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唐文峥这个里正,对县衙里的门门道道门清,很快就走完所有程序,他们九族一共十九户,终于有了自己的户籍,

而李全感动坏了,因为沈知秋给李全单独开了户籍,把李大虎,李二虎的户籍落在了李全名下,以后大虎二虎就是李全的收养的孙子。

李全的身份也写成了沈知秋古代岳父的弟弟,不过之前他们已经商量过了,到时候盖房子,还是李全三人先和沈知秋一家四口住一起。

拿着新鲜出炉的地契,在场的众人不激动是不可能的,以后他们就再不是漂泊无依了,只要开完荒,在盖好房子,他们也就在此处有了家。

当然沈知秋交钱的时候,大家也是真心疼啊,公家是两千两,古代岳父留下的两千六百两,也都买了土地,不过却是记成了李静舒的嫁妆。

能一下子把这么多地买了,别说给他们登记的那个官吏了,就是里正都很吃惊。

主要是沈知秋他们真不像是能拿出这么多银钱的人家。

不过想想,来京都的哪里有真穷的难民,估计这是一直装穷的。

拿着户籍一行人走出衙门后,沈知秋表示,自己还得去买点粮食。

唐文峥点头:“那就一起去吧。”

一群人就浩浩荡荡的直奔粮铺了,别看沈知秋他们前面是做牛车的,可后面推着板车的汉子们也不遑多让,根本没有拉慢多少速度。

麻子赶车,另一边坐着李全,沈知秋和高猎户陪着唐文峥坐里面。

这会差不多得上午九点多了,越来越热,沈知秋也是想着快点买完粮食快点回去。

就这么架着牛车,后面是推着空板车的,走在街道上还有众人让一让,可别磕着碰着的吆喝声传出。

不为别的,这会正是城里人出来买肉买菜的时候,路上的人太多了。

而且粮店一般都是开在闹市区,问路到是不需要,唐文峥就知道,

虽然他不喜村里来外户,更不喜一下子来这么多人,不过经过这两天的接触,发现这些难民还是不错的。

暂时也没看出来由刺头街溜子,在村里走来走去。

尤其是就他们买地一共花了四千六百两,其中二千三百两,衙门是会下发到村里的,之前落好户籍,县丞已经单独把他叫过去现场把这个发了。

沈知秋一只手扯着车帘,看着街道上穿梭的人群和牲口车,虽然道路不是特别宽,但也不错了,起码两辆并排的马车通过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但还是让他看到了前世才能瞧见的堵车现象,前面还有队伍排队的,不知道在干啥。

沈知秋将头探出去想看看啥情况,这么堵车也不是个事儿,太耽误功夫。

李全就来报了说:“姑爷,前面好像都在排队买粮食,说是粮食又涨价了,再不买还得涨。”

等沈知秋下车,历经千辛万苦挤进人群,看到粮店门口贴出的粮食价格时,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原本琢磨一斤粮食贵几文钱,也算是不错了,没想到能涨到翻一翻的价格。

而且他用力揉了好几次自己的眼睛,才确定自己是真没看错,比他们在辛乐县买粮食的价格,已经高出去一倍了。

糙米二两银子一石,白面也差不多,荞麦面都从四文一斤,涨到七文了。

如果是要没有磨成面的荞麦,是五文,没有脱壳的是四文

大豆,高粱,苞米,粟米等价格一概是七八文左右。

粟米是一石一两半钱银,这不是涨了一倍是多少。

轮到沈知秋他们的时候,店小二看着他们一行人的穿着,直接开口就是:“粗粮,没脱皮的四文一斤,你们要多少?”

沈知秋还想问一下绿豆的价钱。结果店小二还苦口婆心:“我劝你们就买大豆吧,绿豆贵,买苞米也行,那个也便宜。一石才八百四十文,又能做干粮又能熬粥的。”

“没事,都要,黄豆也要,苞米也要,绿豆也要,还有荞麦面来五两,脱完壳的荞麦十两,细面也要一石。”

店小二怀里自己二多出来问题:“你们家人多就卖粗粮呗,非买细面干啥,都吃不起了。”

这话让刚去出恭的掌柜听见了,直接上来就是踢了那小二屁股一下:“瞎略略啥一边去,人家客官想买啥粮就买啥粮,你添什么乱。”

沈知秋表示:“小二哥也是好心,他不介意。”

不过掌柜也解释:“客官,要我说小二说的也没错,南边的难民进城,咱们这里的粮食是一涨再涨。现在新粮食也没下来,咋说也得先囤到新粮食家来的”

沈知秋:“那我多买点能便宜不。”

掌柜的一脸,你是不是没弄清楚现在啥情况:“瞅没瞅见这么多排队的人,都是要买粮食的,我多少粮食都不愁卖啊,为啥要便宜。

快点你买不买,后面好多人排队等着呢,不要别来添乱啊!”

后面的人也纷纷出声:“磨蹭啥呢?前面的!要买就快买,不买就让让。”

沈知秋:“行吧,那我再多买点,掌柜的苞米就要三十两银子的吧。”

光买粮食沈知秋就花出去了七八十两,再加上沈呦呦要的香油,芝麻酱,啥的。

还有窗户纸也老贵了,啥啥都不少花钱,一算下来沈知秋不知不觉的花出去了上百两银子,这还是没买生铁的情况下。

最后到市场上一问生铁的价格,一两银子一百斤。

而且这是生铁,根本不能直接用。

生铁经过锤炼锻打之后才是熟铁。每经过一轮锤炼叫做一火,差不多就是铁匠的一个工作日。

除了消耗人工、燃料外,铁料在锻打过程中也会不断氧化损耗。

每炼一次,成本摊下来每斤0.03两左右。

一般民用的熟铁料,锤炼过程中十去其三,也就是十斤生铁炼出七斤熟铁。

如果用回收的废铁,那么十斤废铁可以炼出九斤熟铁。

但要做武器、盔甲,这种熟铁还不够格。

不过做一般的农具还行。

那就相当于一两银子只能得到七十斤铁。

但不买还不行,他们开荒还需要农具,做衫镰,做新铁锹。

沈知秋先买了十两银子的。

剩下的这些钱,就算等到秋收了,他们去各个村子里收粮食,都不够吃过这个冬天的了,别说还要买过冬的东西,还有其他的生活用品。

看来真的靠她闺女赚钱了。毕竟他们男人还是要先以开荒为主。

开不完荒地,种不上粮食,在古代买粮食吃,就相当于把命交给了粮商,瞅没瞅见粮食战乱时期就会涨,青黄不接还会涨,只有自己能种地,才能自己说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