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九族一行人也没在直沽待几天,
沈呦呦的珍珠养殖基地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新皇开恩科的诏书,就公布了。
由于这些年皇朝四分五裂,即便四个王爷主政一方,但都没有坐上皇位,科举也一直断了十年之久。
据说是南边在建国的时候,已经重新开科举了,在北燕新皇登基之后,多少科举断了多年。
或者时刻准备科举的学子们,就开始等着科举重开,说等得望眼欲穿都不为过,这中间,估计只有沈知秋这个例外。
而九族众人,是提前接到的消息,所以连夜赶回的京都。
其实照着沈知秋的意思,即便是开科举,也得来年春天,现在咋说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准备,有什么好紧张的。
奈何族里的老人们不干啊,这不实在拗不过,张榜这日,京都顺天府九族超市内,还没到开门的时间,就集齐了九族所有的老人。
还真别说,当事人沈知秋,以及他媳妇他闺女他大儿,都没来。
用沈太爷的话说:“小三子,不用耽误你,直沽作坊的事儿已经耽误好些天了,现在必须抓紧每一个时辰,准备应对科举。”
这不,就连沈呦呦和李静舒都没让去跟着看热闹,用老爷子们的话说,是留在家里陪伴沈知秋读书,必须吃好喝好,伺候好喽。
听的沈知秋自己都偷偷撇嘴,本来对科举就有点发怵,现在整的更紧张了。
话不多说,还是说超市里吧,最近好些日子花老太都没来超市了,本来一来就老太太往常能操心劲儿,
估计里里外外都得自己在检查一遍,账目啥的也得核对一遍,咋说老太太如今也识得了不少字。
可进入她老太太属于真没这个心思,一直在店铺内转圈圈,超市里的小厮们,前前后后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已经好几拨了。
其实老太太如今要不是还顾忌着,自己咋说也是忠义伯老娘的份儿上,自己就去衙门前等着了,
这不就不停的在那里念叨:什么有了身份也不好,人不自由,不能说干啥就干啥了,还不能丢面。
念叨的沈老爹,原本特别沉稳的性子,也时不时的站在超市门口往外瞅。
眼看着就到了超市开门的时辰,几个丫头都不敢问今日还要不要正常开门。
主要是看主家的老爷子老太太们都集齐了,一个个的,要么一脸焦急,要么假装沉稳。
也幸好,就在胆大的冰月,实在忍不住想要开口询问的时候,她哥哥槐序满头大汗的跑回来了,瞅着那架势,真是鞋子都跑掉了一只,可见有多心急。
说话时还上气不接下气的:“奶,贴...贴出来了。”
花老太猛地站住转磨磨的脚步,老爷子们,手上的茶水都擦了,突然站起身。
给几个小丫鬟吓的都立刻走上前扶着,生怕起懵了,再磕着碰着的。
“真贴出来啦?”
这属于感觉自己幻听了的沈太爷。
“真贴出来了,上面还有考试的日子,老长一溜了,我没记住,后面仲商几个,还在榜前使劲记呢。”
槐序是想说,他先回来通知,省的老爷子老太太等急了。
但最急眼的花老太,已经啥也不顾了,小跑着就冲了出去,后面跟着她弟妹翠芬儿,还有王老太几个。
其实沈老爹也想跟出去,不过看见他们家老太爷也没动,脸上也是一片焦急。
而终于听完槐序的话,反应过来的沈太爷,用自己的拐杖敲了两下地面:
“咳咳,沉不住气啊,又不注意身份,算了,咱们几个也跟上去瞅瞅?”
这话好似发问,又好似抱怨侄媳妇们不够沉稳,但这老爷子自己走起路来,那速度也不慢。
后面一边高猎户,一边沈长青扶着。
就在他们刚走到傅怀安的书肆前,书肆里传出一阵阵欢呼声!
听的几个老爷子脸上,也不自主的带上了笑容,确实值得高兴啊,他们心里也欢喜的很。
所以走路的速度,又不知不觉的提升了不少,甚至沈太爷的拐杖都有点用不上了,直接让高猎户给拎着。
冲到衙门口告示前的时候,那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基本水泄不通,形形色色的什么人都有。
花老太他们这些提前到的老太太们,更是在几个小厮的掩护下,以及自己逃荒练就的一身好身板的支持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了告示下面。
现在九族的老太太老爷子们多少的都认识些字,他们自己能看懂的就用心记下。
她们也整明白了,就小三子这样的,是不需要参加前三场的。
他已经是小三元了,直接参加乡试,之后是会试,最后殿试。
前面的县试,院试,府试,不用参加。
至于那些没有下过场的学子们,就要参加完前三场考试,还得每场榜上有名,才能等来年秋天和他们家小三子,一起参加乡试。
要这么看,小三子准备的时间还有不少,但老爷子老太太们也清楚,他家小三子和别的学子不一样,就九族的事儿老多了。
尽管一般的事儿,他们能自己决定的都不会想着打扰他,但是总有让他分心的事儿。
而且放眼看看,周围这些白发苍苍的老学子,虽然此时面上激动的泪痕未干,但也难掩双眸中迸发的激动光芒。
一看就是那种也是没放弃过科举的,这人家比他们小三子读的书,兴许要多的多。
因此一个个的,又在心里暗下决定,不行,回去一定更要严格监督他们家小三子,不说再拿个大三元吧。
起码也的考中个进士啊。
这里只有一个人,认为兴许他们家老三真能继续延续榜首,再联考个大三元的,这人就是沈老太爷。
老爷子现在属于对他家小三子,迷之自信。
心里没底的也有,就是最清楚沈知秋读书情况的花老太,因为老太太经常瞅见儿子偷懒。
不过也不耽误老太太心里,还是满怀希望的记录着一项项规定。
这不后面考试的日期,还有需要再哪里考,都带什么东西,就是联名具保啥的都记下了。
具保书还得要两份,一份是要找五位一起考试的学子,相互担保,如若有一人作弊,或者替考啥的,其他四人都得受牵连。
还需要另一份结保书,这个老太太一琢磨,直接找唐九公就行,
那老爷子没少到他们家蹭吃蹭喝,随便的样子,差点他们都给忘了,那位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举人老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