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说:“傻柱,我们娄家从抗战开始就坚定支持自己的武装力量,既出钱又出力。

而建国后部里提出公私合营,我们也是义无反顾的支持。

到头来,我们还是你们口中的走资派。这公平吗?”

何雨柱看着娄晓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同情。

他知道娄晓娥的心情,但他也知道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他说:“娥子,我理解你的心情,但公私合营是国家的政策。

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为了让全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到公私合营的事业中来。”

娄振华却在此时出口制止了娄晓娥,他说:“小娥,先听听傻柱怎么说吧。”

娄晓娥看了一眼父亲,眼中闪过一丝委屈和不甘。

但她还是听从了父亲的话,不再说话。

“是啊娥子,我相信傻柱不会坑我们的。”许大茂也出言道。

何雨柱一脸正色,随即缓缓开口:

“这其中关联有很多,首先便是很多资本家并不像娄家这么爱国,他们做出不少喝百姓血的事。

而你们只是受到了偏见罢了,让人们觉着天下乌鸦一般黑。”

何雨柱自然知道娄家遭遇的不公,而那些都是历史的进程。

同时他也想着,上辈子如果没有许大茂的背刺。

他若没去检举,又带着刘海中跑去娄家抄家。

娄振华是不是也不会被抓起来?

思索间,何雨柱将目光投向了许大茂。

何雨柱微微一笑,将目光从许大茂身上收回,接着分析其中的利弊。

“你们知道当时我是从大领导那里得知了你们境遇吧?”

四人都坚定的点了点头,大领导这份情他们记得。

不料何雨柱接着开口道:“你以为为什么这事我会知道?

还有你们一家四口,能毫发无损的以公干名义到香江,这其中多少人为你们想尽办法。

单单凭借我一个轧钢厂的厨子,可做不到这些。”

这会他们都听懂了,娄振华到了香江之后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他原以为是自己当年认识的朋友帮的忙,但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是这样。

娄晓娥也瞪大了眼睛,她之前从未想过这些事情背后竟然有这么多复杂的关系。

她一直以为是运气好,才让他们一家人逃过一劫。

娄母和娄父对视一眼,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们一直以为是命运眷顾,没想到原来是有人在暗中帮助他们。

众人听闻后都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何雨柱见大家都没有反驳,便接着开口说道:

“这第一点呢,就是目前电视机的利润到底能有多少。

这点其实不用我多说了吧?毕竟现在的情况摆在眼前,大家心里都清楚。

主要是工业部给制定的价格实在是太低了,基本上没什么利润可言。

其中的原因嘛,你们应该也是心知肚明的。

但如果这次合作能够顺利愉快地进行下去,以后还会有更多更好的产品等着我们去合作。

到时候不用说,自然也会优先考虑你们。

所以说,眼光要放长远一些。

我坚信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些事情终究会成为过去式。

以后我们国家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好。

总有那么一天,内地无论是经济还是生活水平都会超过现在的香江。

而且内地的人口众多,人口数量大意味着市场潜力也就更大。

到那个时候,如果你们决定返回四九城发展,会有多少领导因为你们现在的举动而对你们心存感激呢?

顶着爱国商人的光环回到内地发展,你们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处。

所以这次合作就全当作是结下一段善缘吧。”

何雨柱说的很认真,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的都给说了出来。

四人也是仔细听着没有人出言打断何雨柱。

何雨柱将自己的目光缓缓地从在座的几人身上扫过。

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信任,似乎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

娄振华立刻明白了何雨柱话中的含义,不禁感叹道:

“这小子说得对啊!这种事情可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

他心中暗自嘀咕,对何雨柱的看法有了新的认识。

然而,娄母、娄晓娥和许大茂却还沉浸在惊讶之中,一时之间无法理解何雨柱所说的大局观。

他们还在思考着如何处理这些电视机,而娄振华已经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

娄振华语气坚定地说道:

“傻柱,娄叔听你的!既然你这么说了,那你说说看,第一批货你觉着我们订多少一台呢?”

何雨柱对娄振华的果断表示钦佩,同时也感到十分欣慰。

他真诚地回答道:“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咱们先定下一个价格,每台就三百元,运费自理,你们觉得怎么样?”

许大茂一听,心里乐开了花,心想才加二十元,要知道现在码头水货的价格这么高。

随随便便翻几番也不愁卖,他二话不说,也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娄振华也点头表示同意,毕竟这价格也算合理。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价格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但娄振华心中仍有些担忧,他担心内地目前轰轰烈烈的运动,会不会影响商品的质量。

何雨柱则拍着胸脯保证道:

“你们放心好了,我作为咱们厂里的总工程师,一定会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

接着,众人开始商讨起了第一批的数量和交货时间。

何雨柱沉思片刻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们先订购大约一千台吧,这样既可以先试试市场反应,也能避免风险。

如果一开始就大量订货,可能会给厂里造成一种错觉,以为需求非常大。

而一旦后续市场表现不佳,就会导致库存积压等问题。

而且,这么大的订单,肯定不会只在我们厂内决定,而是要上报到部里。

由上面来决策。

我虽然是厂里的副厂长,同时兼任总工程师,但在这种大事上,我并没有最终决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