们的忠诚和勇气,定能守住京城,等到山海关吴三桂大军回援。”
勋贵们纷纷领命,神色肃穆。
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这不仅是为了保卫大明,更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家族和荣誉。
任务下达下去后,崇祯皇帝转向李承乾三人,说道:“三位,如今局势危急,朕希望你们能作为预备队,坐镇城中。
若有紧急情况,还望三位能及时支援。”
李承乾微微颔首:“你放心,吾等定当竭尽全力,为大明的安危贡献力量。”
李世民也说道:“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将与陛下和大明将士们共同奋战,保卫京城。”
这时候,李承乾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又说道:“如今局势紧迫,我们需当采取更为果断之举措。
我以为,你应下一道圣旨,让李靖带去山海关见吴三桂,顺利的话或许能顺势收归关宁铁骑。”
崇祯皇帝闻言,面露凝重之色,他深知此决定之重大。
但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也别无他法。崇祯微微颔首道:“言之有理,朕这便拟旨。”
崇祯皇帝即刻命人取来笔墨纸砚,他提起笔,神色肃穆,心中思绪万千。
片刻后,他开始落笔书写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镇守关隘,劳苦功高。
今大明危在旦夕,特封尔为镇北王。
关宁铁骑乃尔之麾下精锐,朕承诺,关宁铁骑永威平镇北从属,任何人不得夺走。
但在抵御李自成大军之时,尔当全力配合李靖将军之指挥。
若能击溃李自成大军,保我大明江山,朕必重重赏赐。
事成之后,加官进爵,封地增赏,荫及子孙。
望尔以国家社稷为重,不负朕之所托。钦此。”
写罢,崇祯皇帝将圣旨递给李靖,郑重地说道:“李将军,此旨交予你,务必尽快前往山海关,说服吴三桂,共同抗敌。”
李靖接过圣旨,拱手道:“大明皇帝陛下放心,在下定不辱使命。”
此时,众人心中皆明白,这道圣旨犹如一把关键的钥匙,或许能为大明带来一线生机。
而吴三桂的抉择,也将决定着大明的命运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