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摸骨通考(2)
关于称骨算命,需要大家注意的是:
摸骨和称骨虽然都跟骨有关,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摸骨,看的是骨相。
称骨,算的是骨重。
摸骨主要以?触觉感知?为基础,认为骨相难以改变且反映先天降世后的命运?。
称骨则以?时间和重量维度来量化?,将命运与出生时辰绑定,通过叠加数值得出结论?。
通俗点说,就是根据个人的生辰八字,分别查出出生年月日时的重量,然后将这些重量相加得到八字的重量。
之后,再根据那个所谓的袁天罡“称骨歌”,找到相应骨重的批注诗,从而解析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据史料记载,称骨算命在唐代非常流行,并被广泛用于预测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
而且除了这个八字称骨,一些玄学古籍里记载袁天罡还创立了一个十二生肖称骨法。
这个方法和八字称骨异曲同工,都是利用相应的骨重,来计算人的运途。
但是。
不管是八字称骨还是十二生肖称骨,本质上都是对当时人的人生经历的观察与总结,而并非什么实质性的理论延伸。
而这些称骨方法所依据的“称骨歌”和相关批注诗,其内容多为一些宽泛、模糊的描述。
举个例子。
比如某人是1990年的正月二十八卯时出生。
根据称骨算命的理论计算的话年重是0.9两,月重是0.6两,日重是1.5两,是时重1两。
总重,4两。
根据骨重,所得到的判词为:
“平生衣禄是绵长,件件心中自主张。
前面风霜多受过,后来必定享安康。”
请问各位,这种判词你觉得准还是不准呢?
如果准,准在哪儿?
以我个人的拙见,这些判词批注,就跟好多跑江湖的算命术士,在给人算命时,说一些套话一样。
这种听上去很准但仔细琢磨又不准的话,在他们江湖术士口中叫巴口,或者春点。
另外根据考证,我认为所谓的称骨算命,都是后人假借袁天罡之名伪创的。
因为目前我们能够得知记载此法最早的玄学书籍,就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民间各种玄学命理抄本,或者小册子。
哪怕现在一些农村大集上,一些摆地摊卖书的,可能还有诸如《袁天罡称骨歌》《称骨分量歌》《五行称命书》《白鹤神数》等印刷质量差、内容玄虚的书籍。
而在清朝以前,还没有任何玄学正统文献里,对称骨算命有过记载。
这点,我还特意委托苏城的唐墨筠帮我调查过。
唐墨筠是苏城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她跟很多考古以及文献单位都有交集,能帮我迅速通过内部网络,调取那些不对外公开的相关内部图书馆的资料。
……
这里,我多说一句。
上面我提到了一种术数,叫《白鹤神数》。
白鹤神数是一种跟摸骨有关的算命术数。
它主要是摸手骨,有点类似于看手相,属于牙牌神课中的一个。
所谓牙牌,是民间杂占的一种,也被称为天九神课。
牙牌是什么东西?
它最初是古代官员的出入通行证,后来才演变成一种占卜用具,即牌九,通常由木头、骨头或象牙制作。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有疑惑,一个看手相的术数,怎么跟什么牙牌产生了联系?
其实白鹤神数之所以归类于牙牌神课里,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术数都属于江湖技法,也不知道谁发明的,久而久之,一些人就将这些同时记载在了一本书上。
这本书,就叫《牙牌神课》。
牙牌神课共有四种,分别是:
用牌九占卜吉凶的牙牌灵数。
以手骨长短论命运的白鹤神数。
凭五枚铜钱摇卦的诸葛金钱神数。
借三十六扇骨牌测姻缘运势的兰闺清玩。
另外在一些古本易刊中,也说牙牌共十种术数。
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外,还有:
先天易数。
袁天罡先师神数(也就是称骨算命)。
李淳风六壬时课。
关帝灵签。
观音佛祖灵感签。
鬼谷子响卜法。
等。
……
不管到底有多少种,至少从上面的记录就可以看出,这些技法杂占,都没有完整的理论记载,也就是缺少正统性。
说的再通俗点,就是野路子。
或许有一定的准度,但由于我没怎么研究过,所以也不太好说。
但既然这些术数都没有多少人学习,也没流传开来,那么说明它们的来路确实有些野。
……
……
回到正题上。
除了用袁天罡之外,在唐代,跟他齐名的李淳风同样也有一本关于相术相骨的着作,名为《法象书》,也叫《法象志》。
不过跟袁天罡的称骨算命一样,关于这本《法象书》,后世对它仍旧存在一定的争议,认为也有可能是后人借李淳风之名所写。
我在这里一并写出,仅供大家参考。
此书抬高了骨骼在相术中的地位,认为骨骼为人体的支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山骞不崩,唯百为镇”。
也就是说,人的一身精神集中于两目,一身骨相则具乎面部,因此明确提出了精气神和骨骼,是观人的第一要诀。
另外在唐代还有一本由吕道生编撰的轶事命理集,《定命录》。
这本书里,也记载了一些关于摸骨的实例。
比如下面一例: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赵自勤准备去参加朝廷组织的选官考试。
东阳县有个姓马的盲人给他相面后对他说:“你肯定不会动身前往京城参加考试,就算去了也还是会回来。你在这里的官禄还没有享尽,以后能做到三品官,穿上紫色的官服。”
又说:“你会从六品官直接晋升到三品官。”
这一年,赵自勤果然没有去参加考试。
到了冬天的时候,皇帝下了诏书,赏赐赵自勤可以穿紫色的官服。
唐肃宗乾元二年九月,姓马的盲人又来到这里。
赵自勤一开始欺骗他说:“是庞仓的曹家叫你来看相。”
等姓马的盲人到了之后,摸了摸赵自勤的头骨说:“你应该是五品官的命相,和赵使君的骨骼特征很相似。”
他所说的寿命长短以及仕途发展的情况,和之前对赵自勤说的完全一样。
——原文出自唐代,《定命录》。
……
通过以上实例,可见在唐代,人们对摸骨的研究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准。
而唐朝之后,也就是五代十国以及宋朝时期,摸骨则迎来了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