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进了中军大营,从一堆文件里找出了在册的士兵数量,马上就要出发了,张定必须要知道自己手里能有多少人可以出去。
大军经过攻打广东折损了一些人手,还要留相当一部分驻守在广东,好在张定一直持之以恒的招募新兵训练。
这些人虽然大多数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但他们的训练时间却各不相同,有的已经训练了大半年之久,而有的则刚刚入伍不久。可以说,他们在经验和技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然而,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训练时间的长短,而是他们都没有真正经历过血腥的场面。这对于即将面对战斗的战士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过,这并不是无法克服的困难。毕竟,最好的战士永远都是在战场上锻炼出来的。只有通过实际的战斗,他们才能真正成长,学会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并且逐渐适应血腥和残酷的环境。
因此,尽管这些战士们目前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在实战中不断提升自己,成为真正优秀的战士。
可是,这个数字让张定还是有点头疼,甚至有点绝望。目前张定手上机动的士兵,所有在册的士兵加起来满打满算接近三万人,嗯,这还是夸张了,实际上也就2万三千八百人。
面对杨嗣昌手里的十万大军,张定真的有点头疼,说真的,他都想投降了,招安也不是不能接受啊。他都这么想了,要是手底下的人知道了会怎么想?
他都这样了,更不用说此时此刻的王腾压力有多大了,搞不好此刻人都没了,只是消息还没传过来而已。
不仅如此,杨嗣昌手中的这十万大军可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精锐之师啊!
他们历经无数次战火的洗礼,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战斗经验,绝对不是普通军队能够相提并论的。这十万大军堪称南方诸省的精华所在,实力自然不容小觑,想要战胜他们绝非易事。
不过呢,就算按照明军一贯的作风,这十万大军中恐怕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虚报人数、吃空饷的虚假士兵。
毕竟这种事情在明朝军队中屡见不鲜,所以实际能投入战斗的兵力可能只有七成左右。但也不可能更低了,不然杨嗣昌要想成功剿灭各路起义军,也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难道要靠跳大神来解决问题吗?杨嗣昌这样聪明睿智的人,怎么可能会去相信那些虚无缥缈、毫无根据的事情呢?
他心里非常清楚,命运并非由所谓的神灵或者超自然力量所掌控,而是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杨嗣昌坚信,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他自己的努力和选择所决定的。他相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奋斗和积极的行动,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因此,他对于那些迷信和超自然的说法嗤之以鼻,认为那只是一些人用来逃避现实、寻求安慰的借口罢了。
在杨嗣昌看来,事在人为才是真正的真理。求那些神仙还不如去跪舔崇祯来的实在。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他都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不气馁,持续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克服一切障碍,走向成功的道路。
张定一直都很崇拜曹操,虽然他也出身于官宦之家,却是人人都唾弃的大太监之后,哪怕是袁绍这个四世三公,袁家的庶子发小都可以看不起他,曹操也因此深以为耻。
于是,张定缓缓地伸出右手,仿佛那是一只承载着他所有希望与梦想的手。他的手指轻柔地触碰着书桌上那本略显陈旧的《三国志》,仿佛在触摸一件珍贵的宝物。
这本《三国志》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书页的边缘也微微起了毛,但这并没有影响张定对它的喜爱和珍视。他知道,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籍,更是他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支柱。
张定轻轻地翻开书页,那纸张发出的沙沙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他的目光落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上,仿佛能透过它们看到那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
每一次阅读《三国志》,张定都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精神力量在心中涌动。那些英雄豪杰的故事、智谋策略的较量,以及历史的沧桑变迁,都让他为之着迷。他渴望从这些文字中汲取到智慧和勇气,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