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继母文中的炮灰5
元薇起初并不打算将紫书的真实身份告知给元璟斯,只因她根本无法解释自己的消息渠道。
不过,之前元薇怀疑此事是三皇子所为时,元璟斯连询问都未曾有过便选择了相信她。
元薇深切地知晓了原主在元璟斯心中所占据的地位,以及那份毫无保留的信任之情。
原主自小就与其兄长一同跟随在镇国公左右学习,所学内容并非寻常人家女子所习的那些管家理事之道。
反而是些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典籍以及朝堂之上变幻莫测的风云局势。
原主在年幼之时,曾被带往北疆生活过两年时光。
就是这样镇国公府精心培养出来的,本应拥有璀璨人生的贵女,
最终竟阴差阳错地沦为了封知凝的垫脚石。
“你表妹知道紫书是三皇子的人吗?她知道紫书要做的事吗?”
与之前一样,元璟斯并未追问元薇究竟是如何知晓这些内幕的。
此时他心中更为关心的问题是,镇国公府之中究竟藏匿着多少来自皇家的探子。
而这些探子,究竟是当今圣上,还是诸位皇子所派遣而来的?
这绝非一个好的征兆,它意味着皇家对镇国公府已然心生猜忌,失去了往日的信任。
一想到此处,元璟斯不禁感到一阵心寒。
如今的镇国公府虽然算人丁兴旺,但曾经的先辈们却是前赴后继,英勇无畏地驻守在北疆。
那些壮烈牺牲的镇国公府的先烈们,大多都血洒疆场,马革裹尸而归。
且不提他祖父那一辈的辉煌战绩和惨烈牺牲,单说他父亲这一辈。
当时,镇国公嫡庶兄弟共计八人之多,然而时至今日,却仅剩下他父亲一人尚在人世。
所幸,到了他这一辈时,父亲远见卓识,有意引导他们弃武从文,远离军权纷争。
正因如此,他们兄弟三人才得以在繁华热闹的京城中过上相对平稳安宁的生活。
这事其实父亲和皇上彼此之间是心知肚明。
按常理而言,圣上压根不该将矛头指向镇国公府。
难道是底下那些个皇子在暗地里搞鬼、肆意妄为地针对他们府上?
“封知凝应该不知道。”
元薇摇了摇头,随后接着说道:
“当下我们已经清楚三皇子对镇国公府抱有敌意。这事还是要跟祖父说一声才好,也让家里人都多加留意些。而且我们自家的‘篱笆’也得牢牢扎紧!该清理出去的都给清理出去。”
元薇心里头倒是丝毫不担忧,元璟斯会不为他们姐弟二人报仇雪恨。
毕竟这次可是吃了大亏,以元璟斯的性子,绝对不可能轻易放过三皇子的。
只不过,家里的确需要好好整顿一番,否则的话,随便什么猫猫狗狗都胆敢跑来算计他们。
“娘估计很快就要回来了。”元薇轻声提醒着元璟斯。
“行啦,你先回房去歇息吧,你娘那边,我自会找机会跟她讲明白的。”
元璟斯随意地挥了挥手,示意元薇先行离去。
封氏那里,元璟斯并不担心。
是亲生的儿子女儿更为重要,还是一个娘家侄女更要紧,他相信封氏心里能够分得清楚。
虽说封知凝对于紫书是探子这件事情毫不知情,但她妄图算计元薇却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镇国公府绝对无法容忍这般吃里扒外、居心叵测的小人存在。
从此以后,封知凝休想再踏入镇国公府半步,元璟斯绝不会让她再来跟封氏攀附任何关系!
刚刚归来的封氏甫一踏进府邸,便被元璟斯告知了元薇姐弟二人所遭遇之事。
“这......知凝当真算计了薇儿?可那紫书明明是三皇子的人啊!”
听闻此事之后,封氏心中除了满满的震惊之外,更多的则是些许迟疑与困惑。
元璟斯用一种意味深长且略带审视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她,缓缓开口道:
“你既不相信薇儿所言,又未曾先行询问昕凯如今状况如何,反倒一心只想替那封知凝开脱罪责。”
封氏闻听此言,面色瞬间变得僵硬起来,原本轻柔摩挲着手帕的动作也显得极为不自然。
她强自镇定下来,结结巴巴地解释道:
“这...这不正是因为你方才已经告诉我昕凯并无大碍,现下已然安睡过去了嘛。而且薇儿也没有什么事。”
“再者说了,我并非对薇儿有所怀疑,只是目前尚未掌握确凿证据能够证明此事为知凝所为罢了。”
话至此处,封氏似乎觉得自己所言颇有道理,于是底气稍稍足了一些,挺直腰板坐正身躯,毫不退缩地回视着元璟斯。
“要知道,知凝可是咱们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呀,依我看,她断不会是做出如此卑劣行径之人。想必此间定是存有某些误会吧?”
封氏仍不死心地试图为封知凝辩解一番。
她是真的不相信,封知凝会做出这种费力不讨好之事!
毕竟,如此行为于她而言毫无益处可言。
倘若真的败坏了薇儿的名声,她也不能嫁入东宫成为太子妃,出身背景就是她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
自己悉心教养长大的孩子,她更是难以相信封知凝会存有攀附权贵、甘愿为妾的念头。
平日里,瞧着她们姐妹二人相处也算融洽,并未曾产生过任何嫌隙或激烈争执。
该是出于何种缘由,才会让封知凝行此下策?
封氏想不通!
元璟斯不禁暗自叹息一声。
或许是由于自幼未能陪伴在其身旁,虽说封氏对于薇儿尚有几分母爱,但终究算不上深厚。
原主尚年幼时便一直跟随祖父祖母生活,直至近两年方才回到封氏身侧。
故而若论及情感亲疏,封氏与封知凝之间的关系显然远比同原主来得更为亲密。
然而,封氏亦绝非不明事理之人,倘若封知凝当真设局算计了元薇,想必她定然不会再偏袒维护于她。
此时,封氏内心深处仅仅只是不愿相信那个由自己亲手教养长大的姑娘,竟会处心积虑地谋害自己的亲生女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