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成道天书 > 第150章 天道无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石中端坐在那块巨大的石头之上,真我自在早已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在这太虚静地,宁静而祥和,瑞丽而幽恒,没有丝毫尘世的喧嚣来干扰。

他那意识海里古老的《道德经》书页上,深奥玄妙的文字以及文思真意,依然于脑后显化神轮光耀太虚静地。

随着似有似无的时间的推移,石中真我的精气神,身心意灵,变得越发凝实且强大,大有一指定乾坤之势。

而此时,他不仅痴迷专注于意识海上,意识流形成的书页里,那些深奥的文字,更是将真我全思所绪完全沉浸于其中。

古老而神秘的《道德经》,在第十章之中阐述了道门所传承的吐纳之法,一切所悟宛如一颗颗璀璨明珠,散发着无尽的奥秘与魅力。

其中对于行功运气的心境与意识之精妙阐释,以及对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言,虽然仅仅只用了寥寥数语,却犹如张包罗万象的巨网,将宇宙万事万物、众生百态尽数囊括其中。

这一章简短的文字,仿若具有神奇的魔力,吸引着芸芸众生去深入探究、剖析和领悟。

而每一次的研读都了解,就如同一场心灵的探险,不断引领灵感穿越层层迷雾,逐渐触摸到那隐藏在深处的真理大道之光。

一番来自于冥冥之中的潜意识玄奥妙解,石中对《道德经》之理解了悟愈发是深刻玄妙,真就是那感悟有如涌泉般,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身载真心魂魄合一,能做到毫无分离间隙吗?通过修行使身体气血精神达到柔和顺畅,能像婴儿一样吗?涤除掉暗黑心镜,摒除杂念,观照自心,能像毫无瑕疵的玉石吗 ?爱国家治理民众,能够舍己顺道无为而治吗?天门百会穴开阖,能成为那种柔顺、包容、安静内敛、柔和谦虚的雌性吗?明白四维通达,能做到无所不知吗?生万物,畜养哺育他们,虽是生养下了,而并不是将万物视为自己的私有。有为而不自恃,生长万物而不宰杀。这是所谓的深邃、高远、不可琢磨之德行品质,深恩厚德。

话说,公元 221 年 7 月,刘备以帝王之尊,为夺回荆州也为替关羽报仇,毅然决然率蜀国大军出征东吴。

然谁曾想到,其所率兵马6万有余,却是遭到东吴孙权手下,一年轻将领陆逊重创,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险而又险地狼狈逃窜,兵败退驻到白帝城。

此一役,史上称之为夷陵之战。刘备逃到白帝城后,自公元 222 年闰六月至次年四月二十四日一病不起。最终病亡于白帝城中。历时十月有余。

初时他对败绩困惑不解,羞愧难当,愤懑不已,然惨痛之败又迫使他不得不去直面,无法逃避,进而促其反思己过。

待得刘备心绪自战败之气恼、郁闷中渐渐趋于平静,他便是痛定思痛,冷静地检讨夷陵之战大败之缘由。遂经过一番自我抗争,思想开放,他终于接受并主动担战败之责,终结了与东吴的战事,复归盟友邦交常化。

公元 222 年的冬季,寒风凛冽,大地一片萧瑟。此时蜀汉之主刘备却已卧病在床,他被一种名为“下痢”(腹泻)的疾病所困扰。

这种病痛不仅让他身体虚弱不堪,还引发了一系列并发症状,使得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尽管病魔缠身,但刘备深知自己时日无多。在病情日益沉重之际,他强撑着最后的力气,留下了一份关乎蜀国存亡的遗诏。

在这份遗诏承载了他对后世子孙的殷切期望和深深嘱托,而其中两句直白又蕴含深刻哲理的话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广为流传开来。

这两句话看似简单直白,实则意义深远,真意玄机。不仅告诫人们不要因为恶行微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善行微不足道就不去施行。

哪怕只是一点点儿的恶意积累起来,最终也可能酿成邪恶大祸。

相反,即使是再小的善意之举,如果能够坚持不懈地去做,也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正义能量,给他人带来温暖与帮助,同时也会让自己的品德行操得到升华。

刘备这人一生历经无数风雨,虽为汉室中山靖王之后,十七代孙,却是饱尝人世沧桑。

其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使他深知善恶之分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因此,他寄希望于通过这两句遗言,提醒后世人,需时刻保持警醒,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不要被一时的利益或欲望所迷惑,始终秉持善良正直的心性,积德行善,方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出来,安邦定国造福百姓。

刘备在临终之时,能够道出如此富含哲理真意之言,绝非是一种文笔巧合。

想当年,他年轻之时便投身于着名大儒卢植门下,拜其为师学文习艺,思想意识多是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与熏陶,接受过极为优良的儒家教育。

岁月如梭,历经无数风雨沧桑、闯荡天下的艰辛历程,煮酒论英雄的肃杀无奈,创建蜀国的大业艰辛,以及二弟关羽太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的悲痛,为报大仇毅然率军击杀东吴,却是兵败夷陵之惨然,病落白帝城后的落寞。

刘备便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所受的儒家教诲相互融合,经过几番反复思索和沉淀,最终方是依据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着述,总结并凝炼出了这般明晰透彻、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来。

回顾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刘备深有感触地认识到:“一个人无论身份高低贵贱,能力大小强弱,只要愿意从身边细微琐碎之事着手,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付诸实践,那么假以时日,必定能够成长为一名品德高尚、令人敬仰的贤德之士。

而一旦拥有了这种贤德之品质,就如同拥有了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可以凭借着它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从而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伟大事业”。

正因如此,刘备怀着对其孩子们深切的关爱与殷切期望,便是将自己从漫长而又短促的人生旅途中,领悟到的这两句至理名言郑重其事地书写在了遗诏当中,并且还特意着重强调其重要性,希望以此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留存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刘备刘玄德的这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中善者或为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之念。或为细微之善举。

此中恶者或为消极负面之情绪、不良之念,或为不佳之行。

当行诸善,即便事微,亦不可为诸恶,哪怕其看似影响甚微。也当远离摒弃。

石中于此观想参详,结合《道德经》中所言,自是明白,境界之提升,乃不断积累、由量变至质变之过程。

一旦成习,其影响深远,恰似老子所强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玄德诏言》蜀汉·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