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臣拜见了太傅,却未见师母范夫人,太傅笑言,如今可不能称呼范夫人呢,应该称之李大家。”
皇帝眼睛微亮,附和道:“我朝如今若论文人地位,谁能与太傅相比,他老人家对夫人尚且如此,可见其心胸宽阔。”
“前些年,朕在椒房殿也见过李大家。”
“太后对其也是颇为推崇。”
许则川拱手道:“太后娘娘母仪天下,连她都如此说,可见李大家的学问何等卓越。”
皇帝哈哈笑道:“范太傅的夫人,岂是一般人。”
皇帝心里一开始是不愿的,可是看着自家饱读诗书的母后被困在宫中多年,又见自己唯一的嫡女如此,心里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
可是今日连先帝都认为的肱股之臣都赞同了此事,可见女子入朝,也无妨。
许则川是一甲进士出身,统领中书,在北地多年,这些年前去的进士,都在他的名下接过教导,众人对他更是推崇,且他在民间名声更是不熟,有他支持,皇帝高枕无忧。
此时,皇帝已经迫不及待想去后宫给自己的老母亲回话呢。
“母后年纪大了,朕也就只能做做这些,尽孝了。”
许则川低着头,心道:“此举一出,你就真的是大孝子呢。”
不过细数过往王朝,女子为帝都有,何况女人做官呢。
只不过前朝昏庸,不敌匈奴,却把这些怨气撒在了女人身上,这才导致女子地位低下。
许则川心中微叹,回家,一定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秦书。
另外,许容慧,许容嘉也要抓一下学习呢。
许则川一离开勤政殿,就去见了自己的好兄弟周汕,随即将此事一一道来。
周汕表示,毫无波澜。
毕竟他就一个宝贝女儿。
对他也没影响。
既然是陛下赞同的,他作为新上任的平章政事,理应全力支持。
“许兄,你我这次可又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咯。”
许则川哈哈笑道:“听闻楚王殿下家的郡主也准备去女学入学,周兄日后就没打算?”
周汕笑道:“从前没有,现在可不是有了。”
自己家的孩子,自己心疼。
当初殊死一搏,不就是为的给女儿一条活路,但凡世道对女子公正一些,他的女儿当初也不用送去柴国公府,受了那些委屈。
他当时是真的不知道吗?
他是知道的,可又能如何。
周氏宗族不能信任,唯有同发妻爱女有血脉亲缘的柴家,才是最好的选择。
被欺负,总比没命好吧。
幸好,新帝英明,如今的皇帝机智,否则,哪有他的今日。
二人尽在不言之中,随即跳过此话题,开始商议其他政务。
这个新年注定是不太平的。
皇帝的一条条政令,原本影响的只是百官,随后便是天下人。
女人也能做官呢?
这句话,在京城每个街道上都在议论。
每年这个时候,正是忙着送年礼,朝廷差役最清闲的时候,今年却是开始四处传送政令。
当然,主要推崇地方当属京城。
太后等人自是欢喜不已。
连昔日先帝后宫的太妃们都对皇后产生了不一样的羡慕。
同样都是孩子,为何皇帝如此孝顺。
到了日子,皇帝正式封笔,可是承天门外,跪着的士大夫们却是没有,甚者,不少读书人聚在这里,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堆批判的文章。
本在家中养老的范太傅也被特别请了出来。
历经四代帝王的太傅,口舌功夫岂是一般人能比的。
何况家有老伴日日唠叨,范太傅随即将一肚子的怨气撒在了这些人身上,还特别留下了一句,“有本事考场上见真章。”
“别管什么男人,女人,科举可靠的是真学识,不是性别之称。”
总而言之,喷的那些人是哑口无言。
这是皇帝对他们的仁慈应对法。
快过年了,若是再闹下去,那便不是简单斥责几句了。
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而是一个大权在握,有着多年储君资源的新帝。
上了马车,范太傅捂着胸口颤颤道:“可怜老头子一把年纪了,还得出来受这个罪。”
许则川面色讪讪,“今日多谢先生为弟子撑腰。”
范太傅哼哼两声,“我呀,也就是年纪大了,看开了 ,若是从前,可不一定答应陛下这政令。”
“仲疏啊,这可是同全天下的文人作对啊。”
许则川,“可他们也有妻女。”
“一个用来联姻的女儿同一个可以做官的女儿,他们会怎么选?”
范太傅沉默了下来。
许久,嚷嚷道:“老头子要去南市喝张家的羊汤,吃徐家的烧饼。”
许则川笑着点头,“学生这就带您去。”
“今日一定让您吃饱喝足了。”
范太傅抚着胡须,呵呵笑着。
他老了,年轻人的世界不懂,但连君王同自己的弟子都同意了,想来并不是什么坏事。
京城,清流门第的文官之家,谁家女眷不是自幼习得诗书。
能送去女学的,也不是傻子,从前是后宫女官,如今是前朝的女官,孰轻孰重,谁不清楚。
这个事情就这么一直争执着,最后皇帝同那些反对的大臣们一起让步。
除女学学生可直接参加春闱,其余女子同男子一样,从县试一级一级的往上考。
太后这里也开始发力,宫中年龄稍大的宫女,嬷嬷全部分了编制送到各地,用于考试监督一职。
皇后也紧跟其后,召集宫中嫔妃,各家女眷,开始募捐银两,用于各地女子考场的修建。
一时间,整个皇室都在动作,可是重重的堵住了那些反对人的嘴。
京城作为王朝都城,小到衣食,大到政令都是他城的学习风靡之事。
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
各地有心之人随即联合在了一起。
能走出宅院,做个光明正大的人,谁愿意日日待在后宅,争风吃醋。
勤政殿。
皇帝看着各地送来的急报,还有官员呈上来的折子,心惊不已。
果然,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能太小瞧女人。
事已至此,皇帝只能继续推崇下去。
而不知何时,这次浩浩荡荡的政令中,安和公主的身影也加了进去。
安国公府。
许容嘉也开始了奋笔疾书模式,如今日日天不亮就起来读书,跟着自己的兄弟们一起用功。
几个小的见家里的妹妹都这么上进了,他们也不好意思懈怠了起来。
毕竟如今每半月的考核,许容嘉也是参与其中的。
至于许容慧,她虽然读书,但还是坚持自己治病救人的理想,如今一门心思学医。
有许则川的默许,她已经开始出门,正式看诊。
徐家开设的医馆里,她也有了一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