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心里明白,有意为之
国不可一日无君,市不可一日无市长。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导位置,需要主持一市政务之大局。
市委书记主要是负责党政建设和干部的任免权等方面,不可能让市委书记一直负责全市事务,各有各的分工。
由于刘老没有让周志高上位的意思,所以,省领导们便决定调任一名够资格的同志前来任职阳市市长。
这次的市长,上面领导的意思是将东市的市长调过来,而原来东市的市长由常委副市长接任。
“周志高同志,刘晓雅同志,消息已经告知你们。”钱仲秋语气严肃的说道,“东市市长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同志。”
“他在东市那边的工作做的非常好,在东市圈子里,有着一个共同声音,那便是东市市长会继任东市委书记一职。”
“谁曾想,阳市的市长接连出现问题,这才将那位调过来。”
“也许是省领导们看到阳市的市长接连违法乱纪,所以需要一个稳定的同志前来主持大局,不能再继续出问题。”
“否则,容易造成民心方面出现问题,这位东市市长名为杨中华。”
“不但他个人能力很强,同时也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极为看重民生,还有地区发展的好同志,想来不会再出现之前苗振兴与木正华那种情况。”
周志高和刘晓雅对视一眼,点点头,既然风评一向不错,那这次来的杨中华应该不会差。
到时候大家可以把劲往一处使,不再搞什么政绩之争的小手段,周志高是真的累了。
他只想着好好的发展阳市经济,争取将政绩提升上来,好尽快向上升一升。
以现在周志高的身份地位,距离带动龙国整体实力,还有着不小的距离,他能提升阳市的经济和基础设施,但却无法做到提升国家整体力量。
不是他的能力不足,也不是他记不住前世的一些关键点。
主要问题在于他级别不够,所以没法改变龙国发展之大方向,没有那个权力就无法做成他想做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直在努力进步,想要去京城任职的缘故。
钱仲秋看着周志高和刘晓雅,微微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这次省里下了大决心,一定要把阳市的风气扭转过来。”
“杨中华市长的到来,就是一个新的开始。”
“你们作为阳市的骨干力量,要积极配合杨市长的工作,共同把阳市建设好。”
周志高认真地点点头,说道:“钱书记,您放心。”
“我和晓雅一定会全力支持杨市长的工作,之前经历了这么多波折,我也深知稳定和团结的重要性。”
“只要是为了阳市的发展,我愿意全力以赴。”刘晓雅也在一旁附和着,眼神中透露出坚定。
几天后,杨中华正式到任阳市。
在欢迎大会上,杨中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各位同志,我很荣幸能够来到阳市任职。”
“我知道,阳市之前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阳市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希望大家能够团结一心,摒弃前嫌,为了阳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杨中华的话语充满了感染力,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周志高和刘晓雅也在台下认真地听着,他们对杨中华的第一印象不错,觉得这位新市长确实有着一股实干的劲头。
然而,他们也知道,官场的事情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未来的合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杨中华到任后,立刻投入到工作中。
他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各个区县,深入了解阳市的实际情况。
在一次调研中,杨中华发现阳市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严重滞后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交通状况,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回到市政府后,杨中华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解决办法。
“同志们,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这些基础设施的问题,已经成为了阳市发展的瓶颈。”
“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大投入,改善交通状况。”杨中华的语气坚定,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周志高在会上积极发言:“杨市长,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
“我认为,我们可以先从规划入手,制定一个长远的交通发展规划。”
“积极争取省里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杨中华听了,眼前一亮:“周局长,你的想法很好。”
“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尽快拿出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周志高立刻站起身,说道:“是,杨市长,我一定尽快完成任务。”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周志高遇到了重重困难。
首先是资金问题,省里的拨款有限,社会资本又对阳市的投资环境存在疑虑,不愿意轻易投入。
其次,在规划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土地征收和拆迁问题,引发了部分群众的不满和抵制。
周志高带着这些问题,再次找到杨中华。
“杨市长,目前方案的推进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资金缺口太大,群众工作也不好做。”
“我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周志高一脸忧虑地说道。
杨中华皱起了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资金问题,我们再想办法。”
“我会亲自去省里汇报,争取更多的支持。”
“群众工作方面,你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我们的规划对他们的好处。”
“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合理安排补偿方案,不能因为项目而损害群众的利益,这是我们的底线。”
周志高听了,心中一暖:“杨市长,您说得对,我一定按照您的指示去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周志高带领着团队,日夜奋战。
他们加大了宣传力度,深入到群众中,耐心地解释项目的意义和好处。
对补偿方案进行了优化,尽可能地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
经过一番努力,群众的态度逐渐转变,开始支持项目的建设。
而杨中华也没有食言,他多次前往省里,向领导们详细汇报了阳市的情况和项目的重要性。
最终,省里决定追加拨款,解决了资金缺口的问题。
随着项目的顺利推进,阳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条条新修的公路贯穿各个区县,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不仅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也为阳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周志高和杨中华之间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决策上,两人偶尔也会产生分歧。
比如在项目的招标过程中,杨中华倾向于选择一家有丰富经验的大型企业,而周志高则认为,应该给一些本地的中小企业更多机会,促进本地企业的发展。
两人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杨中华说道:“周局长,我们这个项目关系到阳市的未来发展,必须要确保质量。”
“大型企业有着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更好地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周志高则反驳道:“杨市长,我理解您的考虑。”
“但是,本地的中小企业也需要发展的机会。”
“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本地企业的培养。”
“而且,通过合理的监管,本地企业也能够保证项目的质量。”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会议陷入了僵局。
这时,刘晓雅站了出来:“杨市长,周局长,我觉得你们的观点都有道理。”
“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个折中的方案,比如将项目分成几个标段,一部分交给大型企业,一部分交给本地企业。”
“这样既能保证项目的质量,又能给本地企业发展的机会。”
杨中华和周志高听了,都觉得这个建议不错。
杨中华笑着说道:“还是小刘同志有办法,好,就按照这个方案来。”
“周局长,你负责具体的实施。”
周志高点点头:“是,杨市长。”
散会后,周志高和刘晓雅一起在餐厅吃午饭,并没有去外面,而是在市政府的食堂。
市政府的食堂味道方面也许比不上外面,但干净卫生方面肯定没问题,能在市政府食堂的人,可不只是为了赚钱。
最主要的还是和市领导们搭上一条线,说不定哪天就能用得着。
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时,市领导也会优先帮助,毕竟混到了脸熟,为他们做了服务,总不能没有半点好处。
就算是一心为民服务的周志高,他的想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先优先自己的熟人,而不是将项目给陌生人。
龙国是一个人情世故的国度,如果连这点好处都不给,凭什么让人家好好的为你服务?
“老公,你今天可是太勇了一点,我们和杨市长并不是太熟悉,虽知道他的为人,但他的为人到底是外面传的那样,还是做给别人看并不清楚。”刘晓雅有些无奈的说道。
“我知道你想要阳市尽快发展起来,不想局限于现在的位置,但我们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得太宽,容易出问题。”
“这些道理你肯定懂,只是一时情急才说了出来,与杨市长有着争辩对不对?”
周志高露出苦笑,无奈开口,“说实话,杨市长来到阳市后,确实做了不少事情,他为了解决民众出行问题,在基础设施方面下了大工夫。”
“而杨市长既然将项目交给我全权负责,我当然要负责到底,虽说之前和杨市长争辩,有着一定的不礼貌行为,可我相信杨市长应该不会怪我。”
“如果因为这点小事就怪我,那么杨市长与之前两位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刘晓雅给了周志高一个白眼,明明道理心中比她还懂,可让其真正去做,却不愿意。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周志高的性格摆在面前,他是真正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因为他相信杨中华和他是同样的性格,所以这次既是争辩,也是一次试探。
他想试一试杨中华的气度,看是否真的能与他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