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光,夏时人。耳长七寸,好服蒲韭根。汤伐桀,以天下让于光,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人,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乃负石自沉蓼水。后四百余年,至武丁时复见。武丁欲以为相,遂游尚父山,不出。
务光,古代隐士。别名,瞀光。根据《庄子·让王》的记载,汤伐桀前,曾请务光出谋划策,但是务光认为这不是他应该做的事,拒绝参与。汤请他推荐其他人,他也拒绝回答。汤建立商朝后,想让位给务光,务光认为“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不但推辞不受,并且因为觉得羞耻,负石而自沉于庐水。
《韩非子·说林上》有云:“汤以伐桀,而恐天下言己为贪也,因乃让天下于务光。
而恐务光之受之也,乃使人说务光曰:“汤杀君而欲传恶声于子,故让天下于子。”
务光自投于河。由于务光才德过高,而被商汤设计害死。
《列仙传》有云:“务光者,夏时人也。耳长七寸,好琴,服蒲韭根。殷汤将伐(纤)[桀],因光而谋。光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汤曰:“伊尹何如?”曰:“强力忍诟,吾不知其它。”
汤既克桀,以天下让于光,日:“智者谋之,武者逐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遂之?请相吾子。”
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人,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非义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位。况于尊我,我不忍久见也。”遂负石自沉于蓼水。
后四百余岁,至武丁时,复见。武丁欲以为相,不从。武丁以舆迎而从过,不以为礼。遂投浮梁山。后游尚父山。
时空长河中,几多故事流传,有世人觉得的好,也有世人公认的坏,只是好坏于人,当对事不对人。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务光便是这样一个纯粹的人。
每一个朝代末年,帝王大多荒淫无道,致使民怨沸腾,反抗者频生,最终导致整个王者崩溃,王室被推翻。
在世人眼中,推翻一个旧时代,怎么也好过在旧时代里,受奴役受压迫的好!可是,即使到了这种时候,仍有一些对旧王朝充满怀念的人,认为帝王虽然不对,但是推翻他们,且杀掉他们,也是不对的行为!
这些人,虽然思想保守,但他们往往行为举止高洁,并且能坚持做自己,坚持思想既定,因而被认为是义士一个。务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传说夏末那年,夏朝有一对要好的朋友,一名卞随,一名务光,他们本都是隐居山林之士。
二人相约隐居在一青山绿水间,过着自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清闲日子,从不愿出世去做什么官来。他们二人的隐士名气当时是有很大影响力的,以至于商汤灭,听说了他们的能力,都很是钦佩,想要收入帐下听用。
商汤在准备讨伐夏桀的时候,曾经去拜访了卞随,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出谋划策,做一名谋士。
不料卞随却冷冷答道:“这不是我的事,另请高明。”
商汤又问他道:“那您觉得,当今天下,有没有哪一位才能出众的人,可以帮助我呀?先生您给我推荐一下吧!”
卞随仍然冷冷回道:“我不知道。”商汤自讨没趣,便又去向卞随的好朋友务光询问,不料,务光的回答竟和卞随一模一样。真是臭味相投的两块茅石板。
商汤极不甘心,强忍着不满与愤怒,继续耐心地问务光道:“那您觉得,伊尹这个人怎么样?”
务光恰好知道伊尹这个人的品性,这回他没法推脱了!便直率地回答商汤道:“这个人,有很强的毅力,能忍辱负重,其他我就不知道了。”
商汤认为,这就是务光肯定了伊尹的态度,从此便重用伊尹,后来他们君臣配合,果然一起完成了伐夏大业,灭了夏桀暴政。
商汤灭掉夏朝后,一时还不敢登上帝王宝座,因为怕天下人说他,是贪图帝王之位才臣夺君位的。
商汤知道,要想破除世人这种看法,最好的办法,莫如选择一个天下人都认同的贤士来继承帝位。
于是,商汤提出,要把帝王之位,让给卞随。卞随却回答商汤道:“大王,你讨伐夏桀的时候,就跑来与我合谋一处,显然是认为,我是个喜欢杀人的残暴贼子。现在你战胜了夏桀,又想着要把帝王之位让给我坐,显然是认为,我是个贪图名利的人。
我虽生于这乱世之中,却只求苟全性命而已,不料些没有道德的人(指商汤),却一而再,再而三的以可耻的行为,来玷污我的清白,我实在是不能再听下去了!”
说罢,卞随就跑到一条名叫洞水的大河旁,义无反顾地跳了进去。这条河河水湍急、波涛汹涌,卞随一跳下去,就没了踪影。
商汤跑到河边时,哪里还有卞随的踪影!他痛哭了一场,向随从人等哭诉道:“这不是我的本意啊!我是真的想让卞随先生来做天下的帝王!”
商汤回去后,左思右想,他想着继续让位给务光,让务光做帝王。
商汤到了务光隐居处,对务光说道:“有智谋的人进行筹划,有武力的人进行攻夺,有仁义道德的人居帝王之位,这是自古以来通行的道理。先生,您道德高尚,正是所谓仁者,您何不登上帝王之位呢?!”
务光这时已然知道,是商汤逼死了他的好友卞随,便是对商汤处于一种十分痛恨的状态,他豪不客气地指责商汤道:“你们谋天下,废黜君主,乃是不义的行为。发动战争,杀害民众,乃是不仁的行为。
别人舍生忘死,夺来的利益,而让我坐享其利,乃是不廉洁的行为。
我曾听说‘不义之君,不能在他手下做官拿俸禄。不讲道德的国家,根本不能进入其国土。’
更何况现在,你竟然要尊我为那不义的帝王!我实在是不忍心,再看到这个世界被各种不义之人玷污了!”
话才说罢,务光就如卞随一般,跑到一条叫庐水河的河边,怀抱一块大石“扑通”跳进了那河里,和卞随一样自杀了!
然而,务光并没有死。当他沉入河底,怀中大石脱落,他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卷入了一个奇异的空间世界。
在这里,流光溢彩,祥云和瑞,到处生机勃勃,仿佛是另一个美好世界。
这时一个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务光,你乃是个高洁之士,却因俗世纷争,而自寻短见,若就此死了,实是可惜。今给你一个机会,重入红尘世间,以你的信念,去影响这天下,为世人打开一道坚定的信念之门。”
务光此刻惊愕不已,他本以为自己已然死了!没想到,竟有如此奇遇等着自己。思索了片刻,他决定顺应这神秘未知的力量安排,重返世间,坚定世人的信念。
当务光再次出现在世间时,已然过了数百年。此时商朝局势虽稳,但仍有不少乱象来。
要知道,商朝的兴起,始于商汤的革命(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当时为天下万民计,推翻了夏朝的暴君夏桀,建立了商朝。
时光荏苒,到了(公元前1250年)武丁继位时,商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
然而,五十年前,盘庚将国都迁至殷地(今河南安阳)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使得商朝,在一段时间内,重新焕发了生机。
但盘庚去世后,继位的弟弟小辛和小乙,均因短命,而未能施展出抱负,商朝再次陷入低谷。
小乙在生前,极为重视对儿子武丁的培养,鼓励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并让贤臣甘盘悉心教导,使武丁逐渐成长为一位德才兼备的君主。
武丁即位之初,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治理国家,他希望能够效仿先王商汤的治国理念。
然初登大宝的武丁,在三年守孝期间,痛失了良师甘盘,内心的焦虑与孤独,使他沉默不语,竟长达三年之久。
就在武丁感到无助时,他做了一个奇妙的梦,梦中遇到了一位身穿麻衣的神秘人。
这位梦中人,正忙于修补因洪水受损的道路,武丁被他的智慧所吸引,渴望与他深入交流。
可惜,梦境被早朝的钟声打断,武丁醒来后,对这个梦念念不忘,决定寻找梦中人。
经过努力,武丁终于找到了梦中人,这人名叫傅说,原是一名筑路的奴隶。
两人相见恨晚,傅说迅速展现出过人的才智,武丁欣喜若狂,认为他是上天赐予的贤者。
傅说的到来,带来了许多有效的治国政策,武丁采纳了他的建议,逐渐将商朝的政治局面扭转了过来。
武丁的长子祖己,在治国过程中,也给予了父亲极大的支持。
一次祭祀商汤时,武丁因空中飞来的野鸡感到不安,祖己安慰他,认为这只是上天的使者,提醒他继续努力治理国家。
武丁听从了祖己的建议,专心致志于治国,民生逐渐改善。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武丁的王后妇好,也是他治理国家的重要助手。
妇好不仅是史时第一位女将军,还曾多次随武丁征战,展现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一次重大战役中,妇好带领一万三千人奋勇作战,攻克羌敌,成为武丁时期军事成就的重要象征。
妇好的智慧和勇气,使得商朝在对外战争中屡次获胜,巩固了大商王朝国家的地位。
务光重出于世,仍未接受武丁诚邀入朝,而是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四处宣扬仁义道德,劝诫世人莫要行不义之事。
他的言行逐渐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随于他,他的理念也在世间慢慢传播开来“拒斥权力、回归自然”。
务光之念仿佛给这混沌的世界,带来了一丝理性的清明之光。事了拂衣去,他传播信念力量完毕,自又入了尚父山,隐居不出。
武丁执政五十九年,成功地将商朝治理得如日中天,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他通过征战,将商朝的影响力扩展到了今长江流域一带,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的冶铁技术提升,使青铜器的产量大幅增加。
然而,正如所有封建王朝,盛极必衰的宿命,商王朝盛世的背后,也沉淀了不少亡国之危。
到了商朝的后期,因殷商纣王的暴政,比之夏桀有过之而无不及,民不聊生,致民怨沸腾,周文王领军反朝哥,各路诸侯纷纷举起义期响应,唱响封神大戏,殷商亦走向了衰亡,最终商朝灭亡。
这由两个倔强的隐士,为坚持自己的理念原则而死,所留下的千古辩题,让世人自辨真廖,判别正邪好坏。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直没个完了!
务光自仁,服食养真。
冥游方外,独步常均。
武丁虽高,让位不臣。
负石自沉,虚无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