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这个时代不一样 > 第93章 科技的力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今天距离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发售刚满整月,国外数据分析公司VG Insights最新数据显示,《黑神话:悟空》在Steam平台上的销量已经达到了2000万份,同时该游戏的总收入超过9.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9亿元),这意味着国产3A游戏新纪录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黑神话:悟空》的发行平台除了Steam外,还包括weGame、playStation、Epic平台。机构预测,《黑神话:悟空》的全年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份—4000万份(对应流水100亿元—140亿元)。

据了解,《黑神话:悟空》提供标准版和豪华版两种版本,pc版售价分别为268元和328元,dLc豪华升级包售价。

李嘉诚,开辟新赛道,身影浮现。

投资界获悉,长江实业集团旗下投资平台orion3与美国信贷公司muzinich达成合作,推出一支10亿美元私募信贷基金。

orion3鲜少露面,但来头不小——2021年成立于中国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是其战略合作伙伴及股东方。这一次,李嘉诚又开辟了新赛道——私募信贷基金,一门崭新“放贷”生意。

私募信贷这一幕在国内尚不算普遍,但在海外市场颇为火热。黑石、KKR、贝恩资本、凯雷等pE巨头都在大举涉足信贷业务,更重要的是,这正在成为它们几乎最赚钱的部门。

长江实业支持!

成立一支10亿美元基金!

更多细节浮现。

这支新基金于本周一正式启动,目前已筹集了1.2亿美元种子资金,目标规模在5亿至10亿美元之间,重点吸引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机构投资者、家族理财室和高净值个人。

投向哪里?未来该基金将专注为基础设施和实物资产公司提供债务融资和资本解决方案,支持企业和项目实现能源转型。现阶段主要关注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中国香港、英国和加拿大的机会,未来可能扩大投资到东南亚、中东和欧洲。

双方共同表示,此次合作得到了长江实业集团的支持,未来将结合私人信贷的专业经验和运营基础设施、实物资产方面的能力,以解决该行业日益扩大的全球资金缺口。

梳理下来,基础设施投资可以说是李嘉诚的强项。早在20世纪90年代,李嘉诚就陆续在全球下注,囊括水、电、天然气、港口、交通、通讯等领域。就在上个月,长江基建集团牵头的财团以3.5亿英镑收购了英国32处陆地风电场。

身为主角之一,orion3与李嘉诚关系深厚。2021年,orion3在香港成立,办公地点位于长江集团中心7楼,李嘉诚创办的长江实业集团正是其战略合作伙伴及股东方。官网显示,orion3重点关注能从长和系所打造的全球生态系统中受益的公司。

可以看出,从擅长的基础设施领域着手,这支新基金为李嘉诚开辟了私募信贷新赛道。

这里不得不提orion3的联合创始人Rowena chu,她曾在德意志银行任职20年,任香港地区主席兼大中华区副主席,主导了长江集团多项并购交易及Ipo,包括长江和记100亿欧元出售欧洲无线电塔给cellnex、和记电讯以145亿港元出售香港固网业务、和记港口控股信托Ipo等。

而另一合作方muzinich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专注于为一二级市场提供信贷策略的金融公司,在美国、欧洲和亚洲设有15个办公室,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悉尼和东京,管理着约357亿美元的固定收益信贷资产。

muzinich 亚太区首席执行官Andrew tan表示,“从全球来看,我们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来支持基础设施等。由信贷投资者提供的融资在这一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

orion3 联合创始人 Rowena chu 和 harry chang 表示:“全球实体资产市场已准备好迎接另外资本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弥补传统银行体系的资金缺口。我们独特的合作关系将提供差异化的价值主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资本需求。”

一门“放贷”新生意

李嘉诚出手,是当下私募信贷火热的一缕缩影。

所谓私募信贷(private credit),又称私募债务融资,指非银机构直接向中小企业或特定项目提供贷款,是一种与银行贷款相平行且互补的关系。

相对于传统银行贷款,私募信贷通常具有更快的决策速度,可以满足借款方的资金需求。与一级市场股权融资相比,借贷不会稀释股份,对企业干预更少,因此成为中小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形式之一。

“市场上存在着巨大的资本缺口,相比美国及欧洲,亚洲公司的融资选择不多。”KKR负责人称,叠加资产估值偏低,现在是进军亚洲信贷市场的好时机。据数据提供商preqin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来,亚太地区私人信贷的规模几乎翻了一番。

就在上个月,有消息称KKR已为第二支亚洲信贷基金筹集了8.08 亿美元。据了解,KKR在泛亚地区的私人信贷基金迄今已投资近 40 亿美元,覆盖领域包括房地产、教育、基础设施和医疗保健行业。

同样在8月,淡马锡控股旗下Seatown宣布,第二支亚太地区私募信贷基金超额募资 13 亿美元。除了Seatown现有的投资者之外,还吸引了保险公司、捐赠基金和家族企业等Lp的兴趣。

震撼一幕出现在今年5月,高盛另类投资宣布完成合计超200亿美元募资(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用于优先直接贷款投资。

高盛官方表示,本轮基金的属性是另类直接借贷,将持续聚焦于高质量、有私募股权支持的全球性企业。

更多玩家正在赶来。今年7月,蔡崇信创立的家族办公室蓝池资本(blue pool capital)已经筹集了5亿美元资金,用于投资对冲基金和私人信贷基金。此外,GGV亚洲板块Granite Asia最早将于今年下半年组建一支私人信贷投资团队。

不约而同,大家都开始了新尝试。

一级市场求变!

有人开始行动了!

这是私募信贷的黄金时刻。

黑石集团信贷和保险全球首席投资官michael Zawadzk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虑到数据中心和能源转型的融资需求,行业仍然有空间增长到25万亿美元的大关。“高企的基准利率、从银行向私人贷款机构的转变、以及获得私人信贷的策略激增使得市场大幅增长。”

变化也随之显现。伴随pE在私募信贷领域强势扩张,越来越多企业转向非银行贷款机构寻求资金。尤其是疫情之后,银团市场波动不断,直接贷款已成为企业可行且同等的替代融资来源。

印象深刻的是今年5月一笔轰动的信贷融资——AI云计算创业公司coreweave宣布完成75亿美元债务融资,缔造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信贷融资之一。此次融资由黑石集团牵头,其附属公司持有45亿美元的私人信贷贷款,其他贷款机构包括凯雷、贝莱德等等。

这在于,私募信贷通常具有更灵活的条件,可以根据借款方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化,包括利率、还款方式、抵押要求等,更符合企业借款方的实际情况。

站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立场,信贷投资则可以作为实现投资组合多样化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减少整体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周期不长且回报更稳定——综合收益率通常在7%-9%之间,更便于向Lp交代。

Lp也开始用脚投票。我们看到,信贷策略已然撑起了黑石、KKR等超级pE业务的半壁江山,并带来不错的表现。2024年上半年在降息预期下,信贷策略不仅贡献了丰厚的投资回报,也成为最受投资人欢迎的策略,贡献了上半年五大管理公司募集资金的一半以上。

这或许能给大洋彼岸的中国创投行业带来借鉴意义。

眼前国内一级市场退出“堰塞湖”摆在眼前,由退出引发的变化正深刻且深远地影响着创投行业的每一环节。放眼望去,如今Lp与投资机构,投资机构与创业公司之间,关于“股和债”、“融资难”、“回报低”等激烈场面明显多了起来。

此情此景,大家都在调整着生存姿势。相比之下,“能贷到款,利率可谈,只涉及债,回报相对高”的私募信贷,或许是一种新思路。

有人已经先一步行动了。#李嘉诚#

你们看新闻了吗?科技巨头思科「近300员工一夜失业」,赔偿「N+7」,一位思科员工接受采访说:“裁员的消息从中秋节就开始流传了。这几天总部hR找了好多员工谈话。大家已经吃了散伙饭。有的部门直接消失。有的项目组20人裁了3个,后续还会裁。”

估计大家看到这样的消息,已经见怪不怪了,天天看到裁员降薪的消息,已经麻木了,已经常态化了。我们来看看今年裁员的外企。

Ibm关闭中国研发部门,导致1000多名员工失业;英特尔宣布为实现100亿美元的成本节约计划,裁减1.5万名员工;苹果则为重新专注于AI发展,解雇了100名服务部门的员工。前几天今年9月12日刚报道,三星电子计划全球大裁员,裁员比例高达30%。

在今年2月份,思科已经裁掉了大约4000名员工。此次全球裁员是今年8月思科宣布的第二轮裁员,裁员约7%,本次裁员将会减少6300多个工作岗位!

这充分证明了现在的企业生存之艰难,这些互联网大厂如果都活的很艰难,那么对于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可能会更难。虽然这几年裁员潮,司空见惯,不是啥稀罕事了,不过思科的N+7的赔偿算是对打工人的最后一点温暖吧。

我先解释一下,N+7的意思。就是工作年数加7,再乘以月工资。如果你工作十年,工资一个月一万,也就(10 7)x1万=17万。

从思科的裁员补偿来说,对于被裁的员工而言还是不错的,这个赔偿已经远远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所以对于被裁的员工而言,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生活压力,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找工作或者想清楚自己之后干什么,希望各大企业都能参考这样的方式进行赔偿。

不过,被思科这种大公司裁员,对员工的心理打击也是很大的,就算赔偿再多,也难以弥补失去工作的痛苦,尤其是40岁以上的员工。

据了解,未来思科整体业务大部分或转移到印度或日本。如果这个消息是真实的,那对国内就业者而言,就是雪上加霜。全球都在裁员时,中国区是重点区域,而未来就算公司形势好转,中国区依然要面临收缩的局面。思科在中国近四千名员工,供应链上下游更多的就业岗位,都可能从国内转移到印度或日本。

总之,思科的裁员,是多方面因素叠加,2030年之前,除了一部分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制造业外企,以及一部分港资套壳外企,苹果特斯拉这种代表性外企,以及山姆costco这类消费类外企,大部分外企都要撤退,这是历史的大趋势,无法抵挡。希望我们民族企业能崛起,替代这些外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