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午的阳光依旧带着灼人的热度,在街道上洒下一片刺目金黄。

过了一会儿,苏渺看到方正从远处骑车回来。

她一大口将汽水喝完,把空瓶子还给正在柜台后面打瞌睡的小卖部老板,又掏出钱买了一瓶新的。

方正将自行车停稳,说:“渺渺,久等了,我们回去吧。”

“正哥,不急,现在时间还宽裕。你也辛苦了,先喝瓶汽水吧。”

方正擦了擦额上的汗,接过汽水瓶,“吨吨吨”就喝下了半瓶。

苏渺关心的问:“刚才那位工人怎么样了?”

甜滋滋的汽水划过喉咙,解了方正一点渴意,他回答道:

“医生说可能是中暑了,要打针补水,我送到就回头了,具体也不清楚,不过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他是新来的,不懂得度量,拼了命的干,就倒下了。一般来说,这样热的天气,我们都得时不时去喝点水,喘喘气儿的!”

苏渺看了看太阳,感慨道:“虽然现在已经算是秋天了,但是中午的温度还是很高,工人们露天作业真是辛苦。”

“你们邕城现在是什么天气?是不是更热?”方正好奇的问。

“热啊!热极了,三十多接近四十度的天气,又闷又热,就像蒸笼一样的。

得到10月底才能慢慢的凉快下来,有时候暖冬,我们甚至能穿单衣过年。”

苏渺夸张地扇着风,仿佛邕城的热浪就在眼前。

“诶哟!这南北差别可真是太大了,我们11月份就要下雪了你们才刚开始凉快,哈哈哈哈!

这样看的话,怪不得你们能种地的时间比我们要长这么久呢。

那你们农村出外地打工的人是不是比较少,毕竟家里能种的东西多。”

苏渺摇了摇头,说道:“近几年还是有很多人南下打工的,毕竟出去打工的收入要比在家务农要高不少。

特别是有些家里田地少的年轻人,就比较向往出去闯一闯,但是家里老人觉得打工不是正经营生。”

方正点点头,脸上挂着质朴的笑容:

“也对,你们靠近羊城那边,要打工首选是南下,我们靠近京城就是北上。

毕竟城里人大多有工作,做不惯这些太操劳的活,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农民工来做了。

这几年来的人越来越多,出门在外都是互相帮衬,就像刚才喊我的几个,就是我的老乡。

还有好些人分散在别的工地或者做别的工作,平时大家都要定时联系的。”

苏渺思绪飘远,农民工这个叫法,大概是从84.85年才开始有的。

在更早些时候,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村户口居民没有制定的称呼,有人称他们为“民夫”。

但是这个词在古代是指迫从事劳动、负重苦干的农民,带有一点歧视意味,所以并不被农村人所接受。

于是后来就逐渐改为了“农民工”,或者直接简称为民工。

随着开放的深入,城市建设的进程加快,所需劳动力的缺口也越来越大,这时就开始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他们少部分能成为正式工,大部分以临时工的身份,从事体力劳动。

尽管工作与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但他们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推动了全国经济,特别是房地产建筑业的发展。

苏渺灵光一闪,问道:“正哥,工人们在工地是不是不包餐?”

“这个要看包工头的,工地不是固定的,要是大的工地还好,要是小的项目十天半个月搞完了就转地方。

在工地是按出工天数算工资的,如果自己去找活会浪费中间的时间。

所以很多人能进建工就进,进不了就选择跟着一个包工头干。

有的包工头会安排人炒菜煮饭,但是吃得很一般,大家都要时不时自己补贴打牙祭。

有的就直接不管这个,得自己去解决,一些在老家有一大家子要养的,天天吃馒头咸菜,也是常见。

有些年轻点的,没有成家,花钱就大方点,平时吃小摊,隔几天再下个馆子。”

方正耐心地解释着,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苏渺上一世就看到有些人在自家炒大锅菜,专门做了盒饭来工地售卖的,虽说现在早了好几年,但是这个模式应该还是适用的。

于是,她问道:“你说我们家的套餐盒饭适不适合到工地卖?如果再配上个例汤呢?”

“合适啊!太合适了!我到饭馆工作之后就觉得,咱们店的这个套餐特别适合工人。

荤素搭配好了,一人一份,不用等餐,还是用一次性的餐盒,吃完就扔干手净脚。

如果配上汤那当然是更好了,不管是什么汤,即使是只放一点油一点盐,也好过自己烧开水喝嘛!

嘿嘿,不过我才来几天,所以不敢跟你和你爸说,就怕万一不成……”

方正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

“没事的正哥,以后有什么想法,尽管和我们说,我们特别愿意听大家的建议。

能不能做能不能成,我们会自己再研究考虑,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总比单独一两个人强。”

方正对自己能为店里提供点子而开心,说道: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拉些盒饭来工地?直接装好了拉过来,又能增加店里的销量,又不占店里的座位。”

“嗯嗯,我有这个想法,不过还是得看看工人们的接受程度。

刚才在等你的时候我卖出了一盒卤味,如果他们喜欢吃估计会来店里,到时候我们先拉少量的盒饭过来试试水。”

“行!工地上的事儿我熟!干了好几年也认识不少工友和工头儿,到时候能让他们帮着宣传宣传。”

方正拍着胸脯保证道,说完,又 “吨吨吨” 喝完了剩下的半瓶汽水。

就在苏渺上了车,两人准备回店里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喊声:

“是她!就是那个女孩子!别让她走!”

“诶!停车停车!不准走!”

“快!快拦住他们!”

声音越来越近,一群人从工地方向朝着他们冲了过来,扬起一片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