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曾树双手接过泥偶认真地端详起来,泥偶制作之精妙,让人难以置信。

那细腻的线条,逼真的表情,仿佛能从泥偶中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其形象之生动,惟妙惟肖,堪称艺术的杰作。

实在令人折服。这和后世的艺术家比也毫不逊色。不能小看原始人呐!

“这些泥偶什么时候做的?”曾树感觉这泥偶都很干燥。

“都是秋收以后,我带着徒弟们做的,做了有好多,这些是挑出来比较好的,最早的有好几个月了,最短的也有一个来月。”老桃回想了一下道。

那肯定是干透了。曾树把泥偶还给老桃,说:“老桃啊,你也知道,我前几天昏迷了,去了众神的世界,学会了很多本领,其中一样本领,就是能把黏土制作的东西,固化成石头一样坚硬。

你做泥偶的手艺这么高超,我想把这门手艺教给你。”

老桃一听非常激动:“能把黏土做的东西固化成石头,这可是神仙的手段啊!酋长,你真的愿意教给我吗?”

老桃这么激动其实也很好理解,老桃家族的手艺虽然堪称大师,但在部落的地位却有些尴尬。

毕竟在生产效率如此低下的原始社会,整个部落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解决温饱上,在解决温饱都困难的时候,泥偶艺术这种属于精神文明范畴的需求和地位就不会太高了。

现在听说酋长要传授他众神世界的手艺,能不激动吗?黏土固化成石头,妥妥的神仙手段啊!

之前酋长传授的钻木取火术,老桃也是亲眼见过的,绝对的神迹啊。

学会了神仙手段,那老桃这些泥偶匠人的身份还不水涨船高!

“废话不多说,我们现在就开始烧陶。”曾树看着这么多干透的泥偶有些迫不及待。

曾树迅速指挥大家,从外面搬回大量柴火,堆在山洞中间。

是的,曾树打算用最原始、最古老最简单的方法烧陶——露天篝火烧。

曾树指挥大家先用木柴砌了个平台,把几个篮子里的泥偶整齐地摆放在柴堆上,再覆盖上一些木柴。

然后让棒槌哥去取火种——钻木取火还是很不方便,有那个时间火种早取回来了,以后有时间还是得想办法做个火折子。

棒槌哥取来火把点燃篝火,众人在边上目不转睛地盯着。

烧陶不比烧瓷,瓷器要求的温度很高,要1200度以上,只能用窑烧,而且还要不间断地烧制8小时以上。

而烧陶就简单多了,只要700至900度,烧制的时间也只要三四个小时就够了。用篝火直接加热就可以。

露天篝火烧也有它的明显缺陷。比如说成品陶器难免会被火焰熏黑,在烧制的过程中,柴堆塌陷也经常打碎陶器,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浪费柴。

好在部落外面就是原始丛林,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柴火,想要柴火,派人去砍就是了,不然烧柴都能烧穷。

但是露天篝火法也是最简单易上手的,只要盯着火堆不断地添柴就可以了。这种方法没有任何基础的人也很容易学会。

当然,想要提高品质还是要窑烧,节能环保又美观,成品率还高。

但是这玩意儿曾树他不会,只是知道大概原理,没办法,只能等以后让老桃他们慢慢试了。

曾树不断地观察着火堆,指挥着小伙子们加柴,老桃和众位长老在边上认真观摩。

经过漫长的等待,曾树觉得差不多了——没有手表,曾树只能看天色大致地估算。

曾树指挥大家扒开火堆,让陶器在灰烬中自然冷却。又是漫长的等待。

等到陶器冷得差不多的时候,曾树第一个走到灰烬中,翻出一只陶俑。

紧张地拿起这件尚有余温的陶俑,用骨刀敲了敲,只听见“叮……叮……”的声音,成功了。

众人急忙也到灰烬中翻找起来,扒拉出一个个陶俑,抱在手中又叫又跳,开心莫名。黏土都能变石头,又见神迹啊。

这个新酋长,不愧是天选之子、到众神世界进修过的人啊,总能创造奇迹。

曾树对陶俑的烧制效果还是很满意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黑,也没有开裂的。应该是泥偶干燥得很彻底。

没有理会大家的癫狂,只是一些陶俑而已,有什么好开心的,第一下我再放个大招,你们还不得疯。

曾树俯身捡起一块木炭,走到旁边的石壁上快速画了起来。画完后又后退几步认真检查了一遍。点点头对自己的杰作非常满意。

转身发现老酋长他们已经在开始挑选供品了。你来我往地大声争论个不停。异常兴奋,没点形象。

“大家安静!”

所有目光在一瞬间全都聚了过来。

“我今天把这些泥偶的烧制技术传授给你们。你叫泥人桃,泥偶经过烧制固化后,已经不能再叫泥偶了,就用你的名字命名吧——叫陶俑,你就叫老陶,陶俑的陶。

一定要记住今天的烧制过程,总结经验,下次就要你自己做了。注意重点,除了火的温度和烧制时间,最重要的是泥偶的干燥程度,一定要阴干透了,烧的时候才不会裂。

以后泥偶可以做空心的,方便干燥,记住了吗?”曾树望着老桃他们严肃地说。

老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酋长大人请放心,我一定把烧陶技术发扬光大,努力做出更加精美的陶俑。

献给您,献给祖先,献给列祖列宗!”老陶的儿子、徒弟们也纷纷跪了下来。

“烧那么多陶俑当屁吃!”曾树笑骂道,“都过来,我给你们见识一些新玩意儿!”

老头们满脸疑惑地围了过来,曾树指着墙上的画说:“这个大而扁的是陶盆,小的是陶碗,高的是陶罐,小的带个耳朵的是陶杯,都是用黏土制作,阴干十天后,再烧制成陶。”

“这些是干什么用的?看不懂!”大家疑惑地摇头。

曾树看着墙上歪歪扭扭的炭笔画有些无语:“看不懂没要紧,到你制作泥偶的地方去,我现场演示一遍给你们看,你们一看就会了!”

众人来到老陶家,老陶家比别人家要大很多,有好几间房子。

除了住的地方,还有三间房子专门用来存放材料,二间房子用来存放成品泥偶,这些泥偶都是老陶这些年存下来的得意之作,有几千件之多。

当然还有一间他们的泥偶工作室。

曾树座在老陶平时做泥偶的工位,看着面前众多的竹制和骨制工具不禁啧啧称奇,不愧是艺术大师啊!

面前的这些家伙什和后世的专业陶匠艺人已经没有太多的差别了。要说有也就差一个旋转拉坯机。

没有拉坯机,曾树现场用盘条法演示制作了一个泥碗,然后指着他的作品说:“这是一个泥碗……呃……泥砵,阴干放置10天后,就可以烧制成陶砵。

陶砵可以用来装饭盛汤,不会漏水。相同原理,大的叫陶盆,小的叫陶碗,高的叫陶罐,矮的带把的叫陶杯。”

“你们制作的陶坯,可以放到刚才的那个山洞里去阴干,为了加快速度,可以生些火堆。

火不能太大,除了用来烘烤陶坯外,还可以加速空气流通,加快陶坯的干燥时间。以后,那个山洞就归你们用了。”

“你们近期的工作,就是多多制作陶坯,多烧陶器。让这些陶制容器早日在部落普及开来。改善部落人民生活,提高部落人民生活水平。”

老陶他们看着曾树做的这个有点抽象的泥砵有些无语,这手艺做的跟小孩子过家家似的。

但是他们迅速地理解了增速的意图,便纷纷坐了下来,照着曾树教的盘条法,开始制作新的陶坯。

不愧是资深民间艺术家,老陶他们不但做的速度飞快,做出来的样式比曾树做得好看多了。

而且老桃他们理解能力超强,结合曾树的草图,稍加指点,就迅速明白了这些陶器的用途,然后就是感叹这些陶器的创意,对曾树佩服得五体投地。

忙碌了一天,曾树看着山洞里满地的陶坯非常满意。离目标又近了一大步啊!

现在只要等十天阴干后就可以烧出自己想要的陶器来了,有了这些陶器我就可以煮饭炖汤了。好期待啊!

看 ↓【作者有话说】↓的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