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如懿传:情有独忠 > 第161章 封后大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光绪大婚图,勉强做个参考吧,或者直接打开如懿传,呜啦啦啦青樱封后那段

皇上今年四十有二,登基十八载,积威甚重。

平日里黄袍加身自然不显,可一旦病了,被酒色浸淫多年身子,大腹便便的肚子,衬得皇上格外的猥琐,还有那所谓的美髯,也成了胡子拉碴。

嫔妃们轮流侍疾下来,还能一心一意照顾皇上的,也就是剩下舒妃娘娘,和炩嫔娘娘。

可别人不知道,进忠却知道,舒妃对皇上确实是真爱,尤其喜欢皇上那些平仄不分,全是印章的御诗,炩嫔则是单纯为了恩宠和富贵。

谁不知道先帝五十八岁驾崩,如今皇上的年纪也算土埋半截子,又被围房那帮宫女掏空了身体,平时侍寝只有不上不下那么一小会儿,再不努力一把,可就真没机会生孩子了。

炩嫔是真快急死了,前几年甚至动过借种生子的想法,可惜所托非人,愣是没借上。

这些事进忠都知道,甚至给开了方便之门,就是想等炩嫔怀上,有朝一日好捅出来给皇上来点绿颜色的刺激。

没想到炩嫔如此不争气,也只能转念于舒妃,希望爱之深能够恨之切吧,实在不行,还有最后一招。

皇上这一病,就拖到了四月。

前朝催立后的折子堆了得有一人多高,皇上倍加思念璟瑟公主,奈何公主刚刚有孕,只能宣召额驸色布腾入京觐见,又命傅恒至张家口迎接。

皇上跟额驸关门详谈后,便封其为贝勒,催着额驸赶紧回去照顾璟瑟。

自孝贤皇后走后,时隔近三年,立后之事终于正式摆上了朝堂。

朝臣们对此事的态度很明显,一方是支持慧皇贵妃的,以高家为主,大半汉臣和少数满臣为辅。

上奏直书皇贵妃是潜邸老人,更是先帝亲封的侧福晋,育有祥瑞之胎,协理六宫多年,掌中宫笺表,于宫中四教弘宣,允合母仪于天下。

还有一点没说,那就是四阿哥人品贵重,前程似锦,乃是下一任大热之选,此时不表忠心,更待何时啊。

另一方是以怡亲王府为首的宗亲,坚持祖宗规矩不可破,一定要选满洲贵女为后。

荣贵妃祥钟华胄,秀毓名门,育有双生子六阿哥,七阿哥,双生女五公主,六公主,和当朝第一对象征祥瑞的龙凤胎,协理六宫之时也从未出错,不立不足以安后宫。

高家自称早已受先帝恩德抬旗,如何算不得满洲贵女。

本意是好的,没想到踩了皇上不喜先帝的雷,一下起了反作用。

其实在经历过强大的富察氏过后,皇上对外戚做大一事忌惮到了骨子里。

高斌刚治理黄河决堤有功,没等回京便病在任上,于情于理都要施恩。

可谁知这是不是高家的缓兵之计,示弱之举呢,等慧皇贵妃一上位,高家就卷土重来也未可知。

但不得不说,抬出高氏去消耗富察氏的实力,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只是和敬公主让额驸传达的意思,仍是坚持不喜高氏为后,宁肯承认孝贤皇后有错,也要为尽孝道‘死不悔改’。

于是皇上本就偏向荣贵妃的心,彻底被和敬公主压倒了。

不过皇贵妃已经立了这么多年,自然不好因为立后,就将皇贵妃贬为贵妃。

所以就有了皇后,和皇贵妃并存后宫的稀奇景。

颁布立荣贵妃为后的圣旨很快晓谕六宫,据说怡亲王听到这个消息,在老王爷的牌位前哭的稀里哗啦。

舒乐心里也是感慨万千,转头就把这消息传到了永瑞耳朵里。

至于永瑞作何打算,那就看他们这对今生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还能让当爹的放不下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了。

当初如此安排,就是为了让下一任皇帝心里,永远牵挂着怡亲王府,而兆佳氏的格格当皇后,更是给怡亲王府多一重保障。

转天,怡亲王府的联络人送来了一张地契,是位于扬州城,广陵县的一座私家园林,名叫寿芝园。

舒乐开始没当回事,把这张地契跟狮子林的地契放在一起才反应过来,这寿芝园,不就是扬州个园的前身嘛!

嘉庆二十三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把这园子买了去,重新翻修后种了万竿竹海,故曰个园。

好家伙~狮子林有了,个园也有了,这不妥妥的少奋斗二十年嘛,出宫以后直奔江南养老,多犹豫一会儿,都是对这俩园子的不尊重。

进忠很小就进了宫,对宫外的一切都仅限于休沐时,出去过的那几次所看到的,他不明白为什么舒乐对着两张地契高兴的嗷嗷叫。

因为在他眼里,紫禁城的红墙黛瓦,金碧辉煌 ,就是这世间最好的宅子了,再不济也得是圆明园那样的亭台水榭。

丝毫没想到,外头的园子,也有比圆明园更加精致的,并且那就是他以后的家。

皇上封后大典这天,也可以说是二婚这一天,那可给进忠累坏了。

诏告天下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首先得在天安门举行金凤颁诏仪式。

将诏书安设于太和殿内黄案上,皇帝亲御太和殿,王公百官行礼,也就是三拜九叩。

大学士奉诏至太和殿檐下,授礼部堂官。

礼部尚书一大早饭都没吃就在这等着呢,而且得是跪受,不能站着接。

用一个云朵状金灿灿的木盘简称云盘,捧着这诏书在銮仪卫的黄盖下,放进龙亭里。

龙亭就是一个红色的小轿子,轿顶上有个金色的龙形木雕,相当于这诏书的专门座驾。

然后礼部尚书从太和殿出发,一路上百官相随,大家狂奔两公里把诏书送到天安门。

送到了还不能走,礼部尚书得带着这些人再往外走,咵嚓~跪到外金水桥底下,听上边的奉诏官把这诏书大声念一遍。

这时候天安门外头,一般都会聚集很多的老百姓看热闹,前边是座桥,桥底下有水,身后有人唠嗑,城楼上头还有奏乐的,你说这能听见个啥呀。

什么时候三拜九叩,全靠奉诏官旁边的小太监给打手势,要是再赶上礼部尚书老花眼看不清,带着大臣们跪错了,哎呦喂,那可是掉脑袋的大事儿。

诏书读完,奉诏官得把这诏书卷起来,塞到一个金凤凰造型的木雕嘴里,栓上彩绳,从天安门正中间那大门用绳子慢慢放下来。

咱就是说,万一绳子没系紧,诏书半路掉地上了,咵嚓~又是掉脑袋的大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