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贡院外头。

除了送考的学生家属,还有诸多前来凑热闹的百姓。

许承姚今年要参加考试,秦书带着一大家子,也来了贡院。

来人太多,马车根本无法进去。

如今民风开阔,秦书作为太后忠实拥护者,随即率领着家中女眷,直接下车,挤在了人群之中。

“真是跟从前不一样了啊。”陈氏看着四周,不少姑娘家都没有戴帷帽,反而大大方方的露出了面容,满脸洋溢着笑容。

蓝氏笑道:“可不是。”

“从前出来,哪有这么方便。”

许承姚被一家子人围着,见自家祖母,母亲等人都在一心看热闹,无奈摇头,自己拿起小厮手里提着的考篮,背上他们许家祖传的背篓,准备前去排队。

“祖母,娘,我去了。”

秦书同蓝氏几个正看热闹的心思立刻被唤了回来。

蓝氏尴尬笑了笑,甩着帕子道:“去吧,去吧。”

“自己照顾好自己啊。”

秦书也道:“姚哥儿,进了考场,不用紧张,正常发挥即可,咱家有爵位继承,不用太过担心。”

许承姚白皙的脸上瞬间红了,“祖母。”

秦书笑了笑,看着面前已长成为大人的长孙,“总而言之,不要紧张,身体才是最要紧的。”

“莫要忘了按时吃饭,晚上盖着皮子睡觉。”

许承姚拱手,“孙儿知道了。”

随后,他又向蓝氏等人一一告别。

“娘,儿子去了。”

“二婶,三婶,承姚先去排队了。”

张氏笑眯眯的点头,“去吧,去吧,好孩子。”

陈氏颔首,“去吧,姚哥儿,加油。”

许承姚重重点头,拎着考篮背着篓子,意气风发的朝着前方队伍走去。

张氏看着少年的身影,拉着蓝氏道:“大嫂,等姚哥儿考完试,考篮,篓子都给我留着。”

“等我家祈儿考试的时候,我给他用上,沾沾他大哥的喜气。”

蓝氏哎吆了一声,“弟妹,你这话说的太早了吧。”

张氏笑道:“姚哥儿的水平谁不知道。”

“我相信他。”

贡院门口,宽阔的场地,被官差拦成了一个空地,此次参加考试的考生,男女各排成了一队。

男子那边,队伍连绵不绝,女子那边,却是只有三十多个人。

张氏踮着脚,边数着人数,边道:“也不知道能中几个。”

蓝氏笑道:“能参加已然不错了,这里的考生,哪个不是一级一级考上来的。”

陈氏摇头,“女学也不是一般人能进的。”

“瞧,那不是慧姐儿吗?”

张氏一点也不惊讶,“她们女学今日的学生都约好了,一道来给她们这些同窗学姐们加油。”

陈氏点头,“难怪呢。”

人群中,不止她们一家人叽叽喳喳的议论着,身旁的妇人亦是,仔细瞧了瞧,还是相熟的官家女眷。

贡院对岸的酒楼上。

皇帝背着手看着贡院外头的场景,眉头紧皱。

一侧的安和公主倒是颇为兴奋。

“父皇,听说那李平君文学最好,儿臣曾看过她的文章,也不知道她这次能不能中。”

皇帝侧头看了一眼她,“你就这么希望她们中啊?”

安和公主扬头嗯了一声,“那是自然的。”

“此次恩科,若是有女子中了 ,那可真是大瑜第一人了。”说完,安和公主缠着皇帝道:“父皇,您可是金口玉言,下了旨意的,她们若是中了,可得跟其他学子一样的待遇。”

皇帝哼哼两声,作势有些生气的样子,“合着在你眼里,朕就是这样不通情达理的人?”

安和公主赶忙摇头,“那自然不是。”

“父皇是儿臣见过最英明的皇帝。”

皇帝哈哈笑了出来。

“你也觉得父皇比你皇祖父优秀是不是?”

安和公主点头。

“那是自然的。”

皇帝哈哈笑了出来。

父女二人相处甚欢,跟在后头的曹玉也跟着一同傻笑。

皇帝目光轻扫,见曹玉如此,不禁骂道:“你傻乐什么?”

曹玉嘿嘿道:“陛下同公主,父女情深,奴才瞧了也欢喜。”

皇帝没有说话,笑了笑,继续看着贡院外的场景。

贡院外。

大门缓缓打开。

官差拎着铜锣敲响,边道:“考场重地,闲人勿进。”

外头叽叽喳喳的声音开始消寂下来,两边的队伍正式入场。

里头,较之从前不同的是,单独设立了女子检查的房间。

负责检查的嬷嬷都是太后亲自审查过的,十分严格。

“全部脱光。”

进入的女学子面色微变,但还是利索的脱了衣服。

在女学时,她们已经演练过考试的场景。

之前只是演习,今日才是正式考试。

嬷嬷面容严肃,心中却是闪过一丝赞赏。

“检查完毕,去下一个地方吧。”说着,将签子给了她。

女学子利索的穿好衣服,拱手行礼,快步离开了此处。

外头,检查完户籍的学子一个接着一个进入。

会试这几日,京城都安静了下来。

附近的道观,寺庙生意火爆。

宁国大长公主更是带着家中女眷住在了道观,为长乐县主祈福。

安国公府。

秦书往日烧香拜佛的屋里。

如今倒是挤得满满的。

蓝氏,张氏,陈氏都跟在后头。

一个个虔诚无比。

秦书看着她们如此,嘴角微抽。

临时抱佛脚,说的就是如此吧。

运河上。

两侧层峦叠翠,湖面上波光粼粼。

王若瑶站在甲板上,看着泉州方向,眉目间尽是忧愁。

丫鬟暮秋小心上前,替她披上厚实的披风,“太太,外头冷。”

王若瑶薄唇轻动,“无妨。”

暮秋心疼道:“若是四爷知道了,定会心疼您的。”

王若瑶眼眶微红,“相公如今这般处境,我却离开了他。”

暮秋道:“太太,姑娘和小公子还在京城啊。”

“您要为了他们想想啊。”

提到自己的两个孩子,王若瑶这才镇定了些许。

是啊,还有孩子。

想到离别前,自家相公同自己说的话、

若有个好歹,孩子还有母亲在。

总不能让他们年纪轻轻失去了父母。

“你说的是。”

暮秋笑了笑,“如今京城正是会试的时候,今年不同往年,想来定是热闹的很。”

“等太太回了京城,可得好好瞧瞧。”暮秋开口转移王若瑶的心思。

王若瑶点头,“是啊,女子恩科,也是百年难见了。”

暮秋笑道:“太太在闺阁时,也是熟读四书五经的,若不然,太太也去考个科举,说不准不比咱们四爷差呢。”

王若瑶怔了怔,“我都是做母亲的人呢,哪能如此。”

暮秋摇头,“之前四爷不是说过嘛。”

“太太或许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