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匹夫而为万世尊 > 第14章 善恶之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身在大兴城的齐紫书和洛黎并不知晓,在他们围观这两个儒教流派清谈辩论之时,佛道两教已然有了如此博弈和算计。

浑然不知的两人正在饶有兴致的听着人群中央两位鸿儒的辩论。

在左边儒生开口发问之后,他对面的儒生略一思索,笑着开口道:“先生这一问题倒是有些老生常谈了,你我祖师早就就此问题阐述的很是详细,何必再辩?

在下荀平,字陆安,倒是还未曾询问,敢问先生名讳?”

发问者肃然起敬,郑重再次行礼后开口道:“原来是被称为荀子再世的陆安先生,在下名为孟离,字正平。

之所以再次提出这一问题,自然是因为当年你我学派的开派之人,那时礼法不明,战乱不止。

可如今天下已然是太平盛世,自然有所不同。”

荀平抚掌笑道:“原来是正平先生,你这一派其他人我尽皆不放在眼中,可唯独先生您,可以和我一辩。

请问先生,既然说本性,那么既然是原本存于人心之物,为何就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呢?”

孟离答道:“请问先生,何为人性?”

荀平略一思索,开口道:“当然是人的天性,也就是人与生俱来存在的性格和习惯。

在这之中,人性天生是不完善的,而在个人追求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因为欲望而不纯粹,带来矛盾和冲突,这人自然性本恶。”

孟离摇头道:“非也,既然先生也承认,这人性就是人的天性。当年至圣先师孔子就提倡“仁”的理念,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善良的品质。

而之所以会有先生所说的矛盾和冲突,恰恰便是因为外界的干扰使得人的本性被抑制了,只是外在环境和境遇使人们偏离了本性,而需要通过修养和教育来回归善良。

而只需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的引导,可以使人们的善良本性得以发挥和实现。

正如人本身就拥有的,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对幼小者有慈爱的情绪,对鳏寡孤独等一些生活处境很是悲惨的人会有天然的怜悯之心。

这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

从天生的性情来说,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罪于天生的资质。

正如我方才所说,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

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或者被外部环境短暂遮蔽罢了,因而可能一时难以察觉。

可虽然会被外界环境影响,可这些留存在心中的善良的本性是无法被掩盖和磨灭的,这难道不是人性本善吗?”

一番话说的周遭听众纷纷拍手叫好,出现了许多赞扬和附和的声音。

洛黎在齐紫书耳边轻声道:“这儒生确实好口才,不但有理有据,而且让人信服,原本许多从未读过儒家先贤着作之人都可以听得懂这些道理了。”

齐紫书微微侧头,轻声笑道:“这是自然,相传古代人皇大禹和其他贤者谈话之时,说话言简意赅,有时一个字两人就能意会,而一句话可能就蕴含着许许多多的道理。

但同为贤者的周公旦,他的大诰就很是复杂繁琐,听起来洋洋洒洒,篇幅很长。

这并不是因为这些贤者的能力和水平有差距,之是面对的人群不同。

人皇大禹面对和他一同境界的贤者,自然可以很是简单的交流沟通,可周公旦的大诰面对的是周王朝统治下的臣民,只能通过更加详尽的解释才能让普通百姓听的明白。

这也是圣贤才能有的水准和品质,这些儒生已经有了些当年儒家先贤的风采了。”

洛黎若有所思,微微颔首道:“此言有理,倒是不知那位荀平该如何回应?”

围观者只听得荀平也是摇头微笑,一卷袖袍,昂首开口道:

“先生此言差矣,可是依旧没能脱胎而出这先哲的范畴。

在下认为,人的本性是从一生下来就有的,乃是这贪图私利之心。

因循着这种本性,人与人之间就要发生争夺,也就不再讲求谦让了;人一生下来就好忌妒仇恨的心理,因循着这种本性,于是就会发生残害忠厚善良的事情,这样忠诚信实就丧失了。

人生来就有爱好声色的本能,喜好听好听的,喜欢看好看的,因循着这种本性,就会发生淫乱的事情,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就都丧失了。

并不是后天环境掩盖了人天性的善良,而恰恰相反,是后天的教育将人原本内心的恶给掩盖住了,可是这本质是无法改变的。

而先生方才说的人所拥有的那些代表善的性情,都是因为人本性恶的缘故。

由于人的贪婪和欲望,浅薄的希望变得丰厚,丑恶的希望变得美丽,狭隘的希望变得宽大,贫穷的希望变得富足,卑贱的希望变得高贵,如果本身没有它,就必定要向外寻求。

所以,富足的不再羡慕钱财,高贵的不再羡慕权势,如果本身有了它,当然不必再向外寻求了。因此,人之所以想要为善,正是因为人本性恶的缘故。

如果人的本性,本来没有礼义的内容,因此就要努力学习来掌握它。人的本性不懂得礼义,所以要经过思索考虑来了解它。这样,如果只有本性,人就不会有礼义,也不会懂得礼义。

没有礼义秩序紊乱,不懂得礼义就要违背事理,所以,如果人只有本性,悖乱就存在人性之中了。由此看来,所以,人性本恶的道理已经很清楚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更何况,如今天下所称的善,是指端正顺理,合乎礼义,遵守如今的礼义廉耻。

而所谓的恶,是指偏邪险恶、悖逆作乱、违背国家法度的。

先生也应当承认,这是善良与邪恶的区别。

可如果真以为人的本性就是善的,那难道人们不应该主动遵守社会秩序,主动贴合礼义廉耻吗?那既然如此的,又要国家法度有什么用呢?又要礼仪做什么用呢?

所以,人性本恶的道理已经很清楚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诸位以为如何?先生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