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唐亮对志愿军战史看了不少,但是鸭绿江除了志愿军跨过时提了一嘴,基本上就没怎么提这事了,志愿军后勤运输的瓶颈也不在这条河上,所以唐亮从来没关注过这条河的解冻时间。
“鸭绿江的解冻时间倒是比长白山天池早一些,一般2月底到3月初就能部分化冻了。”
杨俊恒显然对鸭绿江的情况并不算陌生,毕竟东北抗联第一路军虽然主要活动区域在长白山地区,但是冬天为了避开东北鬼子的打击,也没少越过鸭绿江到朝鲜半岛那儿的山区游击去。
“也就是说其实这会鸭绿江已经解冻了?”
毕竟此刻已经是3月底了嘛。
“要不?再等上几天?”
杨俊恒此刻反而患得患失起来,毕竟要赶回去一趟不容易,万一鸭绿江推后解冻,那么白跑一趟倒是其次,让鬼子有了防备那可就太糟糕了。
毕竟前一次西征的阴影仍不时在杨俊恒心头萦绕,那一次的西征正是因为辽西的河流没能按以往的经验上冻,导致抗联的西征功亏一篑。
“也好,那么再等10天左右——想来到4月上旬鸭绿江应该能解冻了吧?”
事实上如果把这次行动推迟上10天,八路军总部完全可以从山东半岛的渔民那儿了解到鸭绿江是否解冻的相关情报,让这次行动更是万无一失。
这个问题倒是可以先搁置一边,于是大家开始询问其他细节问题。
“这架水上飞机除去4名机组成员外,就只能搭载7-8人,或者载重量不超过1500公斤的货物。”
“这也太少了吧?”
众人多少有些失望,总不能就让东北抗联的同志空着手回长白山吧,这不白来了么?
总不能就只递个话而已吧?
“所以我们要好好合计一番到底要带什么过去。”
只不过身后很快传来了一个声音:
“每次就只能起飞一架飞机过去吗?”
“对啊,我怎么傻了?”
对啊,干嘛就只纠结一架飞机飞过去呢,鸭绿江很长,总归能同时多停几架【pbY-1“卡塔琳娜”水上飞机】吧;再说了,这架飞机航程有4000公里,飞行半径也有近2000公里,而哪怕是从阜平县飞去长白山地区,按唐亮的【战术小地图】看,也就是1200公里左右,航程绰绰有余。
虽说按巡航速度201公里的时速看,这就得飞6个小时以上,不过大家就算要起飞飞机,也绝不至于把东北抗联的同志从冀东拉回阜平再飞去长白山区附近,这不南辕北辙,人为拉长航空距离穷折腾么?
虽说冀东根据地建设晚,周边敌人也过于强大,作战环境是糟糕了点,但是从雾灵山附近飞到长白山也就是700多公里,能少将近一半的航程,如果往渤海湾走,譬如都山根据地或者秦皇岛附近的游击区——从这些地方出发,航程还能再少100-150公里。
“虽说多架飞机更容易被鬼子发现,但是第一次飞过去,估计鬼子的警惕性也不高……”
略微思考一番后,唐亮赞同了这个想法,那么究竟要准备几架【pbY-1“卡塔琳娜”水上飞机】过去呢?
“自然是多多益善!”
唐亮顿时心中大嚷:
“站着说话不腰疼,这玩意裸机就要85万大洋呢,加上机长和其他3个机组成员,那都98万大洋了。”
以唐亮此刻手中所剩的4015万大洋而言,一次性倒是能买40架飞机,只是【pbY-1“卡塔琳娜”水上飞机】除了可以在水面和陆地都能起飞,对起飞环境适应性较强,航程也比较夸张外,载重量可就真是有点弱鸡了。
而区区不过201公里\/小时的巡航航速,最大航速也不过314公里\/小时,则意味着一旦被鬼子所发现,仅靠自身的速度基本上是逃不过鬼子的战斗机猎杀的,只能指望鬼子战斗机燃料耗尽自己返程。
要么,就得为这玩意配置护航战斗机。
“难道还要为它配置【p-38战斗机】护航不成?”
一想起一架【p-38战斗机】连飞行员带飞机就得130万大洋,唐亮的心就在打颤——这也太贵了。
等于说一架【p-38战斗机】就能买1.3架【pbY-1卡塔琳娜水上飞机】了。
“还是冒险突防算了吧。”
第一次出击,想来鬼子也不会有太好的准备——应该是吧!
当然既然决定一口气出动大机群去运输,总得考虑一下运啥过去,好在大家很快就合计出了主意。
“优先运输远程电台。”
这是重中之重,要实现关内关外的战略配合,那么没有电台,完全靠人力或骑马接力传递信息,指不定1个月都传不回信息,更别说将信息再传回去了;就算信息都传递到了,黄花菜也早凉了。
“还有就是迫击炮和掷弹筒,刚好我们晋察冀军工部的同志刚把具备平射功能的迫击炮研发出来,你们来的可真是巧了。”
在一个月前的太原火炮会议之后,得到思路的八路军各个军工部都把迫击炮平射的研发放在了首位.
毕竟迫击炮的制造难度小不说,训练起来也更容易形成战斗力,至于较轻的重量就更让步兵部队们直呼“真香”,如果连平射功能都具备了,那战斗力肯定是蹭蹭蹭往上涨的,毕竟哪怕是八路军最拿手的伏击战,迫击炮的精度如果能进一步提高,对于提高杀伤鬼子的效率必定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杨俊恒显然很是惊讶。
“平射功能的迫击炮?”
这也不怪杨俊恒没见过,毕竟虽然法国的布朗德虽然在法制【60毫米迫击炮】上也设计了这个功能,但是几乎所有国家都没打算保留这功能,认为这功能“多余”,与其保留这功能不如取消了换取更轻的重量,毕竟普通国家也不怎么缺直射身管火炮——当然观念上的固有印象也是重要原因。
“走,到试验场看看去。”