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站于面前这位位高权重、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恰是他早年送别出去的三名弟子中的一员。
此人便是现今白鹭国中声名显赫、威震四方的当朝宰相——司马相如。
只见那司马相如在瞧见展昭已然认出自己之后,竟毫不犹豫地一头跪拜在了其恩师跟前。
口中高呼道:“老师!学生此番归来,乃是专程探望您老人家来啦!”
展昭眼见此景,匆忙伸手将伏倒在地的司马相如搀扶而起。
他定睛凝视着眼前这位历经岁月沧桑洗礼的中年男子,心头不禁涌起一阵感慨万千。
遥想昔日,那个身形单薄、略显孱弱的青涩少年郎,时至今日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这朝堂之上仅次天子一人,权势滔天、左右朝局风云变幻的堂堂宰辅大人。
“相如啊!你……你在这些年来,日子过得可还算顺遂如意么?”
展昭满怀关切之情地询问道。
而此时的司马相如,则同样目不转睛地凝望着眼前这位对自己有传道授业之恩的师长,脸上亦是流露出一抹难以言表的慨叹之意。
遥想当年,当自己尚且年幼无知,紧紧跟随在恩师身旁潜心修习学问之时,尚还是个年仅五岁的懵懂幼童罢了。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一般,眨眼之间便过去了二十五个春秋。回首往昔,那位曾经风华绝代、意气飞扬又风度翩翩的恩师,如今也不可避免地逐渐显现出一些老迈龙钟之态。岁月这把无情的刻刀,终究还是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
“恩师啊,您别来无恙?弟子我一切都好着呢!来来来,咱们先进屋去,再慢慢地好好聊聊。”展昭眼疾手快,连忙伸手紧紧握住司马相如略显粗糙的手掌,而后引领着他朝着学院的更深处缓缓行去。一路上,师生二人谈笑风生,回忆着过往那些或温馨、或有趣的点点滴滴。
就这样走了许久,半晌过后,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当年展昭夜夜挑灯苦读的那间小小的书屋。
这座书屋,可以说是整个白鹿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间了。
它的建造材料极为简单,不过就是些普通的土坯以及常见的竹子而已。
由于条件简陋,每到夜晚降临的时候,屋内就会有大量的蚊虫出没,扰得人不得安宁;
而倘若遇到狂风暴雨天气,那更是糟糕透顶,雨水甚至能够顺着屋子的缝隙直接飘洒进来,将屋内弄得湿漉漉一片。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破败不堪的地方,却承载了展昭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与努力拼搏。
司马相如与他的几位师兄,在那间古色古香的书屋中,度过了悠悠七八个寒暑。
岁月如梭,他们每日埋首于书卷之中,或高声吟诵经典诗词,或低头沉思圣人教诲,亦或是相互切磋学问、探讨经义。书屋中的每一寸光阴都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他们收拾好行囊,告别了这座宁静祥和的小镇。
一路上,他们欢声笑语,憧憬着未来的生活。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抵达了繁华热闹的省城。
这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让初来乍到的他们既感到兴奋又有些许紧张。
转瞬间,备受瞩目的乡试终于在人们的期盼中盛大开幕。司马相如与几位师兄一同怀揣着梦想和抱负走进考场,他们都是经过多年寒窗苦读、不懈努力才得以站在这里的佼佼者。
考场上,司马相如等人沉着冷静,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扎实学识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他们文思泉涌,笔走龙蛇,仿佛那些难题都只是小菜一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考生们或奋笔疾书,或凝眉沉思,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专注和自信。
终于,到了放榜的那一天。
大街小巷人头攒动,人们纷纷围聚在榜单前,期待着看到自己或者亲朋好友的名字。
当榜单揭晓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司马相如和他两位师兄全都金榜题名!
他们激动得难以自抑,兴奋的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此后,这三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满怀壮志地踏入朝堂,正式开启了各自精彩纷呈的仕途生涯。
想到这些,司马相如仍旧觉得过去的依旧历历在目,好似眼前刚发生的一般。
展昭让弟子搬来一套简易的案几,
师徒两人,就坐在这间书屋之中,一边喝茶,一边聊起了分别后的经历。
看得出来,司马相如似乎十分感慨。
但是话语之中,总是有些欲言又止。
直到,展昭问起了他另外两位师兄,司马相如这才长叹一声,说起了三人各自的命运。
乡试终于落下帷幕,那紧张而又激烈的氛围仿佛还萦绕在心头,但这并没有阻挡住三人前行的步伐。
他们稍作休整后,便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满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秋季会试。
经过数日的奔波,他们终于抵达了京城。
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无尽的魅力与光芒。
当他们初次踏入这片土地时,瞬间就被眼前的景象所深深震撼。
只见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一辆辆马车、牛车、轿子川流不息,如同一条条流动的彩带。
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形成了一片热闹非凡的人海。
耳边不时传来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以及孩童们欢快的笑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活气息的乐章。
道路两旁矗立着一座座宏伟壮观的建筑,有的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有的气势磅礴,雄伟庄严。
这些建筑风格各异,或典雅古朴,或华丽繁复,无不展现出能工巧匠们的高超技艺和独特匠心。
尤其是那些朱红色的大门和金色的门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彰显着主人家的尊贵身份和地位。
仰头望去,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直插云霄。
屋顶上覆盖着琉璃瓦,色彩斑斓,犹如一片片绚丽多彩的云彩。
飞檐斗拱精巧别致,形如展翅欲飞的鸟儿,给整个城市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
几人走着走着,差点迷失在这繁华的都市之中。
他的两位师兄,在当地也算名门望户,可是到了京城,仍旧像土包子一般,东张西望个不停。
特别是司马相如,他是最受震撼的那个。
他家境贫寒,要不是师父免去他大半束修,他连学院都上不起。
他从小离开泗水镇的次数都有限,更别提京城这等繁华之地了。
初到京城,三人之中年岁最长的苏念,带着他俩投奔了他在京城的某位亲戚。
算起来,这位亲戚还是苏念的堂叔,关系并不算太远。
只是人家位高权重,已经十几年未曾归家了。
苏念一家人与这位堂叔也只有书信往来,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这位堂叔长成什么样子。
他听父亲曾说起过,自己这位堂叔在中书省任职,好像是给当朝宰相干活的。
具体是什么职位,他就不清楚了。
经过漫长而又艰辛的打听,三个人一路走走停停,足足花费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几乎穿越了大半个繁华喧闹、人来人往的京城。终于,在内城那片专门供朝中百官居住的区域里,寻到了这位堂叔的府邸。
苏念怀着满心的期待与忐忑,恭恭敬敬地将那封精心准备好的书信递交给门口的守卫。
然而,从这一刻开始,等待便成为了他们接下来要经历的事情。
三人就这样静静地站在门外,眼巴巴地望着那扇紧闭的大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太阳渐渐西斜,夜幕悄然降临。
直到华灯初上,夜色渐深,才有一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慢悠悠地走出来,上下打量了一番苏念等人后,不紧不慢地领着他们走进了这座府邸。
一进入院子,苏念的心就不由得沉了下去,因为他发现自己那位堂叔竟然没在府上。他的书信被转交到堂婶手中。
可是,让苏念倍感失望的是,他那位堂婶甚至连面都没有露一下,只是通过管家传话,吩咐将他们三人安置在府中的一处偏僻小院里。
随后,管家倒是还算客气,派了几个仆人给他们送来一些简单的吃食。自那以后,便再也没有人来理会过他们。
此时的苏念,脸色阴沉得可怕,显然对于自己所受到的这种冷遇和怠慢感到无比愤怒。
他怎么也想不通,明明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戚,为何会如此对待自己?
心中的愤愤不平犹如燃烧的火焰一般,越烧越旺。
相比之下,司马相如和楚幽二人则显得淡定许多。
对他们来说,能够有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不至于饿着肚子,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待遇了。
尤其是当看到这间屋子虽然地处偏远,但里面的家具摆设却是相当精致漂亮时,更是觉得心满意足。
就连床上铺着的被褥,也是用崭新柔软的棉花制成的,睡上去一定非常舒服。
所以,察觉到了苏念情绪不佳,他们反而劝说起了对方。
苏念经过两人的一番开导之后,也逐渐认清了现在的处境,接受了现实。
经过三天的等待之后,苏念的堂叔,终于回来了。
那天傍晚,管家突然来到这处偏院,一脸恭敬的把苏念请了过去。
然后过了很久,一直到半夜时分,苏念这才一脸愉悦的返回了院子。
苏念告诉他俩,自己的这位堂叔非常赏识他。
只要自己能在这次会试中表现良好,他就会举荐自己去地方做官。
这可把两个小伙伴给高兴坏了。
两人不住的恭喜苏念,好像明天他就能入朝为官一样。
转眼间,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终于到了秋季大考之时。
三人在这处偏院里苦读了三个月,以最饱满的状态进入到国子监。
经过三天不眠不休的作答,秋季会试终于圆满结束。
等三人走出国子监那刻,心中积攒了许久的郁气终于一吐而光。
不出所料,三人全都金榜题名。
特别是司马相如,他的答卷竟然被送到陛下跟前,由陛下亲自审阅。
白鹭国皇帝黄良非常欣赏司马相如的文章,当即钦点他为此次科举的状元。
并点名司马相如留在翰林院,专为皇家编写撰文,修订史书。
至于苏念和楚幽,两人的成绩也十分出众。
虽然没有获得状元头衔,但也得到了殿试的机会。
殿试之后,苏念的堂叔果然并未食言,直接疏通人脉,给他谋了一个左州长史的职务。
这左州长史,可是地方上的实权官员。
在一州之地,仅次于刺史和司马,属于三号人物。
而另一位叫楚幽的师兄,则选择拜在了当时德高望重的吏部尚书门下,当了半年的门人。
最后在恩师的提携下,楚幽很快就谋到了一份好差事-各置郎中,负责掌管官员的爵位、功勋以及考核。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短短两年时间转瞬即逝。
苏念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一路高歌猛进,从一州副使这一职位连续晋升两级,最终成为了都护府的一名副都尉!如此神速的升迁,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与此同时,楚幽同样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他不仅成功地赢得了老尚书的充分信任,而且还抱得美人归——吏部尚书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了他。
成了尚书大人的乘龙快婿,楚幽自然得以高升,荣任吏部侍郎一职。一时间,春风得意马蹄疾,楚幽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然而,在这三个人当中,唯有司马相如的境遇稍显落寞。
他依然坚守在翰林院那个小小的天地里,日复一日地枯坐着,与那些堆积如山的经书古籍为伴。
这位昔日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状元郎,如今已逐渐被人们淡忘,仿佛被遗弃在了无人问津的角落里。
岁月如梭,分别两年之后,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让这三位老友在京城重逢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