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穷小子到阁老 > 第240章 办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吕子骞仔细想了想他的话,觉得还是有些道理的,说实话他对开不开海是不太在意的。不过他知道首辅是赞同开海的,做为改革派他自然也是同意首辅主张的。不过想想每次朝中对于开海都要吵一波确实头疼,而且正德帝的态度就知道是要开海,也不知以礼部为首的人反对个什么劲。

“子远,你说的不无道理,士子本就爱高谈阔论,每次官府有什么政策,总是喜欢唱反调,越不让他们说,他们越要说,细细想来也是希望朝廷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不过他们每次都闹的乌烟瘴气的,惹人心烦。你这方法到是可以试上一试。不过你说发声之地,怎么你还要刊登他们的文章?”

他说由翰林院领办,这就很不错啊,翰林院本就是为陛下服务的,那些士子不是老说上达圣听嘛,这不机会就来了。不过要是士子的文章要刊登,这就要有一个度了,要是这个度掌握不好那还不如不办。

林开云拱手道,“掌院,这报虽是给下面解读相关政策,但是肯定要收他们文章才是,有来有往,有驳有斥。再说若不然不就和之前一样了。文章可以由他们投稿,令他们畅所欲言。到时候咱们在投稿一一进行反驳之类的,这样才能调动起来。再说翰林院汇聚天下精英,谁不是过五关斩六将,一步步走过来了。说起文章又怕了谁呢。”

吕子骞喝了几口茶等自己思绪归拢后,道,“士子未做过官,于民生了解也不多,不过就是书本上看到了一些,往往过于片面,他们总以为自己有经世之才。你这想法很好,咱们有理有据得驳斥他们这个想法好。”

而且对陛下来说这也是一个了解民间的机会。

“子远你说说我们该怎么做才好。”吕子骞心里默默道这事做得,不管做成什么样,都是一个好事,对上对下都有益,当然尺度得牢牢抓在手里才行。

林开云想想如今的邸报,他们自己办了到时不能走朝廷的渠道,而且说了是为各位涨薪俸,那第一炮肯定得打响,这样才有积极性不是,谁跟银子有仇啊,而且是这么干净的银子。

“掌院,我们到时候留个位子给士子发声就是了。而且刚开始士子也不一定会投稿。刚开始肯定就是我们内部人的文章。当然我们要吸引人,除了留出版面给相关政策外,其他方面肯定也要涉及。诸如农事、水利之类的诸子百科都可以说上一说,这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也可以看,而且到时候六部都可以约一些文章,这样一来内容饱满不说。若真的成功,六部也不至于眼红不是。”

吕子骞默默道:“眼红倒不至于吧。”

他们翰林院清贵,什么叫清?换个说法就是清水衙门,他们有什么。虽然大家愿意同他们打好关系,但是其他的呢,谁知道需要多少年。人家走关系还不如等他去了六部之后呢。

当然也不是说他们没钱,至少在翰林院世家子还是比较多,对于薪俸虽然看不上眼,但是有还是不一样的。

林开云心想怎么不会,那是你不知道最后会怎么样。广告啊!这都是钱,想想中央台新年晚会前的广告拍卖了多少钱啊,虽然他们这比不上,但这是第一次啊,别人哪里见过这样的。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是利器。对于那些商家而言,特别是那些不太出名的,人家百年老年的之类压在前面,你想出头可不容易。这不就是一个机会,当然产品还是要过硬才行。

“掌院,这只是打算,之后会如何大家都说不清楚,我们只是将事情想久远一点罢了。”

吕子骞点了点头,这事可做,虽说由翰林院领办,但是此事也不是他一人说了算的,此事肯定要给内阁通气,还有陛下哪里肯定也要去说一说。不过内阁也不知会不会同意,说实话他可没把握。

吕子骞看着林开云,心思转了转,他的平生目前来看他们都了解了,能领着林家走到今日,说明他也不是只会读死书之人,不过年轻人思绪太跳跃,也不知为何能想到这主意。

当然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他于是道:“子远,此事目前你知我知,目前不要透露出去了,尤其是引士子投文。你先琢磨一番这报该如何办,列个章程,到时候我先交上去看看。”

林开云点了点头:“是,掌院。”

看着他走出屋子,吕子骞便在心里默默想:此事因为银子,怎么奔到开海、朝政、民间去了。这林子远小小年纪还挺能折腾,想想如今朝中一潭死水的样子,怪不得能得到陛下的赏赐,看他所作所为根本就是为了大明啊,大明就是陛下的,陛下岂能不高兴,怪不得呢。

当然也不知他给陛下说了什么。肯定不是办报,从他提起来看这办报估摸就是一个小事,那他能给陛下提什么建议呢?

......

林开云回去后,便着手准备报刊的相关事宜。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计划,要做成什么样的能吸引人,调动人的积极性,那就要有吸引人的东西。其实按他来说只要有翰林院的招牌,肯定销量不错。想想天下有多少与他一样的平民,若不是任平正,他能有机会接触邸报!

还有到时候那些官员的名字一刊登,不管是他们的粉丝还是他们的名气,总会有人买来看不是,就翰林院这些人,这不就是之后的考官吗?这是给他们一个正大光明了解的机会啊!

而且此次办报意义重大,这还是他的第一炮,必须打响了,舆论只是还是要掌控在自己手里才是,至少以后的计划就有了发声之地。而且这不仅关乎翰林院的声誉,更是一个让众人了解时事的契机。

在接下来的几日里,林开云埋首书房,查阅大量资料,同时还与各方人士交流探讨。尤其是袁文灿,各部都有熟悉之人,虽然官职比较小,但人家懂啊!他希望这份报刊能够真正做到内容丰富多样,既能传达政令,又能涵盖诸子百家学问。

经过十来日的努力,林开云终于在年前拟定出一份详尽的办报章程。将其交给吕子骞后,便等着放假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