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五月。

朝廷下诏:

把五月初五端午节定为大周传统节日。

从此。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小年、大年这几个重要的节日。

第一次以官方的形式确立了下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

起源于古老的星象文化,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

东方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

即易经中所说的“飞龙在天”,是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后来。

人们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于这一天投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

随着一系列中原汉族传统节日成为官方节假日。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休假,并举行一些活动。

给朝野上下释放明显的信息。

皇帝将坚定地走汉学治天下的道路。

北周取代西魏后。

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关陇贵族参与朝政。

那些顽固的鲜卑遗老,早就湮灭在了民族融合的浪潮当中。

因而。

当下大周贵族阶层,已经有了大融合后的民族认同感。

这也是汉文化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强有力表现。

特别是小皇帝亲政后。

重用韦孝宽这等元老汉臣,尊奉他为“三老”。

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更是提拔了大量的汉臣。

后来。

又下诏让那些以前赐了鲜卑姓的汉人全部恢复汉姓。

这一系列的策令,都得到了汉人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

此时。

宇文衍正在工部设立的书坊参观考察。

毕王宇文贤依照小皇帝的要求。

把书坊打造成了集校正、刻版、印刷、装订为一体的书籍出版机构。

从事人员已经达到大几千人。

每一部书籍,由专门的小组负责,各尽其职,批量生产。

除了《齐民要术》、《大周律》、《蒙学算经》、《三字经》、《百家姓》这些宇文衍特意交待的书籍。

还有其他大量的典籍,也进入了书坊的出版书单当中。

看到一些竹简,木犊古籍被印刷成册,小皇帝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此举对于古籍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陛下,雕版印刷是真的好啊……”

陪同的颜之仪手捧一册刚装订好书籍,一边翻看一边欣喜地说道。

“是啊,我都闻到书香了。”

义国公乐运双手摩挲着这些墨香飘逸的书册,附和了一声。

三位老臣更是像个好奇猫似的,这里看看,那里瞅瞅。

还不时地询问一下正在操作的工匠。

眼中闪现的光芒也是越来越亮。

他们既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同样也是饱学之士。

深知书籍对于读书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们也知晓。

如此大量地印刷书籍,对于大周将产生多大的影响。

古人对于书籍的尊崇与爱惜是深入骨髓的。

除了口口相传的知识传承,能够成为典籍流传的都是字字诛玑的圣言。

每一句都蕴含了深奥的道理,可谓是一字千金。

一些极为珍贵的典籍,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消失了,没有流传到后世。

这或多或少都与存世量太少有关。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敝帚自珍,不愿意把收藏的孤本分享给他人。

……

“诸位爱卿,朕欲从民间求取书卷,不知道是否可行?”

回到上善殿。

小皇帝亲自泡茶,其他五人围坐在茶台前。

“陛下,求书又不是捐书,应当是可行的……”

韦孝宽捋了捋灰白的长须,笑着说道。

“郧国公之言有理!”

“回陛下,对于献书者,朝廷可以给予一定的钱财……”

五人自然清楚宇文衍求书是用来印刷。

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众人商议后,由朝廷下诏,向全天下求取书卷。

献书一卷。

视书籍珍稀程度而定,赏钱一到百贯。

朝廷不据为已有,只是抄录。

相信重赏之下必有书籍。

“诸位爱卿,府上要是有珍藏书籍可不能敝帚自珍哦……”

谈完正事。

小皇帝再给他们续上香茶,打趣地说道。

“哈哈,那是当然,老臣回去便让人把府里的典籍送到书坊去。”

“臣等也是!”

尉迟迥瓮声大笑,当即表示全力支持小皇帝。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大周统一北方后,长安成了政治文化中心。

众多读书人游学至此。

在天子脚下求知进取,同时希望觅得一个出路。

出身寒门或是白身的读书人,只有依附于士家大族,才有可能走上官路。

京城就成了他们的求学圣地。

当然。

也有各州郡官宦、地主乡绅的子弟来到京城。

希望能攀上高枝,平步青云。

鉴于此种情况。

小皇帝召见了算术馆、农学馆、山川地理馆的负责人。

让他们每六天举办一次公开讲学,同时招募相关人才。

让更多的读书人接触新算术,参与农学、山川地理方面的研究。

小皇帝想要昌导“知行合一”的学术之风。

而不是让天下读书人成为只会照本宣科,咬文嚼字,纸上谈兵的儒腐书生。

之前。

宇文衍询问过算术馆负责人甄族,当下可有天文学方面的人才?

天文学和算术是紧密相连的。

历史上。

有所成就的天文学家,在算术上的造诣肯定不会太差。

比如南朝的着名数学家祖冲之,他在天文学上也是成就斐然。

可惜他已经在82年前去世了。

宇文衍没能与这位历史上着名的算术、天文巨擘相遇。

甄族的父亲,也就是编纂《五经算术》的甄鸾,在武帝时期就制定过相关的历法。

出于农耕文明掌握四季变化的需要。

古人观测天象制定历法,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因而,历朝历代对于天文历法都极为重视。

小皇帝找天文学方面的人才,主要是想让他们研究郑和下西洋时所用的航海定位之术。

那就是——浮水罗盘和过洋牵星术。

这是郑和七次下西洋所用的定位导航技术。

浮水罗盘就是运用指南针确定南北方向。

过洋牵星术则是通过牵星板,观察天上星斗来确定海船往南或往北航行的距离。

有了这两项技术。

才有可能在茫茫大海上实现远洋航行。

杨素从长安返回巴东永安县后。

第一时间就把造船工匠送往扬州。

在扬州总管尉迟顺的安排下,开始选址建造船坞,着手研制打造大海船。

当下。

南朝广州港已经有大量的商船出海,进行海上贸易。

肯定也掌握了一定的航海定位技术。

但宇文衍很肯定。

其准确性必然不如浮水罗盘和过洋牵星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